中簡科技是國內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高強型ZT7系列(高于T700級)、ZT8系列(T800級)、ZT9系列(T1000/T1100級)和高模型M40J級、M40X,M55J級石墨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已成為國內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僅有的兩家批量穩定供應商之一(另外一家為光威復材)。2016年我國碳纖維需求總量為1.96萬噸,至2020年增長至4.8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達到25.68%。隨著我國碳纖維產能的不斷擴張與下游需求的逐步釋放,預計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有望達到14.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將達到25.1%。目前我國碳纖維在需求端仍以進口為主,但國產碳纖維占比不斷提升。隨著近年來我國軍機產品改裝換代的加速放量,軍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需求激增。今年7月和12月軍方分別和中簡科技和光威復材簽訂了6.36億和11.06億的碳纖維采購合同。兩家公司為軍方供貨的產線均處于滿產滿銷狀態。中簡科技募資建設的1000噸(12K小絲束)新產線在9月份通過了軍方等同性驗證,可以正式為軍方生產供貨。本次擴產將中簡3K小絲束產能從目前的100噸擴產到400噸。同時公司啟動了股票定增的工作,擬向特定機構發行股票募資,計劃到2025年前再新建1500噸(12K小絲束)的產能。從各方面看公司目前都是處于一種產銷兩旺的健康發展狀態。但是非常令人費解的是在大宗交易系統里面連續出現了股東大幅減持公司股票的情形,請看下圖。
現在的問題是:究竟誰是接盤方?為什么折價幅度這么大?袁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減持股票?
我們查看了一下中簡的招股說明書。公司于2019年5月16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總股本4億,發行價6.06元。公司上市時袁懷東及其配偶施秋芳共持有4320萬股公司股票,占公司股本10.8%。在一年的限售期滿了之后,袁和其配偶就開始大幅減持所持股票,主要是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截止2021年9月30日,袁懷東持有2000萬股中簡股票,而其配偶已經全部清空了所持股票,兩人總共減持了2320萬股中簡股票。在九月后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599萬股,因此截止到12月24日袁持有中簡股票不超過1400萬股。
從基本面來看,中簡科技在中國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技術領先,目前的經營狀況良好,盈利水平上佳,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繼續看漲。那么袁及其配偶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減持股票?而且折價幅度之大也是讓人不解,他們完全可以通過集合競價系統以更好的價格慢慢減持。是他們不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嗎?很顯然不是!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們下面做一個大膽猜測:袁及其配偶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票的實際受讓方應該是其朋友或者親戚或者某家受其控制的信托公司的賬號。通過壓低成交價格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根據現在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減持股票所得稅收規定,股東需要繳納20%的所得稅,納稅基礎是股票價格增值部分(成交額減去出資成本或者成交額的85%),稅收中60%上繳中央財政,40%留在地方政府。地方留成部分可能全部或者部分返還股東,因此實際所得稅率在12%到20%之間。為了合理避稅,有人就想到了一個低位減持股票的招數:低位減持給自己的關聯賬戶(親戚朋友或者信托公司),然后通過關聯賬戶在二級市場減持,前者因為轉讓價格低可以少交稅,后者目前不需要交所得稅,這樣就可以少交一大筆稅款。考慮到中簡科技的大宗交易折價幅度超出合理范圍(一般折價少于10%),而且受讓方又在股東所在地常州,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這是股東為了避稅自賣自買。
究竟真相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簡科技是國內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高強型ZT7系列(高于T700級)、ZT8系列(T800級)、ZT9系列(T1000/T1100級)和高模型M40J級、M40X,M55J級石墨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已成為國內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僅有的兩家批量穩定供應商之一(另外一家為光威復材)。2016年我國碳纖維需求總量為1.96萬噸,至2020年增長至4.8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達到25.68%。隨著我國碳纖維產能的不斷擴張與下游需求的逐步釋放,預計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有望達到14.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將達到25.1%。目前我國碳纖維在需求端仍以進口為主,但國產碳纖維占比不斷提升。隨著近年來我國軍機產品改裝換代的加速放量,軍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需求激增。今年7月和12月軍方分別和中簡科技和光威復材簽訂了6.36億和11.06億的碳纖維采購合同。兩家公司為軍方供貨的產線均處于滿產滿銷狀態。中簡科技募資建設的1000噸(12K小絲束)新產線在9月份通過了軍方等同性驗證,可以正式為軍方生產供貨。本次擴產將中簡3K小絲束產能從目前的100噸擴產到400噸。同時公司啟動了股票定增的工作,擬向特定機構發行股票募資,計劃到2025年前再新建1500噸(12K小絲束)的產能。從各方面看公司目前都是處于一種產銷兩旺的健康發展狀態。但是非常令人費解的是在大宗交易系統里面連續出現了股東大幅減持公司股票的情形,請看下圖。
現在的問題是:究竟誰是接盤方?為什么折價幅度這么大?袁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減持股票?
我們查看了一下中簡的招股說明書。公司于2019年5月16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總股本4億,發行價6.06元。公司上市時袁懷東及其配偶施秋芳共持有4320萬股公司股票,占公司股本10.8%。在一年的限售期滿了之后,袁和其配偶就開始大幅減持所持股票,主要是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截止2021年9月30日,袁懷東持有2000萬股中簡股票,而其配偶已經全部清空了所持股票,兩人總共減持了2320萬股中簡股票。在九月后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599萬股,因此截止到12月24日袁持有中簡股票不超過1400萬股。
從基本面來看,中簡科技在中國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技術領先,目前的經營狀況良好,盈利水平上佳,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繼續看漲。那么袁及其配偶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減持股票?而且折價幅度之大也是讓人不解,他們完全可以通過集合競價系統以更好的價格慢慢減持。是他們不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嗎?很顯然不是!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們下面做一個大膽猜測:袁及其配偶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票的實際受讓方應該是其朋友或者親戚或者某家受其控制的信托公司的賬號。通過壓低成交價格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根據現在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減持股票所得稅收規定,股東需要繳納20%的所得稅,納稅基礎是股票價格增值部分(成交額減去出資成本或者成交額的85%),稅收中60%上繳中央財政,40%留在地方政府。地方留成部分可能全部或者部分返還股東,因此實際所得稅率在12%到20%之間。為了合理避稅,有人就想到了一個低位減持股票的招數:低位減持給自己的關聯賬戶(親戚朋友或者信托公司),然后通過關聯賬戶在二級市場減持,前者因為轉讓價格低可以少交稅,后者目前不需要交所得稅,這樣就可以少交一大筆稅款。考慮到中簡科技的大宗交易折價幅度超出合理范圍(一般折價少于10%),而且受讓方又在股東所在地常州,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這是股東為了避稅自賣自買。
究竟真相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