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的買方和賣方各有何風險與收益,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期權買方和期權賣方的風險是非常不一樣的,因為在期權的市場里,買方玩家一直都是帶著收益無限,而風險有限的說法來吸引眾多投資者的。反之賣方對應的則是完全相反。
買方風險:權利金損失
其實期權買方玩家最大的風險就是來自于權利金方面的損失。因為買方本身采取的就是權利金的制度,因此它的交易規則是當即便發生損失,也只是有限的權利金損失。但收益是可以無限大的,例如50etf期權市場里合約的價格就是上漲無限的存在。
2、賣方風險:保證金制度
所謂的保證金制度,大家只要明白一點就差不多了。那就是行情一旦出現波動,對賣方玩家來說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追加保證金來維持倉位的,而一旦沒有及時追加或者無力追加,那么一旦沒有達到保證金的數額最低標準,就會被系統強行平倉,也就是爆倉的風險。
期權買方和賣方的區別:
1,賣方成本更高
這一點很好理解,期權買方玩家在市場中屬于杠桿比較高的,對大家來說只要看對了方向,那么就有機會用少量權利金賺取若干倍的收益。而賣方則是它的對手方,需要承擔這種若干倍收益的虧損風險,而且收益最多也是買方的少量權利金。
2,買方勝率較低
因為時間價值的關系,其實賣方的勝率是要比買方玩家高許多的,這也算是彌補了賣方玩家風險高的劣勢吧。
期權有買、有賣,個人投資者可以自己選擇是做期權買方(買入之后試圖高價賣出平倉),或者做期權賣方(先賣出,之后試圖低價買入平倉)。
期權買方(權利方)的收益效果通過前面的例子已經感受到了,就是“單車變摩托”的效果,并且最大虧損就是那份權利金。
期權賣方(義務方)的收益就是買方買期權的時候付出的價格(權利金),并且如果持有到期不動的話,賣方最大的收益就是這筆權利金。理論上說,期權賣方是收益有限(只有權利金)、風險無限,而在實操中并不完全如此。首先風險無限的前提是行情無休止地下跌或上漲,畢竟有到期日在,還沒有那么無限。
期權買方的風險。
前面說了是損失部分或全部權利金的風險,像那些深度虛值期權雖然便宜,但是到期賺錢的概率也會比較小。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種期權便宜,花一小筆資金,就算虧沒了傷害也不大,這就因人而異了。控制好倉位也不是不可以。
期權賣方(義務方)的風險
按持有到期來看,賣方的風險就是在行情對自己很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履行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的義務。總之,權利方能占到的便宜就是義務方的損失,這是個零和博弈。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