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隨著前期利空因素逐漸被市場消化,國債期貨止跌企穩。月中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投放后,資金面明顯轉松,國債期貨繼續走高。目前市場焦點在于此輪修復行情能否跨年,筆者持謹慎樂觀態度。
自11月中旬開始,受防控政策優化和穩地產政策密集出臺影響,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升。同時,市場對于明年經濟修復的預期明顯增強導致前期做多債市的底層邏輯遭到瓦解,債市大幅調整引發債基贖回負反饋出現。12月初信用債市場再掀波瀾,債基第二波贖回潮引發同業存單利率抬升,進而牽連利率債,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并加大每日公開市場投放量,穩定市場信心,資金面明顯轉松,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回落至1%以下,跨年7天回購利率雖有回升但仍處在絕對低位。
考慮12月國內防疫政策優化后,感染人數增加對于生產、消費和生活帶來一定影響,為支持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流動性將維持寬松狀態。此外,2023年春節將于1月下旬到來,考慮節日現金需求回升、資金面波動可能加劇,1月中上旬央行有望繼續釋放流動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流動性預期樂觀并不意味著債市加杠桿意愿增強。從春節前倒數第二周的盤面表現來看,雖然資金面寬松帶動期貨走升,但現券市場表現相對平淡,機構加杠桿動力并不強勁。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方面,部分機構擔心雙節臨近資金需求量較大,大行融出資金意愿下降,資金利率波動或有所加劇,故選取相對保守的交易策略;另一方面,雖然理財贖回潮影響已有所減弱,但余波仍未平息,前期理財重倉的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利差仍在走擴,在此背景下,非銀機構為應對贖回風險缺少加杠桿的動力。考慮2023年春節前后機構發債規模有限、理財贖回影響尚未完全消退、機構交易策略保守,春節前現券市場大概率不會出現大規模加杠桿操作,這意味著國債收益率下行空間相對有限。

消息面上,繼國家衛健委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實施“乙類乙管”后,12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等5個文件,經濟復蘇預期升溫,市場風險偏好再度得以提振。考慮11月國內防疫政策優化后市場對于病毒感染管控降級的預期較為充足,該政策對于債市影響有限。12月最后一周,部分感染達峰城市人員流動已經出現回升,終端需求呈現改善跡象,預計元旦后人員流動情況將進一步改善。不過,明年1月受春節假期影響,且存在人員跨省出行帶來第二波感染可能,經濟活動真正重回修復軌道或在明年2月才會看到,基本面弱現實對于債市支撐仍在,國債收益率亦不具備大幅上行的條件。
目前市場投資者較為關注明年1月是否會有降息操作。筆者認為鑒于短期經濟修復存在壓力,1月存在調降MLF和LPR的可能,但不建議重倉博弈降息行情。1月適逢春節假期,即使元旦后人員流動恢復到10月末水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恢復程度也相對有限。在此情況下,MLF降息可以提振市場信心。自11月房地產支持政策陸續推出后,監管層多次釋放穩樓市信號,但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改善并不明顯。注意到11月出臺的房地產政策集中在融資端,而地產周期趨弱導致的信用不足在于需求端,后期房地產政策或針對需求端發力,即使MLF利率保持不變,LPR利率調降概率依然較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經歷了12月的反彈后,債市持續回暖需要更多利好刺激。春節前央行繼續釋放流動性呵護資金面概率較高,基本面和資金面均有利于債市,但機構加杠桿動力不足意味著收益率下行空間可能有限,國債期貨整體將延續振蕩偏強走勢。2023年1月存在降息可能,但不建議重倉博弈降息行情。單邊操作建議逢回調布局多單,套利方面建議繼續做陡曲線策略。(作者單位:一德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