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大豆在短暫上升至1500美分/蒲式耳上方后回落,除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國際原油等宏觀因素影響外,阿根廷短期降雨改善以及南美大豆豐產前景愈發明朗是最主要原因。
雖然阿根廷以及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地區仍未見到明顯的降雨改善,但中長期的天氣預報顯示,1月中旬以后,厄爾尼諾指數將逐漸轉至中性,南美降雨不均情況有望改善。受此影響,前期干旱嚴重的阿根廷核心產區以及巴西的南里奧格蘭德州降雨將回歸歷史平均水平,給正處在關鍵生長期的大豆作物帶來急需降雨,則這個區域的大豆最終產量并不悲觀。因此,目前市場對南美大豆產量仍相對樂觀。另外,雖然市場對阿根廷干旱題材交易月余,但一直沒有得到官方機構的確認,商業機構的預估數據參差不齊,市場等待本周USDA月報對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的調整幅度,以此指引短期行情交易方向。
國內豆粕期現價格雙雙下行。截至1月10日收盤,豆粕期貨主力2305合約跌破3800元/噸整數關口支撐,現貨價格也跟隨盤面跌至4500元/噸略上的位置,環比下跌接近300元/噸。國內豆粕期現價格下跌,除受美豆的成本端拖累外,也因國內豆粕現貨供需兩端同時施壓。
從供應端來看,自2022年11月中旬進口大豆大量到港以來,國內油廠兌現現貨榨利連續6周維持200萬噸左右的壓榨量,豆粕供應一改前期的緊張狀態,逐漸走向寬松。然而,豆粕需求并未同步跟上,油廠庫存在2022年11月中旬探底后逐周回升。截至2022年12月30日,國內油廠豆粕庫存已經累積至55萬噸,較11月中旬不足15萬噸的庫存量大幅提升。

從需求端來看,雖然春節臨近,但并未看到中下游企業集中備貨,最近一個月豆粕成交清淡,提貨均勻。從成交來看,中下游買興不高,主要因為,一方面,在2022年11月至12月初,受對未來供應擔憂的影響,大型貿易商和飼料廠集中采購遠月基差。其中,2023年2—4月基差成交價在M2305+650—700元/噸,而目前油廠對2023年2—3月遠月基差報價也在M2305+700元/噸,并沒有價格優勢。如今,巴西新作大豆豐產前景越發清晰,在2023年巴西大豆出口近9000萬噸的預期下,未來6個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充足,中下游對豆粕遠月基差價格沒有采購動力。另一方面,年底本是肉蛋消費旺季,養殖企業集中出欄,存欄大幅下降,但2022年年底市場對飼料需求偏空,并且2022年12月以后生豬價格下跌,養殖利潤迅速縮水,帶領其他肉類和蛋類養殖利潤同樣縮水,不利于飼料需求。由此來看,中下游采購需求清淡,豆粕成交不佳。
春節長假即將來臨,油廠停機、物流放假,豆粕供應節奏或放緩。為保證長假期間的剛需用量,春節前最后兩周,中下游飼料企業將加快提貨節奏,現貨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春節后,1—2月受假期的影響,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和油廠壓榨開機出現大幅下降。據統計,1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預估為712萬噸,2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預估為550萬噸。筆者認為,進口大豆供應將在2月出現階段性低點,同時油廠壓榨開機下降或導致國內進口大豆和豆粕庫存階段性收緊。不過,3月以后巴西大豆集中到港,在巴西豐產預期下,3—8月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充足,國內大豆和豆粕庫存或快速累積,豆粕基差承壓。(作者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證書編號Z0014054)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