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復蘇預期穩定
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弱、政策著力穩投資促消費的帶動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暖,從而提振股指行情。此外,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產品日益豐富,將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從而推動股指期貨被更廣泛應用。
圖為滬深300指數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走勢
2023年1月上旬,股指期貨市場整體向暖,IF主力合約連續多日收紅,其他股指期貨品種同步上漲。利好因素主要有三: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全國各地陸續經歷第一波大規模感染,市場對后續消費恢復帶動經濟企穩形成共識;公募基金“春季”攻勢啟動,基金公司密集調研許多前期超跌的中小盤股,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發布提前終止減持公告,市場暖風頻吹;外資熱情高漲,北向資金持續流入,海外ETF陸續買入消費、互聯網等行業的多家A股股票。
圖為股指標的指數走勢
展望后續走勢,宏觀面,經濟復蘇程度、匯率走勢等是影響股指市場的重要因素,預計在疫情影響逐步平緩、政策著力穩投資促消費的帶動下,經濟有望進一步回暖,從而提振股指行情。此外,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產品日益豐富,比如近期商業養老業務試點啟航,將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進而推動股指期貨被更廣泛應用。
[經濟基本面分析]
領先指標方面,2022年1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7%(前值為48%),為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多數分項指數在收縮區間下降,僅原料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料庫存指數上升。根據統計局的解讀,產需兩端有所下降、價格指數均有回升。當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9%(前值為49.4%),創3個月新低,連續5個月位于收縮區間,其中新訂單指數及制造商采購活動加速下滑。總體上,兩個統計端的制造業PMI指標均偏弱,但積極因素是在兩項調查中,企業樂觀度都較前期提升。
經濟增長指標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GDP總值為870269億元,同比增長3%(2021年同期為9.8%),較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三季度表現明顯好于二季度。總體上,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持續恢復。2022年1—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3%(前值為5.8%),制造業、基礎設施、高技術產業及民生領域投資均呈良好增勢;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長-9.8%(前值為-8.8%),降幅持續擴大。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前值為4%),工業生產總體穩定,產業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初見成效,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外貿領域呈現高水平開放格局,2022年1—11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11.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0.4%。
僅從2022年11月的經濟指標來看,工業、消費、出口表現較弱,接近年內低點。不過,整體市場信心逐步恢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著力穩增長穩投資促消費。1月7日,春運開啟,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正式實施,國內及跨境人員流動均逐步恢復,有望帶動旅游、餐飲、物流等多個行業復蘇。
圖為我國CPI同比走勢
物價方面,2022年11月,CPI同比漲幅為1.6%(前值為2.1%),核心CPI同比上漲0.6%,物價水平穩定,通脹壓力不大。在海外通脹高企、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的環境下,我國積極保障資源能源生產供應,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不搞“大水漫灌”,有效促進國內物價穩定。后續,仍需關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傳統節日來臨帶動肉菜價格季節性上漲等因素的影響。
產業政策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方向性指引,強調產業政策要發展與安全并舉。對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比如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等,有望帶動相關領域投資需求增長。同時,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引擎逐步轉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技術領域;對于傳統領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總體是朝著低負債、低杠桿、低周轉方向發展,核心工作是“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預計2023年1月的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下調,且限購限貸政策進一步放開以支撐改善性需求,短期提振A股相關板塊。稍長周期來看,可關注新基建、消費、節能環保等領域及板塊的投資機會。
[利差與匯率分析]
圖為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走勢
2010年之前,中美國債收益率聯動較少、相關性不高,而2010年之后,二者聯動性增強,走勢呈正相關。同時,我國國債收益率長期高于同期限美國國債收益率。進入2022年,由于美國通脹水平超預期上行,美聯儲啟動加息來對抗通脹,當年二季度開始,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超過并持續高于10年期我國國債收益率,這是2010年以來的首次。中美之間經濟周期、貨幣政策著力點不同,是利差趨勢變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中國著力穩經濟,貨幣政策穩健;美國重點關注通脹問題,貨幣政策收緊。這造成兩國利差收窄,直至倒掛。利差倒掛可能導致外資流出,并制約我國貨幣政策空間。不過,國內貨幣政策“以我為主”,保持定力,且當前國內通脹指標穩定,預計政策空間仍然充足,有豐富工具可供選擇。總之,穩健貨幣政策、平穩利率走勢有望為A股投資提供良好環境。
圖為美元指數、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走勢
匯率走勢也影響A股市場。2022年,美元整體走強,美元指數從年初的95附近一路上揚,三季度末超過114,隨后高位振蕩。2022年11月以來,美元指數、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同步回落,人民幣出現一波漲勢。究其原因,一是美國近期通脹回落,后續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全球美元荒得到緩解,美元吸引力下降;二是我國經濟復蘇態勢穩定。針對前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政策“三箭齊發”,從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方面給予支持,以增強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影響一國貨幣幣值的因素有幾點,一是供需,包括貿易流通、資本流動;二是經濟穩定性,經濟環境穩定的國家,其貨幣更受青睞;三是通脹前景,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預期未來通脹水平較高,貨幣往往貶值。不過,需要注意,部分國家比如美國,雖然貿易赤字高,但其長期維持強勢貨幣政策,以此吸引外資。
圖為美國季調CPI同比走勢
當前,美國經濟雖有衰退風險,但相對具有韌性,其通脹即將甚至已經見頂,后續加息進度放緩有望促進經濟增長。此外,美元有維持強勢以吸引外國資本彌補國內赤字的需求。因此,2023年美元大概率保持偏強態勢。
從經濟環境穩定性、通脹前景等角度來看,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從匯率走勢對A股市場的影響來看,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繼續提升,外資有望繼續增持A股。
圖為2022年全球主要資產漲跌幅統計
[增量資金分析]
受新冠疫情、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包括權益、債券、外匯等波動劇烈,投資者面臨更大的風險管理需求。目前,國內市場日趨成熟、品種日益豐富、流動性持續提高、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均促進市場功能穩定發揮。
展望2023年,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市場。其一,產品更加豐富,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策略工具和避險工具。2022年下半年,中證1000股指期貨及期權、上證50股指期權和深證100ETF期權上市。深證100ETF期權是境內首只面向創新藍籌股的期權品種。一方面,新的投資品種將推動增量配置型北向資金流入A股。另一方面,相關期貨品種上市,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避險工具,利于提升其參與A股的積極性。其二,機制不斷完善,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范圍擴大、轉融資費率下調、科創板及創業板機制進一步優化,均為投資者帶來便利。同時,內地與香港合作加強,比如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納入更多A股上市公司、支持香港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其三,國際指數公司調整納入因子,將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比如2022年11月11日,國際指數公司MSCI宣布成分股半年期調整結果,即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36只中國股票,剔除34只。新納入的中國股票名單中,包括28家A股公司。其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體制機制陸續推出,比如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商業養老金融促進政策。總之,監管部門持續完善市場機制,促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有助于資本市場中長期健康發展。
綜合上述觀點,可以預判,2023年股指期貨市場走勢謹慎樂觀。首先,經濟指標在2022年11月已現低點,防疫政策調整后,消費逐步恢復并帶動經濟回暖,勢必對上半年股指行情產生積極作用。其次,中美利差雖倒掛,但國內物價穩定、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政策空間依然充足,可為A股投資提供良好的利率環境,加之人民幣走勢穩定,也有利于增強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最后,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產品日益豐富,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進而促使股指期貨被廣泛運用。(作者單位:華安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