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補庫預期強烈
棉花期價上漲已兩月之余,在宏觀情緒好轉、紡織企業補庫預期下,主力2305合約春節后開盤一度擊穿15000元/噸平臺。當前,國內市場整體供大于需,但需求邊際轉好的預期主導盤面,加之下游棉紗產業端原料、產品庫存雙低,紡織服裝企業在“金三銀四”傳統旺季的補庫預期強烈,棉價仍將進一步走強。
消費回暖提振商品市場
國內消費正在加速回暖中。去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降幅比11月收窄4.1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1321億元,同比下降12.5%,降幅比11月收窄3個百分點。春節期間,全國居民餐飲、出行、旅游等消費大幅好轉。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較去年農歷同期增長6.8%。其中,果品禮盒、品質生鮮、有機食品、生肖飾品等年貨商品銷售火熱,應季服飾、美妝個護、汽車家電等升級商品銷售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服裝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0%。預計在今年擴大內需措施的深入實施下,消費市場穩定恢復的基礎逐漸牢固,進而提振商品市場。
棉紗產業補庫預期強烈
純棉紗生產利潤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好轉,但目前仍有300元/噸的虧損。棉紗企業產成品庫存和棉花原料庫存降至歷史低位,特別是棉花庫存,降至冰點。截至1月29日當周,紡織企業棉花庫存為19天,較去年年底增加兩天,原料庫存小幅回升;紡織企業棉紗庫存為10.3天,較去年年底增加3天,處于僅次于2021年的同期低位。下游織造企業的坯布庫存為34.1天,較去年年底變化不大,處于歷史同期高位,還需繼續向下游終端傳導;織造企業棉紗庫存為12.5天,較去年年底下降1.5天,處于歷史平均水平。目前,新冠感染者發病高峰已過,經濟活動向好,特別是春節后將迎來紡織開工高潮,產品庫存、原料庫存雙低的棉紗企業,勢必主動補庫。
圖為織造企業棉紗庫存天數
警惕紡織服裝出口轉弱
去年四季度,國內紡織服裝出口同比下滑明顯。去年12月,紡織服裝出口1784.7億元,同比下降7.5 %,環比增長3.2%。其中,紡織品出口776.3億元,同比下降14.9%,環比下降2.8%;服裝出口1008.4億元,同比下降0.8%,環比增長8.4%。海外面臨衰退風險,消費下滑和庫存積壓令海外進口需求減弱,國內出口壓力隨之增大。
印度、美國上市進度偏緩
春節長假期間,國際棉市基本面平淡。目前正值北半球上市旺季,印度和美國棉花上市進度偏緩。印度方面,據AGM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1月29日當周,2022/2023年度棉花累計上市200萬噸,較3年均值少142萬噸,處于近幾年的同期低位。美國方面,截至1月12日當周,美陸地棉累計檢驗302萬噸,同比減少15.5%,占產量預估值的97.7%(2022/2023年度陸地棉產量預估值為309.4萬噸)。在供給同比偏低的情況下,預計美棉下跌空間不大,且4月美國將開始種植新棉,當前棉花與大豆、玉米的比價處于歷史低位,棉價相對偏低,收益優勢較低,不利于下年度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
宏觀層面,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已過,國內經濟正在加速回暖,利好商品市場。產業層面,供給充足,需求變化是影響棉價的主要因素。棉紗企業存在較強的補庫預期,有望進一步推漲棉價,但紡織服裝出口轉弱可能牽制棉價上行高度。外圍市場上,印度和美國兩大主產國新花上市量偏低,下年度美棉相對糧食品種不具種植優勢,不利于棉花產量的恢復,美棉價格下方空間不大。整體來看,棉價重心將繼續上移,但需警惕后期套保壓力以及需求不及預期導致的價格回落風險,操作上可以選擇做多棉花期權波動率策略。
圖為紡織企業棉花庫存天數(作者單位:中原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