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3日,中經開控股集團宣布自2018年7月24日起,公司原總經理李承鋼涉嫌嚴重違法犯罪,接受監管調查,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缺乏有效控制。而引發外界關注的,則是這家被譽為國企控股龍頭的公司,據稱在該事件中"蒸發"了70億元的資金。究竟這些錢去了哪里?今日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1. 資金被挪用到外部關聯方?
據有業內知情人士透露,中經開公司和其所屬集團下屬的多個公司存在數字套賬、虛假銷售等行為,導致其賬面上存在大量未能回籠的應收賬款和無收入的存貨;同時,該公司為獲得融資,還將行業內保理公司作為關聯方合作伙伴,并通過虛假提供購銷合同等方式,成功獲得3億元的銀行融資。
2. 資金被轉移到海外?
部分網友質疑中經開事件出現后,其控制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經控股(00139.HK)股價大幅下跌,是否存在相關性。但目前尚無證據證明中經控股和中經開事件之間的聯系,更無從論證后者是否將資金轉移到國外。

3. 資金被用于高管的個人利益?
在事件發酵后,中經開公司及其關聯方的不少高管被查處或被受調查,而一些披露內情的知情人士還稱,中經開旗下公司高層的一些人員曾經在投資、股權分配等方面存在欺詐和違法行為,且該行為涉及多次資金往來,其中不乏高管個人獲利的情況。
而這些財務流向的可能性,也讓該事件引起了市場關注,尤其是針對企業失信問題的關注度日漸攀升。國家院士張平曾指出,企業失信行為嚴重侵蝕了金融機構、供應商、投資者等各方的合法權益,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因此,我們需要從事件本身廣泛反思,思考如何建立更加高效果斷的監管機制,制定更為合理完備的企業管理規定,遏制企業失信行為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不良影響。同時,大力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企業失信的成本最大化,推動全社會形成以誠信為基礎的商業文化,形成長效機制。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