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電商平臺近年來備受關注,很多人亦或是投身其中,或是成為了顧客。但是,這個新型離不開農產品訂單員,他們負責聯系農戶,確定訂單和收貨等一系列工作。但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農產品訂單員是否已經犯法?
事實上,農產品訂單員未必追求合法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其中有些存在讓人質疑的行為。比如有人在配送過程中更改了部分物品,以達到某些暗箱操作的目的,又或者是憑借職務便利,委托他人進行管理購買等,其中的問題就比較復雜了。
雖然這類問題未必適用于所有的農產品訂單員,但也無疑需要引起廣泛的關注。那么,我們能夠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農業電商平臺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比如對訂單員的出勤時長加強監控、推動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要求訂單員對其業務知識進行培訓等。可以看出,在這個新型行業中,引入了諸多別樣的職業道德規范,這也將是該行業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一些專家認為,農產品訂單員是銜接農戶和電商服務的紐帶。農業電商平臺不應該單純地把農產品訂單員理解為一個外包的產業鏈環節,而應該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對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關注。
如今,在農業電商平臺發展浪潮中,農產品訂單員的地位逐漸提高,他們也在履行專業職責、維護公正透明生產銷售秩序的同時呼吁行業監管機構建立更為嚴謹、完善的標準與規定。 只有這樣,才能讓新興產業得到健康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