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美國股市的異常之年。在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下,美國股市經歷了多次歷史大跌。3月初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近13%,成為1987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5月初,隨著油價走低和經濟數據的不佳表現,三大指數同時下跌超2%;而6月初的美國抗議浪潮,更是對市場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然而,美國的投資者們并沒有回避風險,反而在跌勢中加大買入力度。在短短幾個月內,美股從歷史低點反彈到了歷史高位,背后是什么樣的邏輯?
首先,美聯儲的救市行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背景下,美國央行推出了一系列寬松政策,包括利率大幅降低、購債計劃的實施和資本緩沖等措施。這些政策的實施,一方面緩解了企業融資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鼓勵了投資者追求高回報的風險偏好。

其次,科技股的異軍突起也是市場回暖的原因。在疫情下,互聯網巨頭們的商業模式得到了極大的驗證,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快速增長。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等科技龍頭公司,在疫情期間大幅增長,為美股提供了強勁支撐。
不過,市場的看法并不一致,悲觀預測依然存在。首先,美國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隨著歐洲“第二波”疫情的到來,美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其次,鑒于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再度攀升,投資者們也警惕持續的通脹風險。最重要的是,市場繁榮的根源在于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且美國的國內政治局勢一度動蕩,未來可能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總之,相信未來美國股市的風險并不會消失,投資者需要對市場趨勢有清晰的認識,并及時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進行投資決策。當然,面對市場上的變化,遠離情緒化交易,持續學習和跟進市場動態是至關重要的。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