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以來,國內疫情形勢好轉,部分地區開始復工復產,帶動制造業景氣回升,經濟基本面修復向上,疊加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地,地方債供給壓力陡增,三大期債價格高位快速回落,運行至60日均線和20日動態區間下沿附近止跌。目前基本面雖已進入修復過程,但內生修復動力并不強,而要實現經濟增速回歸潛在增長軌道,還需要政策繼續加碼發力,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對債市仍有支撐,經過持續調整后債市情緒有所修復。
經濟基本面來看,5月PMI觸底反彈,多數分項呈現修復特征,尤其是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反彈幅度較大。其中,官方制造業PMI為49.6,上升2.2個百分點,財新制造業PMI為48.1,前值46,官方非制造業PMI為47.8,上升5.9個百分點,制造業和非制造業景氣水平均有所改善。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PMI指數低于季節性,回升幅度有限,且仍處于收縮區間,預計5月經濟數據可能同樣體現這一點。
疫情“陰影期”之后,疊加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發力,疫情因素對經濟的直接沖擊可能減弱,經濟走向將回到需求邏輯。考慮到本輪疫情存在長尾效應,房地產和出口中期走弱,經濟很可能是低位改善、小幅復蘇。疊加利率債在前期尚未對基本面完全定價,期債持續調整的空間較為有限。對于未來經濟復蘇節奏,除了取決于房地產的政策效果之外,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專項債發行和財政增量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城投融資進度,6月將是體現政策效果的重要窗口期。
政策層面來看,日前財政部召開全國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視頻會議,要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并擴大支持范圍,確保今年新增專項債券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將新基建、新能源項目納入專項債券重點支持范圍,更好發揮穩增長、穩投資的積極作用。
財政政策相對于貨幣政策更直達實體經濟,其中退稅和基建投資是今年財政發力的重點。一方面,穩增長政策有助于穩定信心,促進經濟增長,考慮到專項債集中發行,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和盤活存量的措施,基建投資的高點可能會出現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另一方面,退稅節奏的加快和疫情沖擊對短期財政收支形成壓力。目前來看,財政收支的平衡尚未打破,全年財政仍具備騰挪空間。

資金面來看,6月關注焦點在于專項債的發行節奏,這是6月資金面面臨的最大挑戰。雖然財政支出可以補充部分流動性,由于財政支出往往集中于月末最后幾天,因此月中繳稅或政府債繳款仍會加劇資金面波動。建議密切跟蹤地方債發行計劃,警惕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寬松勢頭不改,隔夜回購在1.4%附近小幅波動,7天期品種繼續在低位徘徊。預計6月內資金面雖有波動但仍能維持充裕水平,長端利率雖有調整,大概率橫向振蕩為主。
外部環境來看,最新《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4.5%調降到3%,同時預計2022年經合組織國家通脹將翻倍,達到平均8.5%的峰值,然后在2023年逐漸回落至6%。目前市場關注周五的美國通脹數據,數據表現或影響美聯儲9月升息幅度。從歷史經驗看,這可能意味著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會在3%附近徘徊一段時間。美聯儲成員暫停不斷提醒加息,應該有助于抑制債券價格持續調整。(作者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證書編號Z0011427)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