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同,中國期貨市場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期貨產品、合約規則等都由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共同制定。隨著近年來期貨市場的迅猛發展,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在制定期貨合約方面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
交易所在制定期貨合約時需要考慮商品的基本特性、歷史波動情況、市場需求等因素。同時還需要結合監管機構的指導和規定,確保合約規則符合法律法規、風險可控等要求。例如,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交易所根據市場需求率先推出了人民幣期貨合約,同時監管機構也制定了相應的監管措施,確保合約交易的安全穩定。

監管機構在制定期貨合約時則需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出發,考慮到市場的整體穩定與風險控制。例如,在2015年股市暴跌時,監管機構要求交易所暫停股指期貨的交易,以控制市場風險。此外,監管機構還要對交易所的合約制定進行審核,確保交易所不會推出過于奇異或危險的產品。
總的來說,期貨合約的制定是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共同完成的。交易所需要考慮市場需求,確保合約能夠滿足各方面的要求;而監管機構則需要從市場整體的角度出發,確保合約交易安全、穩定。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