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是全球范圍內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貨之一,也是衡量國際原油價格的重要指標。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明朗,原油期貨市場出現了許多動蕩。而中國作為原油期貨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承受了相應的風險。那么究竟中國在原油期貨市場中輸了多少?
截至2020年底,中國原油期貨市場已經經歷了四年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投資者和交易商們曾經經歷過波動劇烈的價格,從2018年3月初的327.4元/桶到同年7月的441.6元/桶,再到今年3月跌到22元以下每桶。在疫情彌漫全球的2020年,低油價和供應過剩引起了全球的擔憂,原油期貨價格更是一路下跌。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也難逃賠本的命運。
具體來說,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原油期貨合約累計成交量達到1.47億手,合約價值為4.14萬億元人民幣。而在這些交易中,投資者的盈利情況卻并不理想。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在原油期貨市場上的虧損總額達到了60億元。

那么,未來原油期貨市場會怎樣? 根據多家機構預測,由于全球經濟向好和化油料需求逐漸恢復,2021年原油價格有望回升。國內一些投資者對此抱有樂觀態度,認為現在是低位進場的好時機。當然,也有部分人對未來持保守態度,擔心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性、新冠疫情的發展等因素可能繼續影響原油價格。總體而言,中國原油期貨市場仍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投資者和從業人員共同掌握相關知識,降低風險。
從以上可見,原油期貨市場是一個有風險的市場,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機構,都需要進行足夠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合適的交易策略、持有適當的倉位以及關注市場的動態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對于國內的原油期貨從業人員而言,需要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