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是指政府將某些限制排放量的行業或企業所擁有的排放權利納入到市場上進行交易,以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自然界有一種純天然的碳交易機制,即樹木或其他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來生長,不僅將碳固定在植物體內,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完成這個過程。
人類為了增加可持續發展的速度,提高環保意識,從而推動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建立起以碳排放量為基礎的空間和貨幣交易框架,相應地實現了包括新能源優惠、股票交易等政策和商品,促進了全球經濟與環保進步的協同發展。
那么碳交易市場什么時候開始呢?其實早在199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氣候政策研究所就合作推出了“清潔發展機制”,將其納入京都議定書的依據之中,進行碳信用交易。此后,隨著全球人民對環保事業的持續呼吁,碳交易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迅速成為經濟市場中的大贏家。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對于包括長江、黃河、珠江三大流域在內的主要傳統農業生產區的農業和畜牧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據研究發現,由于碳稅所需的清算、交易、認證等服務系統較為復雜,因此平均價格可能會高于同等(即具有相似排放性質的)供應商以及產品,此外一些傳統農作物和畜禽產品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糧食生產和飼料生產中,土地資源、水資源和人工成本占比嚴重過高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讓市場競爭力太低。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障礙可能會激勵農業轉型升級,進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和控制排污,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總之,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碳交易市場必將成為企業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推手,不斷地影響全球經濟和環境的發展。尋找對于碳交易市場執著的營銷策略、提高社會對于環保觀念的認識與關注力度,必定是未來企業如果想在確認性利潤來源的情況下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的關鍵。因此,政府和企業都需具備深刻的認知,盡早開始布局,為自身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