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買股票為什么還要發展銷售團隊?為什么要替投資者打工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有時,我們看好一只股票,它正在調整中,但是又還沒跌到位,如果等著它站上均線再買又擔心會錯過,這時,我們就可以采取分批買入的方法來逐漸介入,我們可以把資金分成幾份,例如。股價到了前期的壓力位之后,為了防止一次性賣出可能賣錯,于是考慮分批賣出,如果股價最后又上去了,就繼續賣出,如果盤中回落比較多,你也可以順勢買回,然后反抽之后再賣出,當然,如果形態已經完全走壞,則沒必要再買回了。
1、股票為什么要分批買入和賣出?
總的來說,分批買入的目的是為了平攤成本、降低風險,而分批賣出的目的則是防止一次賣出后可能還會繼續再漲,從而分批賣出使利潤最大化,當然,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分批買入或分批賣出,分批買入和分批賣出也要注意一些技巧:分批買入的方法與技巧:1、下降趨勢中:有時,我們看好一只股票,它正在調整中,但是又還沒跌到位,如果等著它站上均線再買又擔心會錯過,這時,我們就可以采取分批買入的方法來逐漸介入,我們可以把資金分成幾份,例如:2成、3成和5成,第一次買2成,等跌一個價位之后再買3成,再跌一個價位再買5成,金字塔式的買入,跌的越多,你買入的成本越低,而且大部分倉位是在低位,這樣可以使成本最低、利潤最大化!2、上升趨勢中:上升趨勢中,與下降趨勢買入的倉位則剛好相反,是倒金字塔式的買入,先買5成,然后是3成、2成,當然,如果你非常有信心的話,第一次買入的倉位可以更大一些,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為了讓大倉位的籌碼成本最低化,同時也防止買錯,所以分批買入。
注意:分批買入時,一定要注意每次買入的價格必須要有一定的價格差,如果兩個價格沒有多大區別,那就算不上分批買入了,分批買入除了可以攤平成本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不斷地做T,比方說:你第二次在低位買入之后,如果盤中反彈了幾個點并且到了壓力位,你可以順勢拋掉部分籌碼,然后下來之后再接回。分批賣出的方法和技巧:股價到了前期的壓力位之后,為了防止一次性賣出可能賣錯,于是考慮分批賣出,如果股價最后又上去了,就繼續賣出,如果盤中回落比較多,你也可以順勢買回,然后反抽之后再賣出,當然,如果形態已經完全走壞,則沒必要再買回了,
2、有些技術很牛的基金經理可以自己買股票賺大錢,為什么要替投資者打工?

想象一下,一個基金經理自己有500萬,一年能賺20%,也就是賺100萬。如果一個基金經理管理5個億資產,提成1%,這就是賺500萬,這種情況試問自己炒著玩呢,還是管理資產呢?基金經理賺的是什么錢,這要區別對待,首先基金經理分公募基金經理和私募基金經理。公募基金經理賺錢的方式公募基金經理賺的是資產規模的錢,對于公募基金經理賺的不是業績的錢,而是基金規模的錢,但是兩者不矛盾,基金業績好了,買的人自然就多,規模自然就更容易漲,管理費自然就賺的多,
不過規模過大也會反過來影響基金的業績,因為規模過大資金量太大管理和調倉的難度都會加大。一個基金漲勢比較好,有個20億——50億規模不足為奇,管理費一般在1%——2%之間,就按1%算那么管理費也要在2000萬至5000萬,當然這些錢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之間要分成,不會都給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賺錢方式很多的私募基金經理都是在公募基金做的比較好之后,出來做私募基金經理的,
他們的賺錢方式是與收益掛鉤,比如賺取收益的20%,如果一個基金經理管理5億資產,翻倍了變成10億,那賺的5億私募基金經理就可以獲得一個億的獎勵。和上面公募基金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差的不少,當然了私募基金經理也有風險,就是基金業績不佳甚至虧損,可能就沒有收入,從私募基金經理的賺錢模式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經理容易為了賺更多的分成而更基金,甚至可能會舉杠桿操作,行情好的時候可能賺的盆滿缽滿,行情不好的時候甚至可能賠的清盤或者跑路都有可能。
以上就是有關“買股票為什么還要發展銷售團隊?為什么要替投資者打工”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