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資產評估存貨(資產評估存貨盤點比例要求)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資產評估存貨
存貨的采購成本低于市場價差額的處理分別情況來進行處理:存貨的采購成本是采用歷史成本的原則來確定的,在日常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一般不作賬務處理;如果庫存存貨成本嚴重脫離市場價格,可以進行資產評估來調整其庫存采購成本。
資產評估存貨盤點比例要求
目標:獲取資產負債表日有關存貨數量和狀況以及有關管理層存貨盤點程序可靠性的審計證據,檢查存貨的數量是否真實完整,是否歸屬被審計單位,存貨有無毀損、陳舊、過時、殘次和短缺等狀況。
范圍:取決于存貨的內容、性質以及與存貨相關的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
時間安排:包括實地察看盤點現場的時間、觀察存貨盤點的時間和對已盤點存貨實施檢查的時間等,應當與被審計單位實施存貨盤點的時間相協調。
資產評估存貨減值
可變現凈值就是存貨用于出售的售價減去出售的成本費用及相關稅金后的金額。如果存貨的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就要按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可變現凈值=存貨成本-跌價準備。如果存貨的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則按成本計價.不計提跌價準備。可變現凈值是指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當存貨的賬面價值低于其可變現凈值,就必須按這個差額提取減值準備。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貸:存貨跌接準備該減值準備允許轉回。擴展資料:可變現凈值中估計售價的確定:
1、為執行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以合同價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量基礎。
2、如果持有存貨多于銷售合同定購數量,超出部分應按一般售價作為計量的基礎。
3、沒有合同約定的存貨可變現凈值以一般銷售價或原材料的市場價作為計量基礎。可變現價值是一種交換產出價值,它與清算價值的不同在于它們得之于不同的市場條件。可變現凈值是處于正常銷售經營交通常有正常利潤情況下的價格,而清算價格則是一種迫售價格,即按大大降低的價格出售給顧客,或通常按大大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給顧客。
資產評估存貨的收費標準
資產評估收費標準的計算方式:
計算方式(假設委估資產評估值為10000萬元)
100萬元以下部分: 100×8‰=0.8萬元

100萬元-1000萬元部分: 900×3.5‰=3.15萬元
1000萬元-5000萬元部分: 4000×1.2‰=4.8萬元
5000萬元-10000萬元部分: 5000×0.75‰=3.75萬元
合計:0.8+3.15+4.8+3.75= 12.5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資產評估存貨評估
在持續經營的情況下的資產評估結果不能作為企業調帳的依據,除非在國家規定的整體清產核資時。資本公積(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接受捐贈、股本溢價以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積金。資本公積是與企業收益無關而與資本相關的貸項。資本公積是指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于投資者、并且投入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
資本公積(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接受捐贈、股本溢價以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積金。資本公積是與企業收益無關而與資本相關的貸項。資本公積是指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于投資者、并且投入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
會計準則所規定的可計入資本公積的貸項有四個內容:資本(股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資產評估增值、資本折算差額。
以上就是有關“資產評估存貨(資產評估存貨盤點比例要求)”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