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為什么退稅平臺進不去?在電子口岸的出口退稅模塊里提交了信息之后怎么就再也打不開這個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在電子口岸的出口退稅模塊里提交了信息之后怎么就再也打不開這個
端口錯誤
2,為什么國稅網的出口退稅系統進不去
與負責國稅申報系統的軟件公司聯系下,會有人詳細的解答
3,山西省地方稅務局網上申報系統為什么進不去編碼和密碼都不對 搜
和系統管理員溝通,和管理端(地稅管理員)溝通即可。
4,筆記本電腦中國出口退稅綜合平臺進不去
估計是你筆記本電腦的IE版本太高了,很多老的網頁,尤其政府網站的功能性頁面,只支持IE8,或IE9。 找臺老電腦、低版本IE試試。 如果電腦是win7,IE是后升級的,可以通過控制面板—windows功能,把IE11的更新卸掉,用回舊版試試。 win8及8.1就算了,是只能IE11。
5,為何無法進入福建省國家稅務局辦稅大廳
是不是系統維護的,或者是上的人太多了,導致服務器卡。

6,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申報系統20版軟件打不開雙擊什么反應都沒有是什么
具體方法是:卸載出口退稅申報系統--在系統搜索"vfp6*.dll"(具體方法是:打開我的電腦--點擊搜索--所有文件和文件夾--在"全部和部分文件名中填入vfp6*.dll,在"在這里搜索"中選擇我的電腦.在下面的"高級"中勾選“搜索隱藏的文件和文件夾”--開始搜索)這樣就能找到全部的vfp6*.dll文件,刪除,然后重新安裝出口退稅申報系統,運行即可.
7,增值稅發票查詢平臺打不開怎么操作
自2016年3月1日起,稅務總局對部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簡稱納稅人)取消了增值稅發票掃描認證,納稅人可登錄本省增值稅發票查詢平臺,查詢、選擇、確認用于申報抵扣或者出口退稅的增值稅發票信息。優化系統功能。增值稅發票查詢平臺優化完善了系統登陸、查詢和信息下載等功能,納稅人可在本省增值稅發票查詢平臺下載相關功能說明。
8,我家安裝的地稅網上申報系統但是為什么老是會進不去網頁怎么會有
你的電腦上網了嗎,你的機子是否聯網了呢,應該不是稅局關閉網站,因為就算是節假日,網上申報是不影響的,網上申報它就是一軟件,它是機器工作,不需休息,地稅休息也不影響啊,他們人休息了,網絡照常運轉啊,等來上班了,打開一運行就可以了呀,可能這兩天稅局關閉了網站的申報部分吧,放假回來再試目前網上申報就是還存在這種現象。應該需要等斷時間吧!地稅放假了!!
9,出口退稅操作系統
問 微軟去! 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 呵呵 出口退稅操作系統還是基于windows XP開發的,vista可能支持不了,你裝個雙系統吧,現在稅局給的系統要求一般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出口退稅系統是基于中文版Visual FoxPro6.0開發,你計算機中是不是有英文版的Visual FoxPro。先將英文版的Visual FoxPro卸載,然后重新安裝申報系統試試看。不行的話,你用其他版本的操作系統吧。
10,無法訪問商務部業務統一平臺
首先,檢查自己的網址是否正確。其次,檢查自己的網絡連接是否正常。第三,是否平臺在系統維護。第四,平臺是否為真。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凈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幣總成本,即用多少人民幣換回一美元。 換匯成本計算公式為: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出廠所需總成本(人民幣)/出口銷售凈收入(美元)。 人民幣總成本包括:收購商品成本運費,保險費,銀行費用,綜合資用等,待會出口退稅金額(如果出口商品屬于退稅補貼商品〕后的人民幣總支出。 出口銷售美元凈收入:外銷商品的美元收入減去國外銀行費用,給客戶的傭金折扣等費用后的美元凈收入。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按匯成本高于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準確測算換匯成本。 這里的出口商品總成本,包括進貨(或生產)成本、國內費用(儲運、管理、預期利潤等,通常以費用定額率表示)及稅金;出口商品外匯凈收入指的是扣除運費和保險費后的fob(離岸價)外匯凈收入。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商務部實行了進出口經營權備案登記制度。隨著此項制度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商業流通企業擁有了進出口經營權,成為退稅管理中的外貿企業。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換匯成本過高或者過低,特別是2005年7月21日后,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換匯成本的合理上下限 換匯成本的合理上下限就是根據上述定義提出的。籠統地說,換匯成本的合理上限設置最高不能高于匯率,如果高于,企業出口就虧損。實際上,最高上限應和匯率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使企業具有一定得盈利,企業得以持續經營。換匯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慮出口業務合理性指標,除了高技術、高附加值和壟斷性產品外,企業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間,不可能是暴利,如果過低,則可能在購入環節稅收、或者出口環節的結匯存在一定問題。合理上下限的提出只是針對一般情況,具體問題需要稅務機關具體落實。 換匯成本應用的階段。 換匯成本在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中的運用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2000年以前,外貿企業退稅實行加權平均方法(或區域性加權平均法)。這一階段,進出口經營權沒有開放,只有少數的國有 商業流通企業擁有進出口經營權,成為所說的老外貿企業。由于擁有進出口經營權、配額、許可證等特殊經營權,老外貿企業相對來說不用擔心產品的銷路,為完成外貿出口指標,一般先組織購入產品,然后再出口。相應的,退稅管理采用了適應這一經營情況的加權平均方法,即出口企業將所有購入產品的增值稅發票申報在一起,將所有的出口報關單申報在一起,稅務機關根據企業申報的所有增值稅發票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平均退稅率,再與出口數量、退稅率的乘積得出企業出口商品的退稅額。這一方法的盡管可以做到企業的退稅額應退盡退,由于采用移動加權平均單價,不能做到及時、準確的核算到每個業務員。也無法核實企業的每筆盈虧情況,實際上,當時的外貿經營體制,企業不需要核算到人頭,盈虧不是企業所能完全決定的,出口企業更多考慮的是每年出口創匯的完成情況。這一階段,虧損可以由國家來彌補,用換匯成本來考察企業的經營意義不大,但為稅務機關以后的管理留下了伏筆。 第二階段在2000年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全國絕大部分外貿企業實行了承包到科室人頭等改革措施,除了一些季節性商品之外,訂單式業務占外貿企業業務的主導。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為適應這一變化,推出了單票對應法,這一方法的基本做法是,以關聯號為最小出口退稅申報、審核單位,每筆計算出口退稅額。這種方法下,換匯成本作為考察企業的經營狀況的指標,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換匯成本在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管理中的運用 (一)關聯號的應用原理 關聯號是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申報、審核的最小單位。通常,一筆業務的出口退稅由增值稅發票、出口報關單、核銷單、出口發票四個憑證組成,即所謂的兩單兩票(按現行規定出口發票不是必報項,但大部分地區為企業方便仍采用報出口發票的方式),這四個憑證反映了該筆業務的購進貨物、出口情況。在電子化管理系統中,關聯號就是將這四個憑證組織在一起,使購進與出口有了對應關系。根據出口企業設定的關聯號,系統將該關聯號下的所有增值稅發票按商品代碼加權平均,計算出平均單價及平均退稅率,再與該關聯號下報關單出口數量乘以平均單加再乘以平均退稅率出企業的出口退稅額。 因此,如果出口企業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設定的關聯號下的單據張數越少,系統計算出的加權平均單價就越接近企業增值稅發票的單價,每筆出口數量的退稅額也就越接近業務的真實狀況。這種設定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有換匯成本過高或者過低,企業可以很迅速找出到底是業務本身有問題還是數據錄入有差錯,如果是業務本身有問題,財務部門可以形成快速反應機制,制止此項業務的延續。 (二)換匯成本在電子化管理中運用 (1)審核系統中的換匯成本的計算方法 出口退稅審核系統換匯成本計算公式: 出口退稅出口明細申報表中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下每筆出口的換匯成本=[計稅金額+計稅金額×(征稅率-退稅率)-應退消費稅]÷美元出口額 (2)申報系統中換匯成本的計算方法 出口退稅出口明細申報表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的換匯成本=[∑計稅金額+∑計稅金額×(征稅率-退稅率)-∑應退消費稅]÷∑美元出口額 (3)需要解釋幾個概念: 計稅金額:為不含稅價格。它是企業購進產品的不含稅成本; +計稅金額×(征稅率-退稅率):因我國很多產 品不實行征多少退多少的政策,征退稅差的部分需要出口企業來負擔。 -應退消費稅:消費稅實行的價內稅,征多少退多少,所以出口企業不需負擔此項稅收。 美元出口額:美元出口額為fob價,如果企業以cif價在一張出口報關單上出口多筆貨物,由于企業的申報系統得不到海關的fob價,則出口美元額不能和稅務局的fob價相吻合。在申報系統為企業錄入的美元出口額;在審核系統為出口電子信息的美元出口額 (4)二者的差異分析。由于企業申報系統不能得到海關出口電子信息的美元出口額,因此采用了合計計算的方法。審核系統由于有電子信息美元出口額,采用了逐筆計算的方法。舉例證實二者的差異: ××進出口有限公司申報2005年07月01批次出口退稅時,在內部數據預審時按審核系統計算,關聯號0040852004出現以下疑點: 序號0157:換匯成本(1.06)低于合理下限;序號0158:換匯成本(1.33)低于合理下限; 序號0159:換匯成本(1.72)低于合理下限;序號0160:換匯成本(4.23)低于合理下限; 序號0161:換匯成本(11.68)高于合理上限;序號0162:換匯成本(188.40)高于合理上限; 因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的進貨單價不同,每筆出口的換匯成本是按同一關聯號項下同一商品代碼平均單價計算,造成換匯成本異常。 上述差異的存在反映了如下問題: 如果上述6筆出口在一張報關單上,那么同種商品購進單價差異如此大,稅務機關應核實企業的購進情況。 如果上述6筆出口不在一張報關單上,企業應將關聯號下的單據盡可能的減少,即將該關聯號再進行拆分。 海關提供的出口美元價格與企業實際收到的出口收入有很大的差異。應當引起稅務部門對收入情況的重視。 按換匯成本考察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它不能綜合考慮出口企業的實際狀況。企業連續出口,有占領市場保客戶、處理老庫存等經營性目的,偶然性的虧損是一種正常現象,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用換匯成本考察出口企業只能長期、全年來衡量。換匯成本無法達到快速有效的反應企業有可能的騙稅行為。 二是外貿企業很多費用沒有提供到退稅管理系統,例如國內運費、國內保險費、傭金折扣、財務費用等費用無法準確提供,因此規定的換匯成本上限具有主觀臆斷性,和實際情況存在差異。 三是進料加工貿易的存在使換匯成本公式不完整。不考慮特殊退稅,換匯成本的分析應集中在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中的進料加工貿易。目前的電子化管理系統都是按照一般貿易計算的換匯成本,按照換匯成本計算原理,進料加工貿易換匯成本公式的則應略有不同。按現在的方法,委托加工進料加工貿易貨物,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的應低于合理下限,因企業的出口總值(公式中的美元出口額)含有進口料件的價值。 四是單一幣制計算造成業務失真。換匯成本以美元出口額為參考指標,實際上,我國企業對日本等匯率浮動大的國家出口已經占到很高比例,以美元計算換匯成本會造成業務的不真實。 五是以換匯成本稽查企業沒有法律依據。截至目前為止,沒有文件規定換匯成本的合理上下限,也沒有作為選案、稽查退稅評估的指標之一。
以上就是有關“為什么退稅平臺進不去?在電子口岸的出口退稅模塊里提交了信息之后怎么就再也打不開這個”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