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城市gdp代表什么?GDP是不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GDP是不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GDP只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的大小,很難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經發展水平,就像我們國家的GDP雖然居世界第四位,但是經濟發展的質量還是比較低,經濟結構換不夠合理,主要優勢是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
2,GDP 是人均收入的意思嗎
GDP一般指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就是國內一年生產的產品的總價值。簡稱gdp。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后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于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價值或產值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并且是以可比性的價值計算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使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 第六,我國近年gdp增量、增速較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偏低。 第七,但由于gdp僅為一項單純的統計數據,它不能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科技發展程度,不能反映原材料的消耗,不能反映勞動生產率,不能反映礦產資源的消耗量,不能反映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能反映環境被破壞的程度。 第八,gdp增長率的計算。我們在計算產值、增加值、產量、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和實現利稅、gdp等項目的增長率時,經常使用的計算公式為: 增長率 (%) = (報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 / 基期水平 × 100% = 增長量 / 基期水平 × 100% 經濟增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以末期現行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名義經濟增長率。 gdp增長率的計算。我們在計算產值、增加值、產量、銷售收入、實現利潤和實現利稅、gdp等項目的增長率時,經常使用的計算公式為: 增長率 (%) = (報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 / 基期水平 × 100% = 增長量 / 基期水平 × 100% 以不變價格(即基期價格)計算末期gnp,出的增長率是實際經濟增長率。 在量度經濟增長時,一般都采用實際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一般來說,gdp是國民生產總值,就是國內一年生產的產品的總價值。人均gdp就是把國內生產總值除以中國的總人口數。 現階段,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我國排名第二,人均gdp我國排名第93位,人均收入我國排名第110位。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人均gdp與人均收入是兩碼事。人均gdp指的是指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量除以人口后得到的數量,而人均收入指的是居民在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實際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它們各自的涵義來說,人均gdp不僅事實上要遠大于人均收入,而且gdp只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數量情況,不能反映成本和效益,結構和分配,以及生態和環境等情況。打個比方,發展經濟建設造成了污染,污染因此能夠增加gdp的總量,但卻不能增加人們的收入,相反,還會降低生活質量。 退一步而言,即使隨著gdp增長,人們收入也上漲得很快,還要看人們的生活成本是不是也高。另外,“人均”的概念也容易將一些具體的現實掩蓋起來。不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收入,都有可能模糊人們對貧富差異的認識。人均僅僅表明“錢”越來越多,并不等于“有錢的人越來越多”。這在人均gdp中都無法反映。 由此來看,鑒于gdp概念本身有諸多局限,以其作為衡量現代化的標準,經常會使人產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斷。因此,相對于gdp,衡量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更重要標準,應是人均收入。如果僅僅是gdp上去了,人們的收入沒有得到多少提高,多數人的生活也未有明顯的改變,收入水平高低懸殊,貧富差距依然很大,甚至城市還存在大量的貧民窟,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還有將近一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就宣布自己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未免有些匆忙。 再說,我國國民的人均6700美元收入水平,僅為中等收入水平,并不是高等收入水平,高等收入水平在10000美元以上。由于實際收入高低懸殊,差距很大,尚有近一億人的勞動者其收入水平處在2000美元以下。

3,GDPCPI分別指什么意思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臺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商品或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詳細情況見百度百科GDP:http://baike.baidu.com/view/97.html?wtp=ttCPI:http://baike.baidu.com/view/352674.htmGDP 國民生產總值,用來衡量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創造的財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來衡量一定時期內物價水平。我們不可能用物質來衡量GDP,比如一年中國生產了100噸煤,500瓶罐頭等等。GDP要表示為貨幣單位,也就是人民幣。那么如何確定真實GDP呢?很簡單,以某年的價格指數為標準,比如說去年米4元一斤,那么4元/斤就是基數。今年生產了100斤米,那么今年GDP就是400元,CPI就應該=今年價格乘以100斤 除 4元/斤乘以100斤。得出來的比值就是物價水平。如果我們把前一年的價格水平,4元一斤米,設為基準點100,那么今年CPI就是(今年價格乘以100斤)/(4元/斤乘以100斤)再乘以基準點100=103.9;如果基準點是1,那么CPI就是1.039。實際上,CPI其實不是用名義GDP除真實GDP計算出來的,它是調查得來的(選取一部分居民樣本或城市樣本,觀察各種商品價格變動趨勢)。而名義GDP除真實GDP的值應該叫做“價格平減指數”!差別是平減指數是“加權平均”的結果而CPI不是加權的(它是調查結果與一定的比例折算而來,這個比例可以使去年各種商品占GDP份額)。所以說平減指數更能準確反映當前價格水平。比如,房地產價格增幅很高,如果以CPI看,價格指數就很高;但價格高了交易量少,對整體價格帶動就減少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平減指數肯定低于CPI指數。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用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 定義:一定時期內一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注:一定時期一般指一年一統計的期限;最終產品區分于中間產品;勞務也是一種服務性產品。市場價值就是該年度的貨幣價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一國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英語簡稱gnp,是國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gdp和gnp的區別: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意思是在一國領土內創造的生產價值,無論是在領土內的本國人,還是外國人。gnp是國民生產總值,意思是一國人一定時期內創造的生產總值,無論這個人是在本國領土內,還是在外國領土內。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一樣,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對于外匯市場而言,市場更加關注的是最終產品ppi的月度變化情況。由于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加大,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國內生產總值 居民消費指數
以上就是有關“城市gdp代表什么?GDP是不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