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ppi負增長是什么意思?PPI今年以來一直為負表明了一個什么意思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PPI今年以來一直為負表明了一個什么意思
這種狀況表明市場總的需求不足,第二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生產活動一直在萎縮,經濟不景氣這是生產者物價指數,也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衡量制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今年以來一直為負表明消費市場持續縮水。叫--生產價格指數--正是工廠越來越賺錢,負是利潤越來越少,
2,PPI負增長生產成本降低為什么代表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通貨膨脹~就是流通于市場上的貨幣量大于市場上的商品的總價值~因此使得貨幣貶值,從而導致市場上的商品的間接漲價(因為貨幣總量比貨物總價值大(多),貨幣本身的購買力就下降了)。基本可以看作是賣方市場。很好理解~這個跟你現在政治課本中說的通脹差不多~只是你書上的是用供給量與需求量來解釋~而經濟學則是用貨幣與商品的量來解釋~再不懂你就查一下通貨膨脹的名詞解釋吧錯,是有害而無利。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都屬于貨幣領域的一種病態,但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比通貨膨脹更嚴重。首先,通貨緊縮會加速經濟衰退。由于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必然使人們對經濟產生悲觀情緒,持幣觀望,使消費和投資進一步萎縮,加速經濟的衰退。其次,物價的下降會使實際利率上升,企業不敢借款投資,債務人的負擔加重,利潤減少,嚴重時引起企業虧損和破產。由于企業經營的不景氣,銀行貸款難以及時回收,出現大量壞賬,并難以找到贏利的好項目,經營也會出現困難,甚至面臨“金融恐慌”和存款人的擠提風險,從而引起銀行破產,使金融系統面臨崩潰。再次,經濟形勢的惡化與人們的預期心理相互作用,會使經濟陷入螺旋式的惡性循環之中。同時這種通貨緊縮還會通過國際交往輸出到國外,而世界性的通貨緊縮又會反過來加劇本國的通貨緊縮局面。
3,PPI負增長說明了什么
PPI指的是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也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制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PPI負增長,表明經濟有通貨緊縮和下滑的風險。 cpi和ppi同比降幅擴大,充分說明此前中央對經濟確實已經企穩回升,但基礎卻非常脆弱的判斷是正確的。 cpi和ppi同比降幅擴大,說明從消費情況來看,雖然有政府的政策刺激,但由于就業形勢嚴峻,居民就業與收入預期降低,消費意愿有所下降。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937億元,同比增長15.2%,回落了8.1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中包括消費、民間投資的內生動力還沒有根本啟動起來。 cpi、ppi同比降幅擴大,還說明許多投資資金沒有進入生產、消費和流通領域。之所以出現大量投資卻撼不動cpi、ppi兩個關鍵經濟指標,主要是這些投資劍走偏鋒,沒有完全進入實體經濟,一部分進入了股市、樓市等領域。8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09年7月cpi和ppi數據: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8.2%。 對于7月份cpi、ppi雙雙為負的數據,主要原因還是去年高基數導致的翹尾因素影響的結果。和去年6、7月份相比,大宗商品交易的下滑導致輸入性經濟的下滑,所以翹尾因素沒有解除。7月份翹尾因素拉低cpi1.4個百分點。對ppi的影響為-7.3個百分點。由于cpi和ppi下降幅度過深,國內的消費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總體來說,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企穩狀態。央行的目標是物價穩定,但是現在居民消費指數依然處于通縮區域中,這樣不利于消費擴大,這就說明,經濟依然不夠穩健。因此,預計在cpi轉正之前,政策仍然會保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4,百分點和負增長分別是什么意思找一找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可以簡單
百分點是指增速的差別。如去年的增速是10%,今年的增速是15%,則今年比去年就提高了5個百分點。負增長是指增量比同期下降。如去年年末存款為1000億,今年2月下降了100億,今年比去年就是負增長了10%。百分點是指增速的差別。如去年的增速是12%,今年的增速是15%,則今年比去年就提高了3個百分點。負增長是指增量比同期下降。如去年年末存款為1000億,今年2月下降到900億,今年比去年就是負增長了10%。 是的負增長(Negative growth) 統計學詞匯,指某項數據的增長為負數,即減少。如體重負增長、經濟負增長、訪問量負增長、人口負增長等。負增長和增長(又稱正增長,即Positive growth)相對,此外,若增長量為零,可稱零增長(Zero growth)。 “負增長”最常見的是用于經濟學領域。持續的經濟負增長又被稱為經濟衰退或收縮(Economic recession / Economy shrinking / Economic contractio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發表報告的時候就經常使用“負增長”一詞。 理解時特別要注意負增長的主體,比如去年的經濟增長是6%,今年增長2%,就不能說經濟負增長,因為負增長的是經濟增長率而不是經濟,經濟仍然在成長,只是速度放慢了。例:① 在一系列調控政策的綜合作用下,樓市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房價也出現了松動,部分區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②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1月,全國通信業務收入完成731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3%。移動取代固話趨勢勢不可擋,固定電話用戶已連續四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11月份減少137.6萬戶,而11月移動電話用戶卻新增793.2萬戶。③ 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的CPI比2008年12月下降0.2%,創30個月以來新低;作為CPI領先指標的PPI同比下滑3.3%,創2002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杰表示,2月份的CPI漲幅可能接近零,甚至出現負增長,3月份和4月份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更大,屆時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通縮”。④ 2000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已經開始迅速減緩,每年平均只有1%略強,并預計在2015年轉為負增長,比總人口負增長提前10余年。百分點百分點是指不同時期以百分數的形式表示的相對指標(如:速度、指數、構成等)的變動幅度。例如: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3年的21.2%。從上述資料中,我們可以說: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2.6個百分點(21.2-23.8=-2.6),但不能說下降2.6%。例:① 東中西部地區人口在全國的比重,近15年內幾乎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地區GNP在全國的比重卻發生了較大變化,1980年為52.3:31.2:16.5,1993年則為60.1:26.8:13.1。相形之下,1993年東部地區的比重提高了7.9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分別下降了4.4和3.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僅占國土面積10.7%的東部創造的GNP已經是占國土面積69.1%的西部的近5倍。② 這是央行本月內第二次降息,也是當前我國實施靈活審慎宏觀經濟政策的具體體現。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3.87%下調至3.6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6.93%下調至6.66%。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用了非對稱降息的方式,三至五年及五年以上貸款利率均下調0.27個百分點,而三年期存款利率下調0.36個百分點,五年期存款利率下調0.45個百分點。③ 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相應下調,其中5年以下(含5年)貸款利率下調0.18個百分點,降至4.59%;5年以上貸款利率下調0.09個百分點,降至5.13%。 與此同時,央行還對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了“差別調控”。④ 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 以上是自己搜索整理的作業,不知可否??百分點是指增速的差別。如去年的增速是10%,今年的增速是15%,則今年比去年就提高了5個百分點。負增長是指增量比同期下降。如去年年末存款為1000億,今年2月下降了100億,今年比去年就是負增長了10%百分點------- 就百分之幾,如今年我國GPD增長了10%,就是增長了10個百分點。負增長------ 就下降的意思,如去年日本的GPD負增長2.3%,就是下降了2.3%。
5,cpi和ppi
相對于PPI,CPI是一個滯后指標。但PPI 對CPI有一定的傳導作用,這種傳導作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變化直接影響CPI 的變化;二是生資料出廠價格的變化,直接引起生消費品的企業生成本的變化,間接影響CPI 變化。例如石油價格漲價,會導致石化品漲價,石化品漲價導致化纖價格提高,進而導致紡織品和服裝成本上升,從而推高消費品價格。因此在多數情況下CPI和PPI走勢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PPI 影響CPI 主要通過影響下企業的采購成本來實現,要受到種種環境因素制約,加上國家策對部分關鍵價格的策調控,這種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另外,由于PPI 和CPI 的調查內容明顯不同,也會導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為消費結構的原因,食品價格在我國CPI構成中權重很大,而在PPI構成中食品權重相對較小,而能源、原材料占很大比重,這種內容差異也會導致CPI和PPI出現走勢差異乃至背離。 國內PPI和CPI“剪刀差”(倒掛)現象從08年5月份開始。5月PPI同比上漲8.2%,CPI上漲7.7%,PPI在本輪物價上漲中首次反超CPI0.5個百分點,6月則反超1.7個百分點,7月反超3.7個百分點,而8月這個“剪刀差”擴大至5.2個百分點。CPI和PPI倒掛顯示制造企業毛利率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下滑趨勢短期內難見拐點,未來業績不容樂觀。PPI指的是企業原材料的價格指數,很好理解 好比鋼鐵廠的原材料就是煤炭喝鐵礦石,它們的價格走勢就會被列在PPI里頭 所以在企業產品的市場售價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成本降低(也就是PPI負增長)意味著企業會有更多的利潤,如果企業產品的市場售價不變,PPI上升,那么企業的利潤就薄了CPI只要是指消費品的物價指數,主要列入計算的是市場生活必需品,好比雞蛋,雞肉,牛肉,蔬菜,房子,別看這些東西微不足道,它們也能反映出平均的物價上漲或者下跌,好比汽油的漲價,會很快的反映到雞蛋,蔬菜上(農民或是運貨商的成本會轉嫁到價格上),所以我們也就用CPI來當做一個over all的價格走勢標準。所以對一個企業來講它最好就是能降低制造成本,也就是希望PPI是負的增長,然后它制造出來的產品售價可以比較高,也就是CPI是正的成長,這是企業想看到的最好的結果,意味著更多的利潤但是反過來,要是PPI正增漲,也就是企業的成本升高,但是CPI負成長,也就是銷售價格變低,這就是企業不想看到的,意味著利潤薄了1、首付款都是30%; 2、在當地的房管部門沒有房屋產權的登記,都是計算為第一套; 3、父母的都是計算為二套房(有過,曾經有過,目前即便是無房戶的都要計算為二套房)。 可以以你自己的名義申請公積金或者商業貸款購房。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PPIProducer Price Indexes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后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后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于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業品市場處于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于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于政府調價范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2.生產者價格指數 Producer Price Index 也稱產品價格指數。是從生產者方面考慮的物價指數,測量在初級市場上出售的貨物(即在非零售市場上首次購買某種商品時,如鋼鐵、木材、電力、石油之類)的價格變動的一種價格指數,反映與生產者所購買、出售的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 生產者價格指數的上漲反映了生產者價格的提高,相應地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成本的增加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CPI的上漲。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潛在性指標。
以上就是有關“ppi負增長是什么意思?PPI今年以來一直為負表明了一個什么意思”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