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通貨膨脹率由什么決定?通脹率是怎樣計算的是什么與什么的比例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通脹率是怎樣計算的是什么與什么的比例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一對比,從而衡量現今的通貨膨脹水平。
2,通貨膨脹比率主要取決于什么因素對貨幣供給有什么影響
通膨率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也就是一段時期內貨幣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差距越大通脹率越高。此時央行往往會采取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控制貨幣供應量,例如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等都是影響貨幣供給的手段。你的問題太多了,分開來提問試試,誰會有時間來回答你這么多的問題,最好給點獎勵
3,cpi是不是就是通貨膨脹率受什么經濟因素影響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通貨膨脹率 = (報告期CPI - 基期CPI )/基期CPI *100% CPI指數增長3%為通貨膨脹,增長5%為惡性通貨膨脹。不是。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gdp增速,叫實際gdp增速,是名義gdp除以gdp平減指數,得到實際gdp增速。gdp平減指數是一個類似于cpi的指數,也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但是cpi反映的是居民消費品的通脹,而gdp平減指數更多地反映了該國gdp構成中的服務、產出的通脹情況,所以,我們在用cpi衡量一國通脹的同時,通常也會參考一下gdp平減指數,二者應該大致上差不多。CPI 是Consumer Price Index。不是通貨膨脹率,不過是觀察通貨碰撞率的重要指標。CPI體現的是居民生活用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在中國,CPI容易受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比如糧食的價格消費價格指數

4,CPI是由什么決定的
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現期CPI-基期CPI)/基期CPI×100% 通貨膨脹率為CPI的相對變化幅度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5,是什么原因引起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通貨膨脹呢?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渡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大小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于總供給的地步,此時,由于勞動和設備已經充分利用,因而要使產量再增加已經不可能,過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渡上漲;利潤過渡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⑴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渡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門。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愿意并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渡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門開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為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通過提高產量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廠商都試圖成為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一般認為,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比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要弱。原因在于,廠商由于面臨著市場需求的制約,提高價格會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潤的限制,而工會推進貨幣工資上漲則是越多越好。 ⑶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于進口,那么,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石油價格急劇上漲,而以進口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國家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從而引起通貨膨脹。(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在實際中,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假設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渡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又成為工資上漲的理由,工資上漲又形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四)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般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 預期是人們對未來經濟變量作出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會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的經驗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作出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和估計,從而形成對通脹的預期。 預期對人們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會導致通貨膨脹具有慣性,如人們預期的通脹率為10%,在訂立有關合同時,廠商會要求價格上漲10%,而工人與廠商簽訂合同中也會要求增加10%的工資,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會增加10%,從而通貨膨脹率按10%持續下去,必須然形成通貨膨脹慣性。
以上就是有關“通貨膨脹率由什么決定?通脹率是怎樣計算的是什么與什么的比例”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