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公積金為什么下調?但房價為什么沒有降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首先,公積金對房價影響本來就不大,很多樓盤都不介紹起碼不歡迎用公積金貸款或者組合貸款,因為公積金的手續比商貸手續要麻煩點,下款也慢一點,歷來公積金的變化都不會對房價造成太大影響,而銀行商貸的利率或者政策就不同了,這個對房價影響會大一些。說到這我想先吐槽一下,本來我想著今年年底用公積金貸款,大連這邊公積金貸款需要滿足的條件,一個是連續繳存6個月以上,再一個是貸款額度是公積金余額的15倍(上限是單人40萬),因為我自己開公司嗎,就想著自己給自己多交點,按照單位25%個人15%的新人標準交,這樣到年底余額就夠貸款40萬的,誰想到4月份出臺新規定,打亂了我的計劃。
1、為什么華為下調住房公積金?
在中國,做企業真的是太難了,尤其是民企。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為6000億元,同比增長15%,納稅1100多億,平均每天納稅3億多,比阿里騰訊都高很多。阿里2017年納稅366億,平均每天1個億,只有華為的1/3。由此可見,科技制造業納稅額要遠高于互聯網企業,這是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如今,因為將公積金繳納額度從12%降低到5%,而引發議論,在我看來,贊揚的可能更多一些。
首先,誰會批評?無非員工自己,外界會為華為員工鳴不平嗎?先看看自己的工資水平,再看看華為的工資水平(年薪平均60-70萬),估計就不吭聲了。而華為自己人鬧,估計也就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知道,進入華為,就相當于進入了中國高收入階層,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得到的更多,外面多少人想進都進不來,想出去的也是極少數。
其次,這到底該不該降?華為去年工資福利支出1400多億,占總收入的近25%,這個比例是相當高了,一般制造業人員成本都不到10%。如今,國際化方面,華為也受到了相當多的挑戰,在美國,受到百般阻撓,一些美國的盟友也開始為難華為,比如澳大利亞,這個時候,對華為來說,是比較艱難的時刻,所以降低企業成本,而非裁員,已經算是非常重情誼的表現了。

2、大連2020年4月全面下調公積金繳納比例,但房價為什么沒有降?
本來公積金和房價關系就不大,說到這我想先吐槽一下,本來我想著今年年底用公積金貸款,大連這邊公積金貸款需要滿足的條件,一個是連續繳存6個月以上,再一個是貸款額度是公積金余額的15倍(上限是單人40萬),因為我自己開公司嗎,就想著自己給自己多交點,按照單位25%個人15%的新人標準交,這樣到年底余額就夠貸款40萬的,誰想到4月份出臺新規定,打亂了我的計劃。
為進一步規范我市企業新職工(指1999年1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職工,下同)住房貨幣補貼,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企業在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效益狀況,制定新職工住房貨幣補貼實施方案,自主確定繳交比例標準、發放和存儲形式等,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股東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對企業住房貨幣補貼政府不再指定收繳機構,企業可將住房貨幣補貼款直接發放給新職工,個人可不再繳交住房貨幣補貼。
涉及個人所得稅事宜按國家稅收法規相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嚴格按照企業12%個人12%的比例交公積金了,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企業,原先給新職工按企業25%交公積金,現在已經是12%了,而且這個差額,并沒有給職工以現金或工資的形式發放,也就是說職工少了這部分錢。至于為什么房價沒有降?首先,公積金對房價影響本來就不大,很多樓盤都不介紹起碼不歡迎用公積金貸款或者組合貸款,因為公積金的手續比商貸手續要麻煩點,下款也慢一點,歷來公積金的變化都不會對房價造成太大影響,而銀行商貸的利率或者政策就不同了,這個對房價影響會大一些。
以上就是有關“公積金為什么下調?但房價為什么沒有降”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