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養老保險費用計算(養老保險費計算公式)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養老保險費用計算
我國的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類型,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養老保險,其繳費標準也是完全不同的。參保地不同,2021年的繳費標準也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和大家分享相關的知識要點: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比較固定,每年的繳費標準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主要是根據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作為參照,但是各個檔次的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只是對最低和最高繳費標準進行調整。按照全國統一的標準,全國統一劃分為12個繳費檔次,最低的繳費檔次為每人每年繳費100元,最高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000元。201年各地還是這個標準的基礎之上,結合當地實際進行調整。
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財政收入等差距非常大,所以繳費標準也是完全不同的。2021年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取消了每年100元的繳費標準,只針對建檔貧困戶,殘疾人等生活困難群體,由當地民政或是扶貧機構代為繳納,其余人員的最低繳費標準均在每年200元以上,最高的可以達到當地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最低標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反應地方經濟發展標志之一。
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是由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確定的,繳費基數的高低是衡量繳費標準高低的重要因素。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由于受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影響,基本上處于逐年上漲的趨勢。只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上漲,繳費基數就會上漲,社保部門的公布的繳費基數,只是作為在崗職工計算繳費指數的一種參考,對于靈活就業人員就是繳費基數。
對于在崗職工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是以本人的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當本人的實際工資低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時,只能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當本人的實際工資高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時,只能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高出部分計算為繳費基數。
比如當地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000元,但本人的實際工資只有5000元,比8000元的60%還高了200元,那么就只能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如果本人的工資只有4000元,低于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4800元,只能按照4800元作為本人的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就只能按照當地公布的繳費基數作為繳費基數,在60%到300%之間進行選擇。
除了繳費基數以外,還要按照繳費比例計算才是個人每月的繳費標準。比如繳費基數是每月5000元,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是8%,每月個人需要繳費400元,這就是每月的繳費標準;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是20%,每月需要繳費1000元,這1000元就是靈活就業人員每月的繳費標準。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分為居民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兩種類型。2021年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比較固定的,會根據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進行微調并公布;2021年職工養老保險每年根據2020年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調整并公布,作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指數計算的參照標準,作為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標準。
養老保險費計算公式
養老保險金繳費標準=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單位繳費金額=養老繳費基數*20%(繳費比例從22%至10%不等,因各地政策不同)
個人繳費金額=養老繳費基數*8%
各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上下限不盡相同。
養老保險金是指職工因在一個企業工作到一定年限,不愿繼續任職或因年老體衰、工殘事故導致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企業為保證其老有所養而付給的年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來源是由職工所在企業以及職工在職時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納的,并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專門機構管理。
以上就是有關“養老保險費用計算(養老保險費計算公式)”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