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加速折舊額如何計算?會計加速折舊有哪兩種計算方法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會計加速折舊有哪兩種計算方法
企業折舊的固定資產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四種方法:直線法(平均年數的工作量),加速折舊法分(雙倍余額遞減法,數年的法律的總和)。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會計方法。這意味著,在四個折舊方法,企業可以選擇。固定資產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
2,月折舊額怎么算
直線法計提折舊:月折舊額=(2330*0.95)/(5*12)=36.89元;加速法計提折舊:也算不到5.82,你的月折舊額是不是錯了,(2330-116.5)/5*12得到的數就是加速折舊法我算出來月折舊率=9.5%/12=0.792%。
3,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明細表中的會計折舊額和正常折舊額怎么填
您好,會計學堂曉海老師為您解答一是“會計折舊額”:稅收上加速折舊,會計上未加速折舊的,本列填固定資產會計上實際賬載折舊數額。會計與稅法均加速折舊的,不填寫本列。二是“正常折舊額”:會計和稅收均加速折舊,為統計企業享受優惠情況,假定該資產未享受加速折舊政策,本列填報該固定資產視同按照稅法規定最低折舊年限用直線法估算折舊額。當稅法折舊額小于正常折舊額時,第9列填寫本期實際折舊額,第14列按照本年累計數額填報。對于會計未加速折舊,稅法加速折舊的,不填寫本列。歡迎點我的昵稱-向會計學堂全體老師提問按實填寫,你企業的固定資產如有加速折舊的就填寫,那個季度的折舊額相加,如果沒有就填0,正常折舊,一般是按稅務上的平均年限法也叫平均直線法計提的折舊,折舊額就是那幾個月的累計折舊數據

4,請問加速折舊中的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怎樣計算的
1. 年數總和法: 1.1 年折舊率: 剩余可用年限÷使用年數總和×100%(使用年數總和即:自然數等差數列求和) 1.2 年折舊額=(原值-凈殘值)×當年折舊率 例:折舊5年,則使用年數總和為:(1+5)×5÷2=15, 第一年折舊率:5÷15×100%=33%, 第二年折舊率:4÷15×100%=27% 第三年折舊率:3÷15×100%=20% 第四年折舊率:2÷15×100%=13% 第五年折舊率:1÷15×100%=7%, 2. 雙倍余額遞減法 2.1 年折舊率=1÷折舊年限×2×100% 2.2 年折舊額=期初凈值×年折舊率 2.3 最后兩年之前不考慮凈殖值 例:50萬,殘值率4%,折舊5年,則: 折舊率:1÷5×2×100%=40% 凈殘值:50*4%=2 第一年折舊額:50*40%=20 第二年折舊額:(50-20)*40%=12 第三年折舊額:(50-20-12)*40%=7.2 第四年折舊額:(50-20-12-7.2-2)÷2=4.4 第五年折舊額:4.4
5,年折舊額和月折舊額的公式
直線法:也叫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凈殘值)/預計使用的年限 或=原價(1-凈殘值率)/預計使用的年限比如:一項固定資產原價20000,預計凈殘值2000,預計使用的年限為9年 那么相應的年折舊額=(20000-2000)/9=2000年數總和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他的特點是折舊的總額不變,但每年的折舊率逐年降低。開始用資產的頭幾年,資產的效能高,所以折舊大,后幾年,貢獻低,所以折舊相應的少。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是遞減的分數來表示,將逐期年數相加作為這遞減分數的分母(比如預計使用5年,遞減分數的 分母 則為 5+4+3+2+1=15),將逐期年數倒轉順序分別做遞減分數的分子(即分子的順序是 5,4,3,2,1)所以如果預計使用的年限是5年,相應的年折舊率是5/15, 4/15, 3/15, 2/15, 1/15.-----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額,關鍵是折舊率因此如果題目中告訴了原價,預計凈殘值,由預計使用年限推出年折舊率,就可以算出年折舊額了與此有點相反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他的特點:年折舊率不變,每年的折舊率都是: 2/預計使用的年限;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雙倍” 但是每年計提折舊的基數變了(期初固定資產的凈值 每年在變化)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余額” 最后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到那時的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2 舉個例子,某設備的原值是800萬,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如果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那么設備的第一年該計提的折舊? 首先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0=800萬(最后兩年考慮殘值) 所以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800* (2/5) =320萬同理,第二年的折舊 年折舊率不變還是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320=480萬 所以第二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480*(2/5)=192萬第三年的折舊額同第二年的一樣的算法除了最后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原價-所有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預計凈殘值)/2月折舊為年折舊除以12直線法:也叫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凈殘值)/預計使用的年限 或=原價(1-凈殘值率)/預計使用的年限比如:一項固定資產原價20000,預計凈殘值2000,預計使用的年限為9年 那么相應的年折舊額=(20000-2000)/9=2000年數總和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他的特點是折舊的總額不變,但每年的折舊率逐年降低。開始用資產的頭幾年,資產的效能高,所以折舊大,后幾年,貢獻低,所以折舊相應的少。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是遞減的分數來表示,將逐期年數相加作為這遞減分數的分母(比如預計使用5年,遞減分數的 分母 則為 5+4+3+2+1=15),將逐期年數倒轉順序分別做遞減分數的分子(即分子的順序是 5,4,3,2,1)所以如果預計使用的年限是5年,相應的年折舊率是5/15, 4/15, 3/15, 2/15, 1/15.-----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額,關鍵是折舊率因此如果題目中告訴了原價,預計凈殘值,由預計使用年限推出年折舊率,就可以算出年折舊額了與此有點相反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他的特點:年折舊率不變,每年的折舊率都是: 2/預計使用的年限;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雙倍” 但是每年計提折舊的基數變了(期初固定資產的凈值 每年在變化)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余額” 最后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到那時的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2 舉個例子,某設備的原值是800萬,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如果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那么設備的第一年該計提的折舊? 首先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0=800萬(最后兩年考慮殘值) 所以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800* (2/5) =320萬同理,第二年的折舊 年折舊率不變還是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320=480萬 所以第二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480*(2/5)=192萬第三年的折舊額同第二年的一樣的算法除了最后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原價-所有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預計凈殘值)/2月折舊為年折舊除以12你好!一、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來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月折舊額等于年折舊額除以12.二、計算公式是: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年折舊額=月折舊額×12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一、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來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月折舊額等于年折舊額除以12.二、計算公式是: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年折舊額=月折舊額×12
以上就是有關“加速折舊額如何計算?會計加速折舊有哪兩種計算方法”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