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增值稅出口退稅 什么性質?什么是出口退稅出口退稅是什么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什么是出口退稅出口退稅是什么
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特別消費稅
2,出口商品增值稅退稅意義
中國是鼓勵出口的,所以要有出口退稅這么一個政策!增值稅的征收環節不只是在銷售環節征收的,在商品的生產各個環節都要征收,而出口的商品也無一例外的在生產環節繳納過了增值稅。舉個例子:購進生產商品所用的原材料時候,是要對原材料的購進繳納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所以這部分在購進商品時候繳納的進項稅額在出口的時候,就要退給企業。。。而在出口環節不用繳納增值稅銷項稅額。綜合起來就是,對于出口商品,退進項稅,免交銷項稅,增值稅等于銷項稅減去進項稅,結果為零,這就是所謂的“出口零稅率”!
3,生產企業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基本含義就是把其在國內購進原材料時所
中國政府鼓勵出口,所以有出口退稅來補貼企業。企業在出口貨物前肯定先要采購貨物,采購的時候付款金額是所謂的含增值稅(17%)金額。而退稅率就是意味著當你的貨物出口后,國家可以返還這征繳的17%增值稅中的多少。每種貨物出口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海關HS編碼,每個編碼都有對應的退稅率。舉個例子,你有一批貨物對應的HS編碼的退稅率是15%,而你采購這筆貨物一共用了117元。也就是100的計稅金額+17的稅額。那么當你的貨物出口后你就可以拿到已經征繳的17元稅額中的15元退稅。也就是實際你采購這筆貨物只用了102元。
4,出口退稅是什么
出口退稅(Export Rebates)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貨物出口后,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由于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于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于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

5,什么是增值稅退稅
增值稅退稅主要有:1、由于計算錯誤多交增值稅;2、享受減免稅企業(直接減免)批準前已繳納的部分;3、享受即征即退或先征后退稅收優惠的企業必須先繳納在退還(如:廢渣生產的水泥,福利企業)......出口退稅:出口企業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征本企業生產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應予免征或退還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納稅款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款;“退”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占本企業當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及以上的,在一個季度內,應抵頂的稅額大于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時,經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部分予以退稅。建議你上這個網址:www.taxrefund.com.cn看看(國稅出口退稅網站),出口退稅也分企業類型而定,上面挺具體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要是做出口退稅,也要在這個網站下在安裝系統的內銷應繳增值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1.53-1.7 = - 0.17(萬元) 出口應退稅額=12*15% = 1.8(萬元) 當期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本月不用交增值稅,申報的時候申報零;你可以把所有的發票都認證了,多余的進項留到下個月再抵扣,你也可以抵扣多少認證多少,但剩余未認證的發票注意不要超過90天,否則就不能抵扣了。出口退稅額則去稅局申報退稅。 應收增值稅退稅額,會計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 18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8000
6,什么叫增值稅和出口退稅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根據我國現行增值稅稅法,增值稅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進口貨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貨物的銷售額、進口貨物金額、應稅勞務銷售額計算稅款,并實行稅款抵扣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售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因此,我國也采用國際上的普遍采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講算出銷項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現。 公式為:應納增值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以上這段文字你理解起來會很抽象,很難理解,下面我用通俗的語言來回答你的問題,可能會容易理解了。 上面說增值稅是實行的“價外稅”,什么是價外稅?也就是價外征稅,就是由消費者負擔的。比如: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貨物100件,金額為1000元,但你公司實際上要付給對方的貨款并不是1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設增值稅率為17%)=11700元。 為什么只購進的貨物價值才10000元,另外還要支付個1700元呢?因為這時,你公司做為消費者就要另外負擔1700元的增值稅,這就是增值稅的價外征收。這1700元增值稅對你公司來說就是“進項稅”。A公司收了多收了這1700元的增值稅款并不歸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稅上交給國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繳而已,并不負擔這筆稅款。 再比如: 你公司把購進的100件貨物加工成甲產品80件,出售給B0公司,取得銷售額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甲產品貨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為B公司這時做為消費者也應該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稅款,這就是你公司的“銷項稅”。你公司收了這2550元增值稅額也并不歸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給國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稅款也不是你公司負擔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繳而已。 如果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就可以在銷項稅中抵扣。 你公司購進貨物的支付的進項增值稅款是1700元,銷售甲產品收取的銷項增值稅是2550元。由于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增值稅可以在銷項增值稅中抵扣,所以,你公司上交給國家增值稅款就不是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而是:2550-1700=850元,所以這850元也B公司在向你公司購甲產品時付給你公司的,通過你公司交給國家。B公司買了你公司的甲產品,再賣給C公司,C公司再賣給D公司...... ,這些過程都是要收取增值稅的, 直到賣給最終的消費,也就把增值稅轉嫁到了最終消費者身上了,所以增值稅也是流轉稅。 如果你是一名會計,從會計分錄中也看得出來: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100件貨物時,分錄: 借: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A公司 11700 分錄中并沒有把收取的1700元做為公司的費用,而是做為“應交稅金”,因為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你公司向B公司銷售80件甲產品時,分錄: 借:應收賬款——B公司 175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7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 分錄中并沒有把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增值稅款做為公司的業務收入,而是掛“應交稅金”,因為這并不歸你公司所有,而是應交給國家的稅收。 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 2550 - 1700 = 850 元就是要交給國家的稅收。 以上的舉例能讓你對“價外稅”的含義更加直觀的理解,下面再舉一個例子,就能讓你對增值稅的“增值部分”,也就是“增值額”也有個更直觀的理解。 舉例: 銷售A商品100件,不含增值稅單價80元,不含增值稅銷售額就為100*80=8000元 設增值稅稅率為17%,那么A商品的銷項稅額為:8000*17%=1360元 購進A商品時,每件支付60元(含稅),總金額為100*60=6000元(含稅),應化成不含稅為:6000/(1+17%)=5128.21元,稅額為:5128.21*17%=871.79元. 以上100件A商品的新增價值為8000-5128.21(不能減6000,因為6000是含稅,要化成不含稅)=2871.79元,稅率是17%,所以應納增值稅稅額為:2871.79*17%=488.20元.但在稅法當中是不采用這種算法的,在此是為了讓你對增值部分有個更直觀的理解,才這樣舉例的,稅法上正確的算法如下: 應納增值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1360-871.79 =488.21元 備注:兩種方法算出的結果相差0.01元(488.21-488.20)是購進時6000元為含稅金額化為不含稅時之差,為正常情況,實踐中按防偽稅票上的稅額計算即可) 相關的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稅率 進項稅額=購進貨物的不含稅購進額*稅率 含稅銷售額化成不含稅銷售額的計算公式: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17%)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產品出口后,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由于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于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于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退”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貨物占本企業當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以上的,在一個季度內,因應抵頂的稅額大于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時,經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部分予以退稅。
7,增值稅出口退稅是什么意思
增值稅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銷售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準確計算的。因此,我國也采用國際上的普遍采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講算出銷項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現。 公式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上面說增值稅是實行的“價外稅”,什么是價外稅?也就是價外征稅,就是由消費者負擔的。比如: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貨物100件,金額為1000元,但你公司實際上要付給對方的貨款并不是1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設增值稅率為17%)=11700元。 為什么只購進的貨物價值才10000元,另外還要支付個1700元呢?因為這時,你公司做為消費者就要另外負擔1700元的增值稅,這就是增值稅的價外征收。這1700元增值稅對你公司來說就是“進項稅”。a公司收了多收了這1700元的增值稅款并不歸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稅上交給國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繳而已,并不負擔這筆稅款。 再比如: 你公司把購進的100件貨物加工成甲產品80件,出售給b0公司,取得銷售額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甲產品貨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為b公司這時做為消費者也應該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稅款,這就是你公司的“銷項稅”。你公司收了這2550元增值稅額也并不歸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給國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稅款也不是你公司負擔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繳而已。 如果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就可以在銷項稅中抵扣。 你公司購進貨物的支付的進項增值稅款是1700元,銷售甲產品收取的銷項增值稅是2550元。由于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增值稅可以在銷項增值稅中抵扣,所以,你公司上交給國家增值稅款就不是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而是:2550-1700=850元,所以這850元也b公司在向你公司購甲產品時付給你公司的,通過你公司交給國家。b公司買了你公司的甲產品,再賣給c公司,c公司再賣給d公司...... ,這些過程都是要收取增值稅的, 直到賣給最終的消費,也就把增值稅轉嫁到了最終消費者身上了,所以增值稅也是流轉稅。 如果你是一名會計,從會計分錄中也看得出來: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100件貨物時,分錄: 借: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a公司 11700 分錄中并沒有把收取的1700元做為公司的費用,而是做為“應交稅金”,因為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你公司向b公司銷售80件甲產品時,分錄: 借:應收賬款——b公司 175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 分錄中并沒有把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增值稅款做為公司的業務收入,而是掛“應交稅金”,因為這并不歸你公司所有,而是應交給國家的稅收。 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 2550 - 1700 = 850 元就是要交給國家的稅收。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12月25日,財政部下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實行增值稅的優點:第一、有利于貫徹公平稅負原則;第二、有利于生產經營結構的合理化;第三、有利于擴大國際貿易往來;第四、有利于國家普遍、及時、穩定地取得財政收入。 -------------------------------------------------------------------------------- 一、增值稅的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 二、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增值稅征收范圍包括:1、貨物;2、應稅勞務;3、進口貨物。 三、增值稅的稅率 增值稅稅率分為三檔: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和零稅率。 四、增值稅的計稅依據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的計稅依據為其銷售額,進口貨物的計稅依據為規定的組成計稅價格。 五、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2、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含銳銷售額÷(1+征收率)×征收率 3、進口貨物的應納稅額=(關稅完稅價格+關稅十消費稅)×稅率 六、增值稅的納稅申報及納稅地點 增值稅納稅申報時間與主管國稅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是相聯系的。以1個月為一個納稅期的納稅人,自期滿之日起10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為一個納稅期的納稅人,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次月1至10日申報并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增值稅固定業戶向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增值稅非固定業戶向銷售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進口貨物應當由進口人或其代理人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七、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業產品; 2.避孕藥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于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設備; 6.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的設備; 7.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8.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不含游艇、摩托車、應征消費稅的汽車)。 ------------------------------ 出口退稅 出口退稅(Export Rebates) 出口退稅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產品出口后,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由于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于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于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 出口產品退(免)稅,簡稱出口退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出口產品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特別消費稅。出口產品退稅制度,是一個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產品的國內以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 1985年3月,國務院正式頒發了《關于批轉財政部〈關于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的通知》,規定從1985年4月1日起實行對出口產品退稅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隨著國家稅制的改革,我國改革了已有退還產品稅、增值稅、消費稅的出口退稅管理辦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稅、消費稅制度為基礎的出口貨物退(免)稅制度。就是說你公司貨物的增值稅稅率為17%,內銷按17%來算,外銷的是免抵扣的,9%是出口退稅稅率,你單證收齊*9%為免抵稅額,即相當于你已經繳稅交了這么多錢了,稅負的時候要算進去,另一個是附加費這部分也要交錢,當月外銷的*8%要進項轉出
以上就是有關“增值稅出口退稅 什么性質?什么是出口退稅出口退稅是什么”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