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什么是人民幣籃子匯率?貨幣籃子是什么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貨幣籃子是什么
根據百科的解釋:一籃子貨幣指作為設定匯率參考的一個外幣組合,某一外幣在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該外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例如,如果某國的進出口有40%以美元計價,美元在該國的一籃子貨幣中所占的權重可能就是40%。一籃子貨幣(basket of currencies)指作為設定匯率參考的一個外幣組合,某一外幣在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該外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是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
2,什么是 人民幣實際匯率
經物價指數調整得到的人民幣實際匯率實際匯率是指經過兩國相對物價水平即通貨膨脹水平調整后的名義匯率。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計算公式如下:RER = (NER * CPIf) / CPL式(2-1)其中,RER是Real Exchange Rate的縮寫,表示實際匯率;NER是NominalExchange Rate的縮寫,表示名義匯率;CPIf和CPId分別代表國外和國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當本國一個標準商品籃子的價格上漲,意味著匯率水平下降,本幣在外國的購買力下降,本幣e值;當本國一個標準商品籃子價格下降時,意味著匯率水平上升,本幣在外國的購買力上升,本幣升值。為什么要提出實際匯率的概念呢?貨幣交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方便國與國之間商品的交換,而完成國際間商品的交換其實要經歷三個步驟:本國貨幣與本國商品的交換,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交換,外國貨幣與外國商品的交換。名義匯率只是在第二個步驟中有所體現,卻不能完整的反映整個過程,而實際匯率的計算公式中的本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名義匯率、外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三個因素卻能依次代表衡量三個步驟的指標,這也正是引進實際匯率這個概念的原因。實際匯率就是人民幣實際的購買力,現在人民幣雖然升值但是是對外的,對內你是不是根本感覺不出來啊?這就是實際匯率根本就沒變 甚至更低了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影響市場穩定
3,什么是人民幣匯率
就是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比例。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內容和特點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一籃子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和英鎊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柜臺交易匯價的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日銀行間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并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將剩余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人民幣對歐元、日元、港幣和英鎊匯率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港幣和英鎊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來自: 110匯率網 詳細出處參考: http://bankofchina.xian110.com.cn/waihuizhishi/8.html糊涂蟲子人民幣匯率,就是對國外的錢怎么換,一般說的是對美元,如6.7對1,,就是6.7元人民幣換一美元,

4,什么是一籃子貨幣
一籃子貨幣是指將多個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依照往來貿易比重,編制成一綜合的貨幣指數,即俗稱的一籃子貨幣(basket)。例如新加坡幣的匯率便是與新加坡貿易夥伴國的一籃子貨幣掛鉤,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泰國和以色列,過去匯率也都是盯住一籃子貨幣。 一般來說,將貨幣盯住一籃子貨幣或某一特定貨幣(如美元),都是屬於可調整盯住匯率制度的一種。如果該國是屬於對單一國家貿易比重極高(像中國過去對外貿易九成是與美國),就適合采取盯住單一貨幣;反之,往來貿易對手國多的國家,可盯住一籃子貨幣。 采取可盯住匯率制度的國家,必須定期檢討經濟金融情勢變化,重新制定固定匯率目標。這樣有助于分散風險,就像不要把雞蛋都放進一個籃子里的道理,不能只儲備單一的美元。里面還應有一定比例的歐元 日元等等。一籃子貨幣是我國目前人民幣匯率的定價依據不是像原來那樣以美圓為惟一參照標準而是根據很多貨幣來決定的,這些貨幣就叫一籃子貨幣一籃子貨幣是指將多個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依照往來貿易比重,編制成一綜合的貨幣指數,即俗稱的一籃子貨幣(basket)。所謂參考一籃子貨幣,是指某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密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后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范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并在范圍內浮動。一籃子貨幣是指將多個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依照往來貿易比重,編制成一綜合的貨幣指數,即俗稱的一籃子貨幣(basket)。例如新加坡幣的匯率便是與新加坡貿易夥伴國的一籃子貨幣掛鉤,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泰國和以色列,過去匯率也都是盯住一籃子貨幣。 一般來說,將貨幣盯住一籃子貨幣或某一特定貨幣(如美元),都是屬於可調整盯住匯率制度的一種。如果該國是屬於對單一國家貿易比重極高(像中國過去對外貿易九成是與美國),就適合采取盯住單一貨幣;反之,往來貿易對手國多的國家,可盯住一籃子貨幣。
5,什么是人名幣匯率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轉載 baidu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一、制定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二、歷史發展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1973年,由于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于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于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采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 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 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并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以上就是有關“什么是人民幣籃子匯率?貨幣籃子是什么”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