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是什么?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考慮發展問題時增加了哪些維度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考慮發展問題時增加了哪些維度
全球維度、整體維度、時間維度和環境維度企業戰略目標的維度包括以下內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潤、投資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銷售利潤等來表示。 2. 市場。用市場占有率、銷售額或銷售量來表示。 3. 生產率。用投入產出比率或單位產品成本來表示。 4. 產品。用產品線或產品的銷售額和盈利能力、開發新產品的完成期來表示。 5. 資金。用資本構成、新增普通股、現金流量、流動資本、回收期來表示。 6. 生產。用工作面積、固定費用或生產量來表示。 7. 研究與開發。用花費的貨幣量或完成的項目來表示。 8. 組織。用將實行變革獲獎承擔的項目來表示。 9. 人力資源。用缺勤率、遲到率、人員流動率、培訓人數或將實施的培訓計劃數來表示。 10. 社會責任。用活動的類型、服務天數或財政資助來表示。
2,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有多少個
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有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縮寫SDGs,是聯合國制定的17個全球發展目標,在2000-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MDGs)到期之后繼續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紐約總部召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峰會上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包括:消除貧困;消除饑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廉價和清潔能源;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縮小差距;可持續城市和社區;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氣候行動;水下生物;陸地生物;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
3,可持續發展三大內涵
內涵為發展與可持續兩個方面;具體分為: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即:發展與持續性,發展是前提,是基礎,持續性是關鍵,沒有發展,也就沒有必要去討論是否可持續了;沒有持續性,發展就行將終止。發展應理解為兩方面:首先,它至少應含有人類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因此經濟增長是發展的基礎。其次,發展作為一個國家或區域內部經濟和社會制度的必經過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進為標準,以追求社會全面進步為最終目標。持續性也有兩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資源的存量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這種物質上的稀缺性和在經濟上的稀缺性相結合,共同構成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條件。其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當代人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重視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顧各代人的利益,要為后代發展留有余地。 可持續發展是發展與可持續的統一,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放棄發展,則無可持續可言,只顧發展而不考慮可持續,長遠發展將喪失根基。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最佳兼顧,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涉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意味著社會的整體變革,包括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等諸領域在內的整體變革。發展的內涵主要是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其主要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首先可持續發展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其次,可持續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再次,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是人,以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目標。

4,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介紹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發展目標,將在千年發展目標到期之后繼續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即將在紐約總部召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將在峰會上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你好,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很多,如下:目標1: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目標2: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目標3:讓不同年齡段的所有的人過上健康的生活,促進他們的安康目標4: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孩的權利目標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目標7:每個人都能獲得價廉、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目標8:促進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促進人人有體面工作目標9:建造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 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可持續城市和人類住區目標12: 采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目標13: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目標14: 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目標16:創建和平和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目標17:加強執行手段,恢復可持續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的活力你好,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很多,如下:目標1: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目標2: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目標3:讓不同年齡段的所有的人過上健康的生活,促進他們的安康目標4: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孩的權利目標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目標7:每個人都能獲得價廉、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目標8:促進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促進人人有體面工作目標9:建造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 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可持續城市和人類住區目標12: 采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目標13: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目標14: 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目標16:創建和平和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目標17:加強執行手段,恢復可持續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的活力
5,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指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它既是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造福當代、澤及子孫的大事。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不能以犧牲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作為代價。為了人類自身,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通過許許多多的曲折和磨難,人類終于從環境與發展相對立的觀念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兩者協調統一的可能性、終于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并開創了一條人類通向未來的新的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擴展資料:為了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依照下列原則來使用各種自然資源:1、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需要(糧食、衣服、住房、就業等)和給全體人民機會,以滿足他們要求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發展要與生態系統變化著的生產潛力相協調;3、像森林和魚類這樣的可再生資源,其利用率必須在再生和自然增長的限度內,使其不會耗竭;4、像礦物燃料和礦物這樣不可再生資源,其消耗的速率應考慮資源的有限性,以確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資源不會枯竭;5、不應當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統,如大氣、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對大氣質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6、物種的喪失會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選擇機會,所以可持續發展要求保護好物種。環境與發展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依存,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已成為當代環境與發展關系中的主導潮流,作為一種新的觀念和發展道路被人們廣泛接受。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可持續性發展什么叫可持續發展呢?我們先來看看在字面上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體;可持續長久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不能以犧牲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作為代價。為了人類自身,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通過許許多多的曲折和磨難,人類終于從環境與發展相對立的觀念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兩者協調統一的可能性、終于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并開創了一條人類通向未來的新的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之路。擴展資料: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原則公平性原則本代人之間的公平、代際間的公平和資源分配與利用的公平;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機會、利益均等的發展。它既包括同代內區際間的均衡發展,即一個地區的發展不應以損害其它地區的發展為代價;也包括代際間的均衡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的發展能力。該原則認為人類各代都處在同一生存空間,他們對這一空間中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擁有同等享用權,他們應該擁有同等的生存權。因此,可持續發展把消除貧困作為重要問題提了出來,要予以優先解決,要給各國、各地區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發展權。持續性原則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即在滿足需要的同時必須有限制因素,即發展的概念中包含著制約的因素;在“發展”的概念中還包含著制約因素,因此,在滿足人類需要的過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數量、環境、資源,以及技術狀況和社會組織對環境滿足眼前和將來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與環境。因此,持續性原則的核心是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從而真正將人類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結合。共同性原則各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雖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地球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決定全球必須聯合起來,認知我們的家園。可持續發展是超越文化與歷史的障礙來看待全球問題的。它所討論的問題是關系到全人類的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雖然國情不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無論富國還是貧國,公平性原則、協調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各個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都需要適當調整其國內和國際政策。只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從而將人類的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通俗地說,就是現在做事要考慮到今后的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基礎薄弱,選擇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創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選擇。請采納我的答案,謝謝!可持續發展戰略 : 指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它既是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造福當代、澤及子孫的大事。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的相互協調中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并在發展過程中帶動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問題的解決,從而實現經濟、資源和生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它鼓勵經濟增長而不是取消經濟增長,但可持續發展更要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 其次,實現資源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以資源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為條件,它要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自然承載力相協調…… 再次,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以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就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人口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最大問題,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解決好這一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什么叫可持續發展呢?我們先來看看在字面上的定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體;可持續長久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以上就是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是什么?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考慮發展問題時增加了哪些維度”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