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由什么組成?什么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什么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通常所說的綠色GDP核算,包括資源核算和環境核算,旨在以原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基礎,將資源環境因素納入其中,通過核算描述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提供系統的核算數據,為可持續發展的分析、決策和評價提供依據。
2,什么是GDPGNP呢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于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GNP :國內生產總植 GDP :國民生產總值 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GNP是按國民原則核算的,只要是本國(或地區)居民,無論是否在本國境內(或地區內)居住,其生產和經營活動新創造的增加值都應該計算在內。比方說,我國的居民通過勞務輸出在境外所獲得的收入就應該計算在GNP中。 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部最終成果。GDP是按國土原則核算的生產經營的最終成果。比方說,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創造的增加值就應該計算在GDP中。 GNP與GDP的關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國投在國外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再減去外國投在本國的資本和勞務的收入。以2001年為例,當年我國GDP為95933億元,GNP為94346億元,兩者差額為1587億元,也就是說2001年,外商來華投資和來華打工新增加的價值之和比中國人在國外投資和勞務輸出新增的價值之和多1587億元。 從1985年起,我國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正式采用GDP對國民經濟運行結果進行核算。目前,我們采用的是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方法,并采取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級政府統計局分別核算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分級核算方法。現在講經濟總量一般用的是GDP指標。
3,關于兩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C+V+M分別代表什么c是 材 料 v是 人 工 m是 利 潤 中 剩 余 價 值 吧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發展階段 1 sna—1953的形成,發展及特點 (1)sna—1953的形成 理查德?斯通將其研究領域不斷拓展,使得現代sna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并且在1947年和1953年分別以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名義出版了《國民收入的計量和社會賬戶的建立》及《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其輔助表》(即sna-1953),標志著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誕生。 (2) sna-1953的特點 sna-1953考慮了發長中國家的需要,并特別重視與其他統計國際標準的協調,因而得以逐步推廣。它具有如下特點:1、強調適應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2、考慮了發展中國家的需要;3、承認國際統計標準需要統一協調;4、在帳戶項目中對資本交易的內容作了充分的說明;5、指出了需要研究發展的相關統計問題,如投入產出、資金流量、不變價格等。但限于當時的條件,它沒有適時的顯示出各部門間的產品流量和較為詳細的金融流量,也為引入資產負債存量核算和不變價格核算。 2.sna-1968的形成,發展及特點 (1) sna-1968的形成 舊sna力求保持帳戶相對簡捷,但sna編制者們希望建構一個可以在不同方面逐步完善的框架,到1952年,國民收入與生產的經濟帳戶取得了進步,但是聯合國統計委員會認為,幾種帳戶合為一體的時期不成熟,因為許多國家缺少這些帳戶或這些帳戶還處于發展的初期。1957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評論委員會極力推薦一種整合幾種帳戶的體系。幾年之后,理查德?斯通領導聯合國的專家組發展與改進了sna。聯合國于1968年出版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修訂本,即sna-1968,稱為新sna,新sna實際上已經包括了現代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內容。 (2)sna-1968的特點 sna-1968具有如下特點: 1、核算內容范圍的擴展。在建立體系之初,就曾考慮過對投入產出、資金流量和詭計收支等方面的核算,但那時條件還不成熟。經過十多年道理論和時間的研討,1968年體系正式納入了投入產出核算、資金流量核算、國際收支核算,同時也對資產負債核算作了實驗性的規定,這樣,sna形成了一個包括五大核算系統的、內容較為完整的新體系,核算內容的范圍大大地擴展了。 2、核算方法的改進。隨著核算內容的擴展,sna又采用了矩陣式平衡表作為新的核算手段,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帳戶式平衡表為有基本形式、以矩陣式平衡表為綜合形式、以單式平衡表為補充形式的核算形式系列,這種改進適應了核算內容擴充的要求。 3、核算內容的標準化和深化。分類更為詳細,總量指標得到進一步分解,標準得到改進,概念和定義得到修正和明確的解釋。 4、按固定價格來計算總量指標,適應了經濟分析的需要。 但是是存在如下缺點:首先,某些基本理論范疇和核算概念仍需給予科學合理的闡釋和界定.其次,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部分較之實務部分還是顯得相對薄弱,缺乏足夠的理論概括力度和應有的科學性、嚴密性、系統性水準。其三,國民經濟核算的原則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尚處于經驗探索和歸納階段,有待進一步甄別、篩選、提煉、改造和提高。 2.sna-1968的形成,發展及特點 (1) sna-1993的形成 新sna推出之后,到了70年代初,全世界已有120個國家采用了sna。1979年,聯合國成立專家小組總結各國經驗并討論未來發展方向。79年到93年間,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對sna進行不斷的審查和修訂。1993年2月22~3月3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第27屆會議在紐約召開,統計委員會向它建議采用發展起來的1993年sna,7月12日作出決議,建議成員國考慮將它作為編制本國國民經濟核算統計的國際標準加以運用,并且建議國際組織重審議其經濟統計標準時,力求與1993年sna協調一致。由此sna-1993以新面貌出現。 (2) sna-1993的特點 sna1993的特點可概括為:更新、澄清、簡化和協調。 “更新”并不是對核算體系內容結合的重建,而是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而補充或強調一些新內容。自1968年以來,25年的變化要求核算制度作出相應的變化。通貨膨脹的突出、政府作用的轉變、服務業的發展、金融業的復雜化、環境與經濟交互作用的強化等,促使核算制度的更新。 “簡化”是對核算人員工作的簡化,通過對核算基礎原理的系統說明,使得核算人員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或新情況下作出必要的變通處理。 “澄清”是核算原則和一些特殊問題的闡明,以減少核算體系的復雜性。 “協調”是使sna與其他國際統計標準更為一致。 1993年核算制度的改造使得sna更加可行,更加容易被接受。

4,GDP和GTP都是什么意思啊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通用數據傳輸平臺:GTP 概述 隨著大型企業或機構實現業務集中處理后,各個數據中心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以及各種圖像文件等需要及時快速地從省、市一級的服務器或終端傳輸到全國中心,或者從全國中心往省、市、縣級中心下發。由于傳輸的數據量巨大,傳輸過程中經過的服務器及網絡環節眾多,同時由于參與此項工作的機構和人員遍布全國,因此對數據傳輸的效率、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諸多要求,傳統的文件傳輸工具已經無法勝任企業級應用環境的需求。 通用數據傳輸平臺(General Data Transfer Platform)簡稱GTP,是面向分布式應用的數據傳輸平臺,針對上述需求,提供滿足企業級應用需要的通用傳輸功能。GTP系統以成熟的消息中間件TongLINK/Q為基礎進行架構,從而保證了其核心系統穩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相當好的處理性能、并且易于管理和維護。同時,GTP平臺提供企業大數據量傳輸所需要的各種管理、部署和安全功能,使其方便易用。借助此平臺用戶無需任何編碼,只需進行簡單的配置就可以輕松實現上下級節點間的文件可靠、安全、高效的傳輸 GTP內部集成了消息中間件TongLINK/Q作為底層的傳輸核心,依賴TongLINK/Q提供的底層消息遞送服務完成面向用戶的高層服務。 GTP內置的核心服務包括用戶及權限管理服務、共享服務、文件收發服務和資源管理服務;此外,還提供了安全管理、系統管理、日志管理等輔助服務。 GTP提供有供最終用戶使用的圖形用戶界面,完成文件的收發、共享目錄及文件的上載下載、用戶權限管理、資源管理等任務;同時,GTP也提供了應用程序接口(API),方便用戶靈活開發更加個性化的文件傳輸系統和與其他系統進行集成。 不過我想,你是不是問的是GNP?那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1、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GDP并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2、通用數據傳輸平臺(General Data Transfer Platform)簡稱GTP,是面向分布式應用的數據傳輸平臺,根據需求,提供滿足企業級應用需要的通用傳輸功能。GTP系統以成熟的消息中間件TongLINK/Q作為底層的傳輸核心,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架構,從而保證了其核心系統穩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相當好的處理性能、并且易于管理和維護。因為TongLINK/Q 可以獨立應用于一般分布式系統中的可靠數據傳輸,在分布式事務處理(DTP)中,TongLINK/Q 主要是起到一個通訊資源管理器的作用,與交易中間件(TP Monitor)配合,共同為聯機事務處理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環境。擴展資料: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GTP系統采用了多種技術:1.基于數據庫同步機制的數據傳輸技術2.支持偶連接與實時網絡的傳輸安全技術3.基于數據庫日志傳輸的數據庫更新技術4.異構傳輸數據庫配置與傳輸數據配置技術5.傳輸過程設置與監控技術這些技術實現了大型網絡系統中異構數據庫信息系統間以及多級網絡系統間的數據信息交換。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GTP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內生產總值
5,綠色GDP與以往的GDP相比它的意義在哪里
綠色GDP是泛指一個國家(地區)的范圍內由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扣除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終結果。綠色GDP的提出,是由于從單純的GDP中,只能看出經濟產出總量或經濟總收入的情況,卻看不出這背后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甚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行為也能增加GDP,因此,應該從GDP中扣除那些降低國民環境福利水平的因素,建立綠色GDP。 一、綠色GDP的意義 研究和實施綠色GDP,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綠色GDP有利于科學和全面地評價我國的綜合發展水平。通過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準確計量,我們就能知道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發展成就,我們付出了多大的環境代價,從而可以使我們客觀和冷靜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時采取措施降低環境損失。 第二,綠色GDP可以為干部政績考核提供新的評價標準。我們對各級干部進行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是為了促使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前環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環境保護指標,以后綠色GDP研究成熟并作為干部考核指標后,可以使干部環保考核更具有科學性。 第三,綠色GDP有利于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綠色GDP是一套公開的指標,通過發布綠色GDP,可以更好地保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同時,公眾通過綠色GDP,能直接判斷一個地區環境狀況的變化,對政府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事業。 第四,綠色GDP有利于促進政府轉變職能。政府的重要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綠色GDP作為關系到一個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將促進政府更加關注本地的宏觀發展戰略,使政府從熱衷于具體項目管理轉向做好發展規劃和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二、綠色GDP的難點 多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致力于綠色GDP核算體系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進展。但目前,學術界圍繞綠色GDP還有許多爭論,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嘗試綠色GDP,但世界上還沒有一套公認的綠色GDP核算體系。 實施綠色GDP核算體系,面臨著技術和觀念上的兩大難點。 從技術難點上說,GDP是以市場經濟為前提的,它傳達出來的是以貨幣為手段的市場價格信號,由于環境要素大部分沒有進入市場買賣,所以如何衡量環境要素的價值就是一個難點。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出賣掉原木,原木的銷售價即可表達出原木的價格,但是森林同時還具有極大的生態價值,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和物種減少,這個損失沒有市場價格,就難以確定其價值。專家們已研究出了不少測算模型,可以在實踐中逐步修正完善。 從觀念的難點上說,綠色GDP意味著觀念的深刻轉變,意味著全新的政績觀。綠色GDP綜合性地反映國民的真實凈福利,實施綠色GDP,發展的內涵和衡量標準就改變了,扣除了環境成本,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數據就會大大下降,這就要使人們的觀念逐步有一個轉變。盡管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一定要轉變這個觀念。 三、中國開展綠色GDP研究的進展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已聯合成立了一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工作機構,包括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和顧問組,正在開展以下工作: 1.搭建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框架建立將在完整的理論指導下,研究和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一個與國際接軌、比較理想的、與國家統計核算制度銜接的、分布實施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 2.開展環境實物量核算方案研究。目前已經提出了《基于衛星帳戶的環境資源核算方案初步設計方案》,擬進一步完善,爭取2004~2005年期間建立環境實物量衛星核算帳戶,開展環境實物量核算工作。 3.開展環境價值量核算框架研究。一是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或者環境退化成本,二是生態破壞造成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退化或者喪失。 4.開展全國環境污染損失核算調查。國家環保總局計劃在2004年開展全國環境污染損失評估調查工作,預計2005年完成,到時提出各省的經污染損失調整后的GDP。 5.開發經環境調整后的GDP年度核算方法及信息支持系統。包括建立污染損失方法庫、建立污染損失評估數據收集系統等。 6.開展企業環境會計和企業環境審計工作,包括企業污染排放、污染治理、環境形象、遵守法規等方面的信息。 7.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國家和地方試點研究。國家試點主要開展31個省的污染損失核算,地方在各城市開展試點。綠色GDP是泛指一個國家(地區)的范圍內由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扣除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終結果。綠色GDP的提出,是由于從單純的GDP中,只能看出經濟產出總量或經濟總收入的情況,卻看不出這背后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甚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行為也能增加GDP,因此,應該從GDP中扣除那些降低國民環境福利水平的因素,建立綠色GDP。 一、綠色GDP的意義 研究和實施綠色GDP,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綠色GDP有利于科學和全面地評價我國的綜合發展水平。通過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準確計量,我們就能知道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發展成就,我們付出了多大的環境代價,從而可以使我們客觀和冷靜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時采取措施降低環境損失。 第二,綠色GDP可以為干部政績考核提供新的評價標準。我們對各級干部進行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是為了促使各級政府更加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前環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環境保護指標,以后綠色GDP研究成熟并作為干部考核指標后,可以使干部環保考核更具有科學性。 第三,綠色GDP有利于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綠色GDP是一套公開的指標,通過發布綠色GDP,可以更好地保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同時,公眾通過綠色GDP,能直接判斷一個地區環境狀況的變化,對政府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事業。 第四,綠色GDP有利于促進政府轉變職能。政府的重要職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綠色GDP作為關系到一個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將促進政府更加關注本地的宏觀發展戰略,使政府從熱衷于具體項目管理轉向做好發展規劃和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上來。人類的經濟活動包括兩方面的活動。一方面在為社會創造著財富,即所謂“正面效應”,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種種形式和手段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即所謂“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無休止地向生態環境索取資源,使生態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其二是人類通過各種生產活動向生態環境排泄廢棄物或砍伐資源使生態環境從質量上日益惡化。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經濟活動的正面效應,而沒有反映負面效應的影響,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我國由于現行干部政績考核體系的局限性,環境和生態因素沒有算進國民經濟的核算體系中,“以GDP論英雄”和惟GDP主義大行其道,導致一些地方為了追求單純經濟發展指標,對于一些企業違反法規,破壞和污染環境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不惜“引”來一些污染源企業。 而綠色GDP要求將所有對環境有影響的經濟活動都化為成本,表現為一連串金融數字,將隱蔽著的環境成本通過盈虧平衡表現出來,對市場尤其是企業行為形成壓力,從而制止對環境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這將有效地抑制經濟的惡性增長,使環境保護落到實處。 為此,明確提出綠色GDP,將綠色GDP的情況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將迫使官員在制定經濟發展計劃的時候,考慮相應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成本,并鼓勵他們綜合考慮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就是有關“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由什么組成?什么是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