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規模增大原因有三:一是基金管理人對市場走勢判斷偏樂觀,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二是公募基金產品結構調整,權益類資產占比提升;三是公募基金投教育工作開展較好,投資者認知水平提升。從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1.17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7.2%。其中,qfii持有a股市值1.09萬億元,合計持有a股市值1.21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約7.2%。
一:基金規模變化的原因
混合型基金近幾年規模越來越小,主要的原因是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多了吧
二:基金規模會增大嗎
基金產品的規模與其年化收益率呈正比關系。也就是說,規模越大的貨幣市場基金,業績越好、收益率越高,相對風險也就越小,但對股票型基金也不一定是這樣,達到一定規模后考慮到其收益就會封閉,像華夏大盤精選就是這樣,擔心規模的無限擴大會攤薄它的收益,主要也是市場有牛熊,船小好掉頭,規模過大的基金遇到熊市風險就會加大,無法兌現利潤收益就會減少!不是這樣的,基金的盈虧問題是有好多因素共同影響的,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的研投團隊決策、基金經理人的專業知識、經濟發展前景、股票市場的走勢、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等因素。基金規模大,只能說明它募集的比較成功,但還是需要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掌控,風險的大小不能只取決于規模。首先,基金的風險是指凈值的波動風險,波動越大風險越大。其次,因為股票除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還會受到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所以股價波動就會很大,基金正是通過分散持股來降低這樣的波動幅度,也就是降低風險。最后,這種能夠被降低的風險成為非系統風險,是單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基金可以通過分散持股回避。而系統風險是由整個市場波動造成的,比如去年的熊市和今年的熊市,所有股票都同漲同跌,系統風險基金沒辦法回避。
三:基金規模變小的原因
這不能籠統地下結論。根據海外經驗與目前的國內實際情況,50億元上下規模的基金較好。一般來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中如果有大基金,通常其調倉都是在小基金調倉之后進行,靈活性明顯不如小基金。大基金48-通常只能在流通性好的大盤股進行配置,從歷史經驗看,超越大盤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相比要較規模適中的基金要大。而規模太小的基金容易面臨清盤的風險。5000萬元的資產凈值一直被視為是開放式基金的“生存底線”。
四:今年基金規模縮減原因
上半年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熱度大減。
今年以來,僅278只公募基金產品參與了60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方案,認購金額僅12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94億元下滑近六成。
具體原因來看,一方面是定增市場低迷,實施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縮減,公募基金可參與的標的數量和質量不及往年;另一方面,A股市場低迷,定增策略**效應不佳,使得公募基金參與定增市場的熱情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公募基金發布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公告,定增市場迎來輕微反彈。
公募基金產品公布定增公告
近日,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睿遠基金和富國等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基金產品博時成長領航、易方達雙債增強、睿遠均衡價值三年、睿遠成長價值、富國價值優勢和富國均衡優選等32只基金產品投資非公開發行股票,主要涉及杰瑞股份、寧德時代、納微科技、東方盛虹等上市公司。
公募基金產品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數據短期得以回升。
實際上,今年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數據較往年出現明顯下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

從公募產品參與情況看,華夏磐銳一年定開基金今年共耗資10.98億元參與了老百姓、威派格、寶泰隆、雪榕生物、國金證券和盤江股份等20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每家公司的認購金額在3000萬元至6800萬元之間不等。近半年以來,華夏磐銳一年定開基金獲配定增股份的賬面價值總額占基金資產累計比例高達72.68%,該基金產品一季度末凈資產為16億元。
其他參與認購定增金額居前的基金產品還有華夏磐益一年定開、萬家行業優選、易方達雙債增強、睿遠均衡價值三年等,認購金額分別為6.41億元、5億元、4.53億元和4億元。
參與單家公司定增金額居前的公募基金產品有諾安成長、萬家行業優選和睿遠均衡價值三年,賬面價值均超3億元。
從基金公司來看,南方基金、泓德基金、富國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分別有49只、18只、17只和17只產品參與定增。
優質標的成香餑餑,公募基金產品獲配成功率大不如前
今年上市公司定增數據下滑,且優秀公司的定增項目往往能夠吸引較多機構投資者參與,競爭激烈,即便是國內頭部公募基金公司,也很難分一杯羹。
如今年通過定增募資金額最大的寧德時代,此前合計有42家機構申報,最終僅有22家機構成功獲配,近半數機構落選。而這22家機構中既有來自國內主流的券商、保險、公募基金,也有包括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麥格理銀行有限公司等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
從公告來看,博時基金、財通基金、睿遠基金和金鷹基金4家公募機構獲得配售,其中僅博時基金的6只公募產品以及睿遠基金的3只公募產品獲配,獲配總金額僅有5億元。另2家公募基金則以專戶產品參與。
沒有“上車”的12家公募基金中,不少公司是國內頭部公募基金公司。
實際上,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通過專戶產品參與定增居多。如財通基金今年參與定增的次數高達70次,而公募基金產品參與的次數則不足30次。
上半年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熱度大減
截至7月6日,以定向增發發行日為基準,年內A股市場已有109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實際募資總額2042億元,而去年同期共有233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募資3400億元,上市公司定增熱度比去年同期減退。從定增募投目的來看,超六成為項目融資,方向來看,以熱門賽道為主,如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和新能源等仍是主要募投方向。
除了定增整體市場萎縮引起公募基金參與度大不如前的原因外,上市公司年初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募基金的參與積極性。即便是近期市場出現大幅反彈,但是仍有不少定增破發。Wind數據顯示,今年進行定增的上市公司中,優刻得、用友網絡、建龍微納、中國長城等34家上市公司的最新價格低于定增發行價,占比達到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在年初更高,此前一度有89家上市公司破發。部分公募基金參與的定增項目鎖定期僅有6個月,這些項目將于今從7月份開始陸續迎來解禁。
還有機構人士認為,定增有至少6個月的鎖定期,而今年新基金發行遇冷,公募基金的增量有限,基金公司不得不考慮流動性問題,增量資金有限的問題也是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熱度大不如前的原因之一。
責編:王璐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