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籌管理】1.基金統籌。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實行市級統籌,統收統支,納入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單獨建賬,獨立核算。2.部門職責。市醫療保障局負責全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監督工作,市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醫保中心)具體承擔基金會計核算、業務管理和待遇支付工作,指導縣(區)醫保中心開展城鄉居民醫保征繳基礎信息和待遇經辦管理工作;縣(區)醫療保障局負責本轄區城鄉居民醫保基金管理、監督工作,縣(區)醫保中心負責本轄區城鄉居民醫保征繳基礎信息、業務管理和待遇支付經辦工作。市稅務局負責全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縣(區)稅務局負責本轄區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征收工作。市財政局負責落實本級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資金、基金監管和待遇用款核撥工作;縣(區)財政局負責落實本級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資金、基金上解工作。3.賬戶設置。市財政局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財政專戶,市醫保中心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戶。市醫保中心支出戶除用于接收市財政專戶撥入基金、暫存城鄉居民醫保支付費用、暫存該賬戶利息收入并定期繳入財政專戶、向縣(區)支出戶及全國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劃撥基金、向定點醫藥機構或個人撥付相關費用、原渠道退回支付資金外,不得發生其他收支業務。市醫保中心支出戶預留1個月待遇支付的周轉金。縣(區)醫保中心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戶,不再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入戶。4.基金預算。市醫保中心會同稅務機關編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預算草案,由市醫療保障局、市稅務局審核后報市財政局。市財政局復核后,由市財政局、市醫療保障局和市稅務局聯合報市人民政府,經市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后,批復稅務機關和市醫保中心執行。 5.預算調整。經市人大審議批準的基金預算不得隨意調整,如遇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的,需按年初基金預算編制審批程序報市人大常委會審查和批準。第七條 基金決算。預算年度終了后,市醫保中心按照財政、醫保、稅務部門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根據規定的格式、時間及要求會同稅務機關編制上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決算草案,經市醫療保障局和市稅務局審核后,報市財政局復核,再按年初基金預算編制審批程序報市人大常務委員會審議。6.基金征繳。全市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實行統一繳費標準。征收計劃按市人大審議批準的基金收入預算執行。縣(區)稅務局負責基金征收并按規定將收入繳入市級國庫。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市級統籌前各縣(區)經審計認定歷年滾存結余的基金(含原新農合基金),在結清歷年應結未結的費用后,全部上劃市財政專戶管理。實行市級統籌后,原則上不再清償市級統籌前的醫保費用。 7.資金上解。縣(區)當年本級財政補助資金要在當年12月底前全額上劃市財政專戶。自治區財政廳直接下達撥付到縣(區)的中央、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縣(區)在收到款后按自治區政策文件規定上劃市財政專戶。 8.基金支出。基金支付實行總額控制。市醫保中心根據市人大批準的當年基金支出預算總額,編制全市基金付費總額控制指標,并制定總額控制實施指導意見,報市醫療保障局和市財政局批復后實施。?縣(區)醫保中心在申報撥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費用時,應按規定提供支出明細表。縣(區)醫保中心每月支付的城鄉居民醫保費用,應于每月10日前向市醫保中心申報。9.基金預警。建立和完善基金風險預警機制。市醫療保障局要利用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對基金收支運行情況進行嚴密監控和預測,當基金累計結余低于6個月平均支付水平時要進行基金風險預警,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調整平衡基金收支的對策和措施。10. 政府責任。縣(區)人民政府承擔本轄區內城鄉居民醫保參保擴面、基金征收、支付和管理的責任,并將城鄉居民醫保各項任務納入年度目標管理。11.基金管理。各級醫保中心應當建立健全業務經辦、基金管理等內部控制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告基金收支和結余情況,接受社會監督。醫療保障部門對基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審計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實施監督。對基金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追究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醫保基金財政專戶
紅網時刻新聞7月5日訊(通訊員 庹宜春)為切實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守好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湖南省津市市醫療保障局通過健全綜合監管體系,筑牢醫保基金安全防線,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讓人民群眾分享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紅利。
強化保障,提升醫保基金管理工作質效
一是科學編制方案。由津市市醫保局對年度基金預算管理負總責,嚴格按照“以收定支、總額控制、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基金支付方式,健全基金運行風險評估、預警機制,科學編制醫療保障基金收支預算方案。二是嚴格收支管理。嚴格執行醫保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醫保基金征繳由稅務部門負責,基金收入按規定繳入國庫并上解到市級財政專戶。三是按時足額撥付。按照年度基金撥付計劃每月按時向各定點醫療機構撥付醫保基金,由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進行醫保基金支付。
持續鞏固,深化醫藥服務管理改革成果
一是全面執行帶量采購。嚴格落實國家、省和聯盟地區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常態化實施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加強對定點醫藥機構的引導、管理和監督,1-6月,共核算國家集采預撥款15.59萬元。二是梳理帶量采購流程。持續推進藥品(耗材)采購管理改革舉措,切實落實“放管服”要求,采取“醫院下單、企業配送、醫保審核、基金預付”的方式,壓縮流通環節,縮短支付鏈條,推動醫藥服務管理科學化、惠民化,讓患者切實得到實惠,保證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三是加快支付方式改革。結合津市醫保支付實際情況,加快推進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分批次選派優秀業務人員進行跟班學習,切實降低醫療成本,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加大力度,增強集中整治“回頭看”實效
一是鞏固集中整治戰果。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套保挪用貪占醫保基金集中整治“回頭看”,通過回頭看案例、看問題、看效果,舉一反三,發現問題。對各類問題,建立臺賬,逐一銷號,讓每個問題都有結果。二是堅定集中整治決心。全面落實集中整治“回頭看”工作任務,嚴厲查處一批、通報一批、處罰一批,形成強烈震懾作用。三是嚴格執紀問責。對因工作不到位、不落實引起重大欺詐騙保事件的,實行一案雙查,以嚴肅問責確保“回頭看”工作取得實效。醫保基金集中整治“回頭看”活動開展以來,11家審計欠繳企業完成補繳,追回參保人死亡后劃入個人賬戶94人,“五個起底”移送問題及信訪問題均整改完畢。
多措并舉,推進醫保智能監管系統應用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持續強化基金監管措施,全面啟用智能監管系統,充分認識實施醫保智能監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過去事后查處監管轉變為事前主動監管。二是加強運用分析。認真做好醫保智能監管系統運行各項工作,切實把醫保智能監管系統管好、用好,確保醫保基金安全、高效、可持續運行。三是強化培訓指導。對各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強化規則意識和風險意識,引導醫療機構合理診療、規范收費。據悉,該系統上線運行以來,津市市醫保局利用醫保智能審核監管系統對審查疑點信息及時處理,有效減少過度醫療行為,遏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基金使用更加安全規范,參保人員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
一、報銷上限指的是你能報銷的最高錢,余下就要自付了。比如你的報銷上限是5000元,而你看病用了8千那么剩下的3000得你自己掏腰包了。二、“門診特殊病”分為兩類,Ⅰ類是指腎透析、腎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化療、鎮痛治療;Ⅱ類是指糖尿病、肺心病、紅斑狼瘡、偏癱、精神病。三、醫療保險統籌是指某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劃入個人帳戶后的其余部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集中管理,統一調劑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參保職工發生的醫藥費、手術費、護理費、基本檢查費等.統籌基金包括:統籌地區全部參保單位繳費總額扣除記入個人帳戶后的剩余部分;財政補貼;社會捐助;銀行利息;滯納金等。 四、起伏線?正確的應該是起付線吧。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實際發生的屬于基本醫療保險“目錄”范圍內的住院醫療費,自己要先承擔一部分后,醫保基金才按規定比例支付。這個個人先負擔的住院醫療費數額標準,就是醫保基金支付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的“起付線”。起付標準以下的住院醫療費由病員個人負擔。一、報銷上限指的是你能報銷的最高錢,余下就要自付了。比如你的報銷上限是5000元,而你看病用了8千那么剩下的3000得你自己掏腰包了。二、“門診特殊病”分為兩類,Ⅰ類是指腎透析、腎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化療、鎮痛治療;Ⅱ類是指糖尿病、肺心病、紅斑狼瘡、偏癱、精神病。三、醫療保險統籌是指某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中,扣除劃入個人帳戶后的其余部分。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屬于全體參保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集中管理,統一調劑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參保職工發生的醫藥費、手術費、護理費、基本檢查費等.統籌基金包括:統籌地區全部參保單位繳費總額扣除記入個人帳戶后的剩余部分;財政補貼;社會捐助;銀行利息;滯納金等。 四、起伏線?正確的應該是起付線吧。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實際發生的屬于基本醫療保險“目錄”范圍內的住院醫療費,自己要先承擔一部分后,醫保基金才按規定比例支付。這個個人先負擔的住院醫療費數額標準,就是醫保基金支付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的“起付線”。起付標準以下的住院醫療費由病員個人負擔。
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

居民醫療保險還有個人賬戶嗎?繳費后的錢都怎么使用?對于居民醫療保險是否有個人賬戶也是很多參保人比加
居民醫療保險,是由以前農村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并而來的,不管是以前的新農合還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到現在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都是以建立醫療統籌基金為目標,沒有建立個人賬戶。
由于居民醫保是實行國家補助和個人繳費的方式,繳費標準比較低,最開始時每年繳費只有10元錢,即使是到現在每年繳費也才320元錢,如果再將這320元劃入部分個人賬戶,不但減少醫療統籌基金的收入,影響住院費用的報銷基金,同時每年幾十元的個人賬戶資金也解決不了居民看病問題。
對于過去有個別地方過去建立了居民醫保個人賬戶,或是家庭個人賬戶的地方,后來國家醫保局也是發文要求進行取消,所以現在的居民醫保只有統籌基金賬戶,沒有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的建立主要是指職工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保險之所以要建立個人賬戶,主要是因為職工醫療保險的繳費標準比較高,大概每年繳費最低也是3000多元到5000多元,作為在職職工除了單位繳費以外,職工個人還要按照2%的比例繳費。為了解決職工門診費用的問題,所以職工醫療保險要建立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主要是職工自己的繳納的2%,然后根據職工的年齡結構,單位繳費部分還要返還部分都職工個人賬戶。但今后職工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不再返還到職工個人賬戶,而是要通過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形式來解決門診費用的報銷問題。
居民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和國家補助部分全部是劃入醫療統籌基金,其主要的用途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參保人的門診急救費用。比如參保人因為突發疾病,打120報警以后到定點醫院的門診進行急救的,通過急救后轉入住院的,在結算醫療費用時門診急救費用要納入醫療保險基金的報銷范圍。
二是特殊門診疾病的門診費用。特殊門診疾病主要是指那些患了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癥或是重大疾病的病人,因為需要長期到門診診療或是買藥、化療或是透析等,這部分病人只要通過辦理門診特殊疾病或是慢性病就醫卡以后,到定點醫院的門診看病買藥,就可以享受門診特殊疾病、慢性病的報銷待遇。
三是住院費用的報銷。住院費用是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的主要渠道,繳納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人員,生病住院以后就會享受到住院費用報銷的待遇。報銷范圍為起付標準以上,最高報銷限額之內,符合醫保目錄的治療費用和藥品費用,報銷比例根據醫院的等級來確定,鄉鎮醫院、社區醫院的報銷比例最高可以達到85%以上,三級醫院、統籌區外轉院的報銷比例最低只有40%到50%左右。
綜上所述,居民醫療保險繳納的費用,不管是國家補助部分還是個人繳費部分全部劃入了醫療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賬戶,所以居民醫療保險是沒有個人賬戶的。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人員,只有在生病住院、辦理門診特殊疾病、門診急救等情形才能享受醫療報銷待遇,普通的門診費用是無法享受醫保報銷待遇的。
四:風險基金由省級財政專戶撥回
財政部關于印發《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社字[1999]117號 各盛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為規范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保證專戶內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與完整,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