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2日),省紅十字會康心基金心臟病患者救助項目第二周期總結表彰會暨第三周期啟動儀式在東陽市人民醫院舉行。康心基金第三期周期將延長至五年,每年募集的資金也提高到200萬元。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康心基金心臟病患者救助項目(以下簡稱康心基金),是由省紅十字會、東陽市人民醫院捐資的救助基金,2011年開始實施,專項救助金華市、衢州市以及麗水市縉云縣等區域內收入較低的心臟病患者。
2011年到2014年是康心基金實施的第一周期,2014年到2017年為第二周期。截至2017年7月底,共有478名患者在定點醫院順利進行手術,并享受康心基金救助,救助金額總計達841.3萬元。還有數千人獲得了康心基金救助團隊專家的義診、咨詢和篩查。
這一次,康心基金第三期啟動,周期延長至五年,每年募集的資金提高到了200萬元。“從最初第一期預計的每年75萬元資金補助,一路高漲到200萬元,醫院這些年也在成長,醫療技術水平上了一個檔次,資金募集水平也上了一個檔次。我們有能力為患者做更多的好事了。”東陽市人民醫院院長應爭先,在與“心友”座談時這樣說。
在座談會上,許多“心友”說起自己患病時的經歷,忍不住抹眼淚。來自蘭溪市云山街道陳家井村的小丹(化名),在今年5月剛剛接受了心臟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

這個手術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小丹的媽媽裴女士,在41歲的“高齡”生下孩子,孩子出生后一周,就被醫院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她沒有哭聲,肚子餓不哭,大小便也不哭。之后我們把她又送到醫院,在新生兒ICU(重癥醫學科)待了二十多天,醫生說這個病,只能通過手術才能治好。”著急的裴女士沒有坐月子,產后一直為孩子奔波,她和丈夫的收入主要來自種地,心臟手術的費用讓他們望而卻步。
一個偶然的機會,裴女士的家人看到了康心基金的消息,一路來到東陽,看到了曙光。
裴女士接受采訪時,女兒圍著媽媽活蹦亂跳。“三歲的時候,因為生病,她沒法上學,現在終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進幼兒園學習,我也可以解放出來工作了,我相信日子會變好起來。”裴女士很激動。
會議還表彰了在康心基金第二周期中表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