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盤點數怎么算的,今天就簡單說一下。一般來說,股市大盤點數是根據上證指數的收盤價計算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買入一只股票,那么你的成本就是這只股股票的價格。但是,有些股票可能不是這樣的,比如,如果你買入一只創業板股票,那么你的成本就是創業板指數的收盤價。所以,你買入的股票可能是創業板指數的成分股,也可能是創業板指數的權重股。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股票的市盈率很高,但是股價卻很低的原因。
一:股市的大盤點數是怎么算出來的
上海的基數是100點起步,深圳的是1000點。所以上海股市的點數比深圳的股指底。
二:股市大盤點數怎么看
大家做基金投資,應該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行話,今天大盤上漲了XX點,或者大盤下跌了XX點。這個大盤指的是什么呢?
這是我們指數系列的第二篇文章,這次就來給大家介紹,代表大盤的指數:上證指數。
同樣,我們從指數的名字當中,也可以讀出一些重要信息。上證,代表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說明這只指數,只包含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而沒有包含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而這個指數,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和維護的指數。
上證指數,全稱是上證綜合指數,指數代碼是000001,這只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除去ST和*ST的股票之外,所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和紅籌企業(在境外上市,主營業務在國內的公司)的存托憑證所組成的一只指數。這只指數,可以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整體的股票價格走勢情況。
上證指數的歷史悠久,是1991年7月15日發布的。我要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也不過是1990年11月26日成立的,還是不到32年。而上證指數,是伴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產生的,所以我說它歷史悠久,沒問題吧。
不過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上證指數卻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對象。因為它沒有做挑選,好公司股票,差公司的股票都混在一起。所以我們也看到,去年2021年年初,上證指數3700多點,但是滬深300指數,已經是漲到了2015年上證指數5000多點的位置了。

這也是我們經常吐槽,大盤指數萬年3000多點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編制規則(它的編制規則,相當于是沒有編制規則,所有的股票都入選),沒有做股票的篩選,導致指數點位,一直在3000點左右徘徊。所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說,上證指數,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能你投資10年的時間,最后還是不賺錢。
?但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大家都習慣了用它來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的整體走勢,久了之后也就約定俗成了。一般我們在炒股軟件的首頁上,都會看到3個指數,分別是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創業指數。排在第一的,就是上證指數。
?
?我們可以看上證指數每天的漲跌情況,來判斷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的整體情況。但是從做基金投資的角度來說,這個指數投資的價值不是很大,參考的價值也不是很大。我還是更加傾向于用滬深300指數,來判斷股票市場的整體情況。所以,對于上證指數,我也就不多介紹了,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文/胡瑞 財經作家 代表作《24天理財精品課: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專注于理財知識科普,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理財
三:股市大盤的點數是什么意思
通俗地說,大盤點數就代表著股票的價格,如果大盤點數越高,股票價格就越高,大盤點數越低,股票價格就越低,如果你想要賺大錢的話,就等著大盤點數低的時候,進入股市。祝你好運。上證綜合指數 = (現在的滬市A股總市值 / 1990年12月19日當天滬市A股總市值)× 100上證指數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簡稱深證成指)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主要股指。它是按一定標準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成份股,用成份股的可流通數作為權數,采用綜合法進行編制而成的股價指標。從1995年5月1日起開始計算.它們大盤的點數相差很多,是因為上證和深證的定位基點不一樣,一個是100,一個是1000.
四:股市大盤點數代表什么
大盤點數即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點就是指大盤的點數,如今天收盤是5330點。是綜合每支股票市值的變化得來的,個股(特別是大盤權重股如: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上漲,大盤點數就會增加即上漲,反之就下降。股票市場中,股票點數的實質就是利用一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來標識股市的漲跌趨勢,當這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相對為正時,大盤點數就上漲;當這個組合的收益率為負時,大盤點數就下跌。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算法。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代入數字得:股價指數=(8+12+14+18)/(5+8+10+15)=52/38=136.8%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準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