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溢科技(002869.SZ)的減持公告頻發,包括董秘、財務總監在內的多名高管也在近期密集辭職。
金溢科技股東減持和高管離職的背后,發生了什么?
前幾年高速公路ETC后裝市場因交通部門政策原因噴薄而起,2016年和2017年,主要為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提供智能交通射頻識別與電子支付產品的萬集科技(300552.SZ)和金溢科技分別上市。2019年年報兩家公司業績也隨著ETC后裝市場火爆而走高,2020年兩家公司股價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此后兩家公司股價步入下降通道。相比較而言,金溢科技市值縮水幅度更大,超過三分之二。
市場分析人士稱,兩家公司面臨同樣的產業環境背景,但相對而言,金溢科技的股東結構不穩定,大股東對籌碼的掌控力有限。
“不穩定的股東結構”在股價最高時體現了其“不穩定”性,2020年6月,金溢科技幾名股東在股價最高區域密集減持5億元,而公司目前的總市值僅為35億元。
人事變動
5月8日,金溢科技財務總監聶磊辭職;4月10日,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鄭映虹因突發影響個人履職原因,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董事會秘書職務。
目前,公司還沒有公告新的財務總監和董秘上任。董秘一職由公司董事長羅瑞發代行。
再早前的2020年10月,公司副總經理何寧、吳國慶先后辭職。2020年8月,公司董事楊成辭職。
值得注意的是,鄭映虹為金溢科技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敏行電子有限公司(下稱:敏行電子) 6%股權的持有人。聶磊和吳國慶通過公司員工持股平臺致璞投資間接持有公司部分股權。
2021年一季報,金溢科技錄得上市四年以來罕見的單季度虧損。公司當季歸母扣非凈利潤為-760萬元;當季營業收入只有7374萬元,環比銳減81%。營收劇減加上三費未降,導致公司一季度錄得虧損。
成也ETC,敗也ETC
2017年上市之后,與另一家ETC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萬集科技類似,金溢科技2018年業績平淡,2019年和2020年業績飆升。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64萬元、8.73億元、6.29億元。2019年和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達到7.43元和3.53元。同期,萬集科技的每股收益也達到8.17元和3.12元。
業績暴增后,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在2020年年報公布后,發布了高送轉和高派送方案:金溢科技每10股派21.80元現金紅利,并每10股轉增5股;萬集科技每10股派16元現金紅利,并每10股轉增8股。
隨著業績飆升,金溢科技股價在2020年7月13日創出歷史新高(前復權價64.87元),而萬集科技則在2020年1月14日股價達到歷史高點(前復權價62.39元)。
然而隨著ETC后裝市場滲透率迅速達到天花板,上述兩家公司的業績潛力提前透支。據國聯證券報告,中國2020年汽車保有量為2.81億輛。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顯示,2019年末全國ETC用戶累計達2.04億,加上2020年的未裝用戶消化,ETC后裝市場在2020年達到2.4億元,滲透率達85%。
兩家公司的股價在到達頂峰也開始下跌。金溢科技截至6月9日的收盤價為19.49元,股價下跌的畫風是這樣的:
萬集科技2021年一季度業績也大幅下滑,歸母凈利潤為2055萬元,雖環比減少85%,但至少做到了不虧損。
萬集科技股價登頂后,股價下跌的觀感看上去要比金溢科技緩和不少。截至6月9日收盤報30.79元。
減持兇猛
值得注意的是,金溢股價高峰時間區域幾乎與股東減持最高峰的時機區域重疊,可見金溢科技股東減持的高“精準度”。
圖為金溢科技重要股東減持時間和減持量示意圖,紅色橢圓圈住的即為其減持高峰,也即股價高峰。
圖為金溢科技重要股東減持時間和減持量示意圖,紅色橢圓圈住的即為其減持高峰,也即股價高峰。

2020年6月中旬,金溢科技股價在挖出一個小坑后,開始迅速拉升,短短一個月,股價從38元啟動,拉至近65元的歷史高點,漲幅接近一倍。
而股東方面,則是邊拉邊減持。2020年7月8日減持147.84萬股;7月9日減持120.36萬元;這兩日的減持均價分別在51元左右和55元左右(前復權價)。
2020年5月18日公告顯示,金溢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羅瑞發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25萬股。劉詠平、楊成、王明寬、王麗娟等股東,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835萬股。上述六名股東將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11.29%。
2020年5月15日,上述股東六名股東股份解禁;5月17日,羅瑞發與劉詠平等上述四名自然人股東解除一致行動協議;5月18日,減持公告公布。
該公告公布后的三個月內,上述股東合計減持的市值超過了4.9億元。
金溢科技時任副總經理何寧于2020年9月28日減持,減持市值近165萬元,一個月后何寧辭職。
上市迄今,金溢科技股東和高管減持合計市值達8.68億元。其中大股東敏行電子減持市值為1.77億元。目前金溢科技的總市值僅為35億元。
股東減持的背后,是散戶接盤。2020年一季報至2021年一季報,金溢科技股東戶數由2793戶,擴大到4636戶。
相比較而言,萬集科技自2016年上市以來,減持市值相對較少,為3.47億元,且其中未見大股東減持。
股東結構對股價穩定影響很大
從基本面來看,上市時,金溢科技在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產品市場占有率在35%~40%;而萬集科技在這一市場的占有率只有16%;雖說萬集科技除ETC產品外,還有動態稱重系列產品,主營結構看上去比金溢科技更多元,但后者所占營收比重并不大。
再加上金溢科技毛利率一直比萬集科技高,一般認為,金溢科技的估值可能會高于萬集科技。
但實際上,市場給予萬集科技的估值一直高于金溢科技,萬集科技總市值的歷史峰值為122億元,而金溢科技的總市值峰值僅為111億元。
目前金溢科技總市值為35億元,萬集科技總市值約為61億元。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持股周期較長的私募基金,除了看公司基本面,還會看一看股東結構。萬集科技和金溢科技有著類似的基本面,但從股東結構來看,萬集科技相對更受私募基金青睞。
“我們會考慮大股東對籌碼的掌控性。大股東擁有流通籌碼較多的個股,結構穩定,因為大股東受制于鎖定期的條件會更多,其鎖定期更長,而且每年拋售也有數量限制。但如果是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綁定起來的實控人籌碼,那是相對不穩定的,一旦解除一致行動人協議,相應股東如果減持意愿強烈,就會不計成本拋售,因為他們獲取原始股的成本很低。”
金溢科技持股結構相對分散。公司于2017年5月上市,2017年中報顯示,董事長羅瑞發控制的敏行電子間接持有公司20.03%的股權;羅瑞發作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4.95%;羅瑞發與其他四名簽有一致行動人協議的自然人,合計持有公司36.67%的股權。
而萬集科技股權結構比較簡單,其第一大股東翟軍的持股比例超過50%,其一致行動人也僅有其妻子。
一名證券業律師告訴記者,為什么會有一致行動人的安排?這是因為IPO時公司股權較為分散,有公司控制權不穩定之嫌。為了IPO審查通過,一般這類公司會有一個一致行動人的安排——捆綁一些持股數量也不少的自然人,形成一致行動人結構,從而實現控制權的穩定。
“這種股權結構分散的公司,股民需要看一致行動人協議到期后會不會續簽。如果不續簽一致行動人協議,各個分散的股東減持意愿是完全不一致的,非大股東可控制。這時如果又開始出減持公告,說明股東們也不看好公司未來前景,那么股民就要當心了。如果公司基本面也不太好,那就更要注意了。”上述律師表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