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GDP計算方法!
1、年生產總值怎么算?
是一個生產型企業通過產品生產和出售而產生的經濟情況的度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生產型企業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生產型企業經濟狀況的指標之一。
企業年生產總值=企業生產成本/年(原材料、人工、損耗、稅金……)+企業產品利潤/年
計算公式
GDP = C + I + G +( X - M)
生產總值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在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搞好國內生產總值,對于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一個企業的gdp怎么算?
樓主的意思是企業生產總值吧,按照會計利潤表的規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企業主營業務利潤!計算企業凈利潤還得計算企業其他業務收入!樓主想測定企業生產總值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目的選擇指標!
3、簡述GDP的三種核算方法?
-GDP的三種核算方法分別是: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產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收入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3、支出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4、GDP是怎么算出來的?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意思,代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GDP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那么GDP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GDP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GD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以下是兩種方法下GDP的計算方法:
-支出法計算GDP:GDP=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所謂支出法就是將一個經濟體中購買的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進行匯總,支出可以分為四大類,即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
-收入法計算GDP: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復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所謂收入法就是將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獲得的所有收入加總來計算GDP。
-從理論上來講,兩種方法所得到的GDP綜合是相等的,但實際上由于統計誤差的出現,兩者會有較小程度的不一致。
5、GDP總量是怎么算的?
關于GDP的核算,按照曼昆的《經濟學原理》,GDP(Y)=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其實GDP還有3種方法進行核算: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產法是我國GDP的統計方法,GDP從產業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算它們的增加值然后進行加總,當然還要從最終產品和中間投入兩方面扣除通脹因素。用生產法計算的GDP,是指各部門在核算期內的增加值。公式如下:GDP=各部門的總產出-各部門的中間消耗。

收入法:收入法是從各個生產要素的收入角度來計算GDP。公式如下: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本消耗+營業盈余。
支出法:支出法其實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總全社會各類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總額:(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再加上凈出口。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計算GDP,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1.兩者理論上是一致的。然而,在實踐中,這兩種方法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產生了一個小誤差。這主要是由于數據采集等原因造成的..支出規律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的總和,從出口中減去,換句話說,就是國家的總消費。收入法是國家各種生產要素所產生的收入加上間接稅和固定資產折舊。即國家總收入..
2 .在宏觀經濟學中,國家預算理論上是為了實現平衡預算,即收支相等,否則會有赤字預算或盈余預算。這種平等僅僅意味著配額是平等的,正如微觀經濟中供求均衡的原則是它們之間沒有關系。因此,用收入法或支出法計算GDP在理論上是相等的,實際上也就是宏觀總收入與總支出處于均衡狀態。-------------------------------------------------------------------- 3.收入法表現的是本國本年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分配。 支出法表現的是本國本年最終產品與勞務的使用。 收入法的各項,表現的是,誰分配到了多少最終產品與勞務。 支出法的各項,表現的是,最終產品與勞務是如何使用的。 雖然,對于一國整體而言,總使用=總分配=總產出(這對應GDP的三種等價的核算方法),但是,對于某一個體而言,其使用與分配未必相等。 但凡“稅收”(直接稅+間接稅),都屬于分配給政府(而非公眾)的那部分;然而,在核算時,為了方便,粗線條地,先把直接稅并入了“要素報酬”(所謂“稅前收入”)。于是間接稅便有些“怪怪地”單獨現身于等式中了(這主要是考慮到實際統計工作中的便利)。 企業凈轉移支付(可正可負),也對應了分配給企業的那部分。 折舊的出現,是最好理解的。如果我們只想討論NDP及其分配,只要扣除折舊就可以了。-----------------------------------------------------------------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公式為:支出法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進出口總額,其中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額,凈出口等于貨物和服務出口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收益法是利用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來計算GDP..嚴格地說,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的成本外,還包括間接稅、折舊、企業轉移支付等,因此采用收入法計算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轉移支付折舊。
6、GDP到底怎么核算,能舉例描述嗎?
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例如:工廠生產50臺電腦,價值5萬,扣除從外地進口的原材料復費1萬,那GDP就是4萬有三種制算計法:支出法、收入法、生產法按收入法計算的公式就百是:GDP = 總消費 + 總投資 +政府購買+(出口-進口)按收入法計算的公式就是: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按生產法計算的公式就是:各個部度門的產值來計算國內生產總(例如,第一產問業500億、第二產業1000億、第三產業1500億=3000億)一般國答際上通用支出法,不過經常變換,中國08年是用支出法,09年用的是生產法
gdp就是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分為產出型計算和有效型計算二個形式。
發展中國家多采用產出型計算,就是只要生產出來的物品就是算是gdp,不管存儲費用,不管賣出否,不管損壞否,運輸,修復費用也加在一起算gdp,這個算法容易讓gdp虛高,比如建個橋1個億,后來驗收不合格,或者用一段時間橋顛覆了,修橋又一個一個億,發展中國家產出型計算就是gdp二億。
發達國家按照有效gdp算法,無論產出多少不管,得看你賣出交了流通稅才算gdp,還是比如那個橋的事情,發達國家gdp不包含修復費用,還是算一個億。
消費,投資,儲蓄,加上出口。消費好理解,投資又細分幾種,固定資產投資,但是房子不能算。儲蓄有包括好多,看看宏觀經濟學就知道了。你不是經濟學專業的,沒必要學的這么精,一個國家發達與否,要看工業
7、全國,各省的GDP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感謝邀請!
通常情況下,GDP大概的算法主要是消費+投資+出口,出來的總和就是GDP。GDP的計算細分的話有三種方法的,一種是生產法,一種是收入法,還有一種是支出法。
生產法主要是把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進行相加,出來結果就是GDP。
收入法就是把各個生產要素進行相加出來的結果也是GDP。
支出法就是把全社會的各類貨物和消費的支出相加出來的結果就是GDP。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回答,從縣到市到省的各個數字相加后,就出來了全國的GDP。
至于哪個省是用那種方法算出來的,筆者不得而知。
董青島供稿。
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所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