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h醫學上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血液凈化治療方式,通過對患者的血液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將其輸送到體外循環系統,再通過血液透析等方式將其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改善身體健康的目的。這種治療方式的優點在于不需要住院,費用相對較低,并且可以長期使用,但是缺點就是不能徹底根治,只能緩解癥狀,不能徹底治愈。所以患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切勿盲目相信偏方。
一:ufh醫學上是什么意思
醫脈通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我國最常見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發病率為30.13~70.41/10萬人。腎臟是SLE最常累及的器官,40%~60%的SLE患者起病初即有狼瘡腎炎。在許多狼瘡腎炎(LN)的治療建議中,嗎替麥考酚酯(MMF)或低劑量靜脈注射環磷酰胺(CYC)被推薦為初始(誘導)治療,隨機對照試驗也顯示出其療效。然而,幾乎沒有真實世界的數據予以支持。
EULAR年會的“Recent novelties in SLE/Sjogren and APS?”主題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卓莉教授團隊的張曉慧醫生以口頭報告的形式,給出了真實世界中MMF和低劑量CYC誘導治療LN的療效和安全性對比數據。
研究方法
本研究患者來自PKUFH SLE隊列,該隊列是2007年建立的一個單中心縱向觀察隊列,僅對接受初始或重復的誘導緩解治療的LN患者進行分析。主要轉歸指標為腎臟完全緩解(CR),定義為12個月內蛋白尿<500 mg/24h,血清肌酐升高在基線值的10%以內。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26.0進行,具有統計學意義被定義為p<0.05。
研究結果
237例LN患者中位年齡35.0歲,平均病程5.2年。其中97名患者接受CYC治療,98名患者接受口服MMF治療,42名患者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劑或聯合治療。
治療6個月時,MMF組的CR率顯著高于CYC組(57.6%vs. 45.2%,p=0.005);12個月MMF組的CR率也顯著高于CYC組(74.7%vs. 56.3%,p=0.001)。與CYC組相比,MMF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顯著降低(76.8±14.5 vs.93.3±62.9,p=0.012),糖皮質激素暴露劑量顯著減少(9.7±3.3 vs.11.2±5.6,p<0.05),24小時蛋白水平顯著降低(0.4±0.7 vs.0.7±1.0,p=0.017)。
然而,Kaplan-Meier分析顯示(圖1),經傾向性評分匹配后,MMF在LN的誘導緩解(6個月:87.5%vs 73.7%,p=0.064,12個月:87.7%vs 90.6%,p=0.632)方面并不優于CYC。
圖1 治療組的Kaplan-Meier分析
安全性方面,97例(47.5%)患者至少發生過一次不良事件,34%的患者經歷過一次或多次感染。相比于MMF組,CYC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升高(16.3%vs.2.1%,p<0.001),而接受CYC治療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月經紊亂(11.2%vs.4.1%)和肺炎(11.2%vs.3.1%),但無統計學差異。
研究結論
這是首個比較MMF和低劑量CYC治療LN療效和安全性的真實世界研究。數據顯示,MMF與低劑量CYC治療相比,誘導緩解率相當,同時胃腸道不良反應和肺炎的發生率較低,對月經的影響也較小。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X. Zhang,et al. EULAR 2022 Virtual Congress. Abstract OP0283.
二:ufh刺刀是什么意思
在激烈殘酷的戰場上經常會出現戰士把刺刀都拼彎了都情況,可是刺刀還是不會掉,可見刺刀的固定方式還是非常可靠的。在前裝槍時代,各國普遍使用套筒式刺刀,這種刺刀通過帶鏤空的溝槽與槍管固定,并完全依靠槍管的準星進行限位固定。這種限位并不牢固,在肉搏戰時經常有脫落的情況存在。
前裝槍時代的socket bayonet,固定方式簡單粗暴,但已經比填塞式刺刀進步了很多
但到了后裝步槍時代,隨著機械加工精度的增加,套筒式刺刀被迅速淘汰。刺刀開始采用通過刀柄末端的T型槽與步槍上的凸起的卡榫來進行配合方式。配合到位后,刀柄尾部帶有彈簧的鎖扣會將刺刀鎖住,安裝到位后刺刀的套環也會套到槍口的位置增加限位作用。安裝到位后刺刀非常牢固,除非按壓刺刀柄上的按鈕解鎖,否則是無法取下刺刀的。
美軍制式步槍(春田、M1、M1卡賓槍)的幾種刺刀,綠圈處即槍管上刺刀卡榫和刺刀凹槽配合的地方

刺刀的按鈕和步槍上的刺刀卡榫
這張圖更為直觀,可以看到刺刀尾部的T型槽和解鎖按鈕的結構
所以盡管刺刀屬于冷兵器,造起來還真的不那么簡單。看到這里大家應該也就明白為啥抗戰時期中國很多地方軍閥/雜牌軍造的出大刀片子,卻連像樣的刺刀都造不出來了吧。因為刺刀上用來限位和固定的零部件的確對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手工作坊根本搞不定,機器和熟練技術工人又是當時的中國所缺乏的。而如果精度不夠就會造成固定不牢,關鍵時刻掉鏈子,所以還不如拿大刀片湊合用。
各國設計出的絕大多數刺刀都逃不出這個原理,不過也有特殊的例子。有一種奇葩叫莫辛納甘,作為19世紀末面世的步槍,它的刺刀居然不是采用卡榫固定的,而是采用類似前裝滑膛槍時代普遍使用的套筒式刺刀(當然只是像,不完全一樣),將刺刀套在通過槍口上,再旋轉固定的。沙俄時期的M1891是不帶彈簧固定的,固定不夠牢;到了蘇俄時期,M1891/30的刺刀增加了彈簧,可以實現較為可靠的閉鎖,但仍然是一種套筒式刺刀的變體。
早期莫辛納甘的刺刀式非常簡單的套筒式
莫辛納甘1891/30在套筒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彈簧,可以起到較好的固定作用
莫辛納甘刺刀的安裝方式
雖然刺刀卡榫已經成為主流,不同國家搞出來的刺刀安裝位置也不盡相同。絕大多數的刺刀是固定在槍管下方的,我們熟悉的三八式、M1、98K、李恩菲爾德等等都是安裝到下方,有的刺刀卡榫布置在套筒上,有的則直接布置在在槍管下方。還有一種安裝方式是側面安裝,比如德國的M1888式步槍(漢陽造)和莫辛納甘的1981/30和M1944。
三八式、M1加蘭德,大家耳熟能詳的步槍絕大多數都是在下方安裝的刺刀
M1888/漢陽造采用側面安裝刺刀的方式
莫辛納甘M1944卡賓型,刺刀安裝在右側
二戰后的刺刀,在固定原理上倒是沒有什么太大變化,主要變化就是短小和朝多功能化方向發展了。因為二戰經驗表明刺刀戰越來越少,而士兵在工程和野外生存的需要又長又重的刺刀反而沒法滿足。所以從AKM開始,蘇聯率先開發出了多功能刺刀,美國在越戰期間跟進開發了M9多功能刺刀,從此世界刺刀發展進入了多功能時代。
蘇聯在AKM刺刀上的設計開啟了刺刀的多功能時代
不過現代的刺刀仍然有兩個奇葩,那就是英國和比利時,因為這倆國家用的刺刀居然還是套筒式的。而且由于這時候的步槍都有槍口消焰器,所以這刺刀刀柄不光要設計成圓柱形中空的,還要在刀柄側面做條形鏤空來導走火焰和燃氣。這倆刺刀雖然滿足了刺刀的一切功能而且也很可靠,但是設計真是有點匪夷所思了。
這個刀把,當生存匕首用的時候握感真的好么?
L85A1步槍上的刺刀,我就想問問摘下來的時候不嫌燙么。。。
比利時FN FNL 步槍的刺刀,路數和L85A1的刺刀一樣,而且簡陋得跟二戰刺刀沒啥區別
三:頻率ufh是什么意思
UHF指的是高頻段的對講機,國內使用的一般指的是350MHz以上的,如350-390MHz或400-470MHz之類的高頻段對講機。而VHF指的是低段的,國內使用的136-174MHz的就是VHF的對講機。一個是超高頻,一個是甚低頻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