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艙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飛機上的兩個座位是分開的,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空姐的工作,因為飛機上的乘客比較多,如果兩個座位放在一起,會影響到空姐的工作,所以就采用了這樣的設計。其次,飛機上的兩個座位之間有一個隔斷,這個隔斷可以用來放行李,也可以用來放手機或者其他東西。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說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就需要用到這個隔斷,所以這個隔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飛機兩艙是什么意思
機票F等艙全價艙位 A等艙折扣機票艙位 C公務艙全價票艙位 D公務艙折扣票艙位 Y經濟艙全價票艙位 I艙經濟艙折扣票艙位 B9折經濟艙
二:兩艙是什么意思啊
您好我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一名空中乘務員機場指的兩艙服務,服務對象是指購買頭等艙和商務艙的人士使用休息的地方。另外一些其他航空公司的會員也可以享受兩艙休息室。頭等航和商務艙的休息室是一樣的同在一個貴賓休息區內。在休息室內有茶點以及飲料等供其使用,還有一些必備的商務設施,如商務中心小型的會議室等等。另外會有專人為您提供服務,當您的航班準備登機時,貴賓室的會請您登機,如果您所乘的飛機為遠機位時,還會有專車為您停靠過去比一般的擺渡車要強很多
三:r艙是什么意思
你好!艙位R在航班中是頭等艙的子艙位,E是經濟艙的子艙位,就是經濟艙,E、T、M、L、H、Q、G、R等這些艙位代碼分別代表購買機票時的折扣。航空公司便于銷售而設定的,并不代表乘坐飛機時的艙位,乘坐飛機座位均在經濟艙內。在各個航空公司R艙代表的折扣艙位都不一樣。經濟艙的座位設在靠中間到機尾的地方,占機身的四分之三空間或更多一些,座位安排的比較緊。一般是折扣票的意思。
四:v艙是什么意思
有人稱他們為后浪,有人稱他們為Z世代,但不管稱呼怎么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這個時代中,他們是“最難被搞定”的那群人。
他們與信息時代共生,與網絡世界無縫接軌,龐大的信息
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消費觀,與八零后相同的是,他們也崇尚“實用主義”,不過此實用非彼實用,八零后的實用是我花五塊錢買塊手帕,用完洗了接著用,所以很實用。而他們的實用主義則是,我花小一萬買臺好手機,用個兩三年,平均一天才幾塊錢,這很實用。
所以說他們接受東西貴,但前提一定是東西得好。
還有一點是,在消費觀念上他們還很注重眼緣,所謂一見傾心,秒見生情,有時候這群人會因為一件產品設計很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其收入囊中,有時候又會因為一件產品設計的電波沒對上,即使在功能上再對眼也寧愿轉投它家,選一件即便功能性次之,但看著更順眼的產品。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面對汽車這樣的大件物品,Z世代依然保持著“初心”,設計上不得人心?那抱歉,他們不會多看你一眼,只有眼緣對上了,才愿意去更進一步的了解這款車型。
車企能不頭疼嗎?因為剛才我們也說過,龐大的信息
這個世界上可能設計出一臺讓所有人都喜歡的車嗎?絕無可能,所以汽車設計上的最優解其實并不是“讓所有人喜歡”,而是“讓更多人喜歡”。就在不久前,長安汽車曝光了一組新車UNI-V的圖片,沒成想,實車還未見,這群Z世代的年輕人們就已經坐不住了。
解鈴還須系鈴人
追逐美是人之常情,但車美不美不是車企一個人說了算。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年輕化并不單是產品年輕化,更要溝通年輕化,那什么才是溝通年輕化呢?并非說車企搞個問卷調查讓用戶一填,就好像自己已經搞懂了這一屆的年輕人到底想要什么了,因為這種單項溝通膚淺且枯燥,所得到的答案大概率是不準確的。
比如我身邊的年輕朋友們都喜歡玩手游,他們經常做游戲內的問卷調查,但其實大部分都是為了去拿問卷調查后發放的獎勵,至于問題的內容他們毫不關心,選項隨便填,怎么快怎么來,所以最后官方收到的反饋,能精準嗎?
UNI-V設計之初,長安汽車專門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碾轉于國內的10個標桿性城市,平均每天對37個核心用戶群體進行面對面的深度調研,最終所得到的音視頻資料,就算不眠不休地將之看完都需要半個月的時間。產品開發部門則需要在這份調研資料中不斷分析統籌:哪些需求是我們可以完成的?哪些需求是我們有困難的?怎樣才讓這些需求能達到平衡的狀態?
長安深知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道理,它們知道所謂的年輕化并不是由車企來定義:造一臺車,我說它年輕它就年輕了。因為關于年輕化的最終解釋權是掌握在真正年輕的那批用戶手里,放下身段、虛心求教、走進用戶、深入用戶,才能搞清楚這群Z世代們到底想要什么。
“轎跑陷阱”
轎跑一詞從來就沒有參數化的定義,以至于到后來,只有帥的才配稱為真正的轎跑,丑的,就只有官方稱其為轎跑。
但很多汽車品牌商卻樂此不疲,只要車型定位是想往年輕化上靠的轎車,總是喜歡在宣發詞上加上“轎跑”二字,但實際上,我們卻很難說服自己眼中這臺明明是家轎,但又加入了許多自認為很運動的元素,就稱自己為“轎跑”的車,它真的是“轎跑”。
這就是“轎跑陷阱”。
以至于見到長安UNI-V的第一眼,我下意識的想叫出“轎跑”一詞,但多年陷阱老獵人的經驗讓我保持了一絲理智,因為整體結構上看起來像轎跑,和結合所有細節后看起來還是轎跑其實是兩碼事。
我們先把細節往后稍稍,先從大的整體來看長安UNI-V為什么會給人一種“轎跑”的感覺?
其實UNI-V的大整體可以分成兩個點來看,其一姿態比例,其二型面設計。

先說姿態比例,從側面去觀察UNI-V,你會發現它有一種俯沖感,車頭下壓,前俯后掠,原理其實很簡單,就跟運動員起跑的姿勢一樣,給人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雖然是這么簡單的一個道理,但其實背后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撐。
就拿UNI-V下壓的車頭舉例,設計師如果給出一個車頭下壓的方案,工程師就需要對發動機艙布局進行優化,而在長安的方舟架構加持下,UNI-V的動力布置傾角由前傾 7.5°優化至后傾10°,發動機曲軸中心下降12mm,長度減少13.5mm,從而實現了引擎蓋下降,引擎蓋斜率可以設計得更大,最終才呈現出了俯沖的效果。
當然,僅僅是下壓的車頭還是不夠的,仔細觀察UNI-V的車頭比例你會發現,它的前懸很短,但A柱到前軸心的距離卻被拉長,最終呈現出一種車頭很長的后驅車的感覺。而且設計師為了進一步營造視覺上的轎跑感,還將UNI-V的整車重心下降了30mm,模擬出低趴的視覺效果。
我們再看看UNI-V的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680/1838/1430毫米,軸距為2750毫米,從這串數字中你會發現它的高寬比在同級別車型中做得相當低。
所謂高寬比,顧名思義,就是用它的車身高度去除以車身寬度,如果這個數字越小,就表明它的整體視覺效果就會趨于寬體。而UNI-V的高寬比為0.778,我們再舉兩個比較直觀的例子對比一下,之前一直以“寬體”著稱的大眾凌度的高寬比比為0.780,以運動標榜的十代思域的高寬比則是0.787,所以雖然還沒見到過UNI-V的實車,但從數據上我們也能大概勾勒出UNI-V的寬體視覺效果。
另一點要說的就是UNI-V的型面設計,其實從剛才的車身側視圖中,我想你應該發現了,UNI-V并沒有跟市面上的大多車型一樣,去通過車身腰線來進行裝飾或視覺分割。其車側僅通過一根柔和的線條從前車燈連至后車門,之后再微微上揚漸漸消失,而后又通過另一根線條從尾燈出發,在前一個線條上揚處又戛然而止。
如果不去細心觀察的話其實我們很容易就忽略掉了這兩根線條,因為這兩根線條的筆鋒真的很柔和,甚至好似融合進了整個車身的光影之中。這其實是一種很大膽,也很創新的設計,因為設計師想表達出的效果就是類似水面的那種“時靜時動”的視覺效果,從技術上來說,也是對長安的沖壓工藝的一種考驗。顯然,最終得出的效果是讓人感到驚喜的。
接下來我們再將目光聚焦在UNI-V的細節之處。
整個前臉最引人注目的當屬UNI-V的“無邊界格柵”,“無邊界”這個名字是官方取的,我也沒去深究看過它到底什么意思,從我理解的就是字面意思——無邊界格柵,就代表你找不到它前臉的“邊界”在哪里。
很多車型的格柵,不管你是盾形也好,還是倒梯形也罷,都有一個“形狀”在里邊兒。格柵沒形狀的我們其實應該也見過,比如電動車的封閉式格柵,但如果是一臺燃油車,那可就真的稱得上罕見了。
細看UNI-V的前格柵你會發現它采用了大量的等邊三角形元素,三角形是用最少的點便能組成的面,也代表著極簡,同時等邊三角形也意味著穩定可靠,由無數三角形組成的面所構成的一條條斜線,又完美無瑕的與前大燈和雷達區域連接在了一起。所以整個前臉就給你一種“它們本該在這里”的整體感,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無邊界”。
尾部方面細節的亮點之一來自于尾燈,UNI-V采用了時下最流行的貫穿式尾燈,單這一點的話其實沒什么好說的,但如果你細看其尾燈設計,會發現它依然是由數個三角形組成,不過這次不再和車頭一樣用的等邊三角形,而是采用了傾斜三角形元素,給人一種不穩定、躁動的感覺。通過一些細節上的小小變動,既和車頭有元素呼應,又形成一種“沖突之美”。
但最大的亮點,也是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UNI-V竟然還配備了電動升降尾翼!
其尾部這根長度接近1.2米,寬度達到25cm的電動尾翼,不僅可以根據車速自動升降,而且還能通過車內按鈕手動控制。要知道,這項配置在市面上一般都是到了保時捷Panamera、奧迪A7這種百萬級的轎跑車型才會配備,市面上20萬以內的車型就算原廠自帶尾翼,要么只是個小鴨尾,要么就是濃濃的汽配城風格,而UNI-V的電動尾翼一上身,格調差距一下就被拉了出來。
方舟,無限可能
去年年底的時候,長安汽車正式發布了方舟架構,而UNI-V在設計上有如此強的擴展性,離不開方舟架構。
因為先進的平臺技術,才能讓設計師大膽的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否則別說UNI-V整體姿態,我估計光是“下壓車頭”這一部分,設計部和工程部就得“打上一架”。“方舟”一詞本身就寓意著無盡可能,意味著不斷進化,在動力系統上,UNI-V除了已經明確會提供藍鯨系列1.5T發動機,因為方舟架構的強擴展性,所以并不排除未來還會提供2.0T版本可選。
如果未來真的提供了2.0T版本的UNI-V車型,那么它就是一臺擁有233匹馬力(參考UNI-K數據)、電動尾翼、大溜背的中國轎跑!說實話,光是想想都刺激!
侃車說
其實從事汽車媒體行業好幾年,看到新車發布本來已經有些麻木了,但長安UNI-V的出現又讓我找到了點剛入行時那種興奮感。這種感覺不僅僅是
我的這種興奮感
目前這個區間的轎車基本都是設計偏保守,偏家用的車型。所以如果UNI-V上市之后能取得成功,有先例在前后,那未來一定也會有更多的車企跟進,在設計上做出新一輪突破,UNI-V已經吹響了設計變革的號角。
第二點呢,自然是因為UNI-V是一臺由自主品牌造出來的車型,由于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所以早期很多自主品牌都走的是模仿借鑒的道路,到了近幾年品牌家族設計逐漸開始萌芽,但總體來說大部分依然偏保守,而UNI-V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在汽車設計上更多的可能性,新車也將會在11月份的廣州車展正式亮相,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