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保險姓保?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為什么強調保險姓保
為什么會寫這個話題呢?
因為和我的小伙伴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在買理財型保險的時候會不知不覺陷入在保險產品里面比收益的怪圈,業務人員也在不知不覺地努力迎合客戶的這種心理需求。
還記得國家一直強調的“保險姓保”嗎?
保險這種金融工具設計的初衷始終是一個保障的作用,它給我們一種財務安全感、掌控感。
如果說基金、股票是進攻型的工具,那么保險就是防守型的工具。
我們一想到保險,就聯想到“安全性”“確定性”“保障性”這樣的詞語。
還記得金融工具的不可能三角嗎?
即一種金融工具不可同時具備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個特性。
我們在選擇一種金融工具的時候,是追求的三者中的哪一種呢?
回答:嗯,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想要,哈哈哈。
其實我懂“什么都要”的意思,就是在資產配置版圖里面,各種金融工具都有,而非試圖在一種金融工具里面同時找到三個特性。
股票、基金有很高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但是安全性很差;
銀行存款有很強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但是收益性很差;
保險有很強的安全性,但是收益性不強,流動性很差。
既然追求極致的安全性,必然要犧牲流動性和一部分收益性,保險這種金融工具就是這樣的。
保險的誕生是因為風險(不確定性)的存在,有人根據家庭財富的多少,將風險分類形象展示成一個風險金字塔。
“損失性風險”
它主要指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也就是這些風險的發生可能導致家庭財富的流失或者中斷。
意外風險、疾病風險和身故風險就屬于這一類。
一旦出險就意味著一大筆醫療費用的支出或者收入的中斷,這對于一個家庭的財務情況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輕則存款流失、資產變賣,重則負債累累。
針對這三個人身風險,有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定期壽險可以轉移,用小支出撬動高杠桿。
“支出性風險”
它主要指的是未來某個時期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無法匹配剛性支出的需求。
子女教育和養老就是我們未來的剛性支出需求。
孩子到了18歲要上大學,可能還要讀研出國,可能還想創業,就算沒有讀上大學,是不是在成年之初也需要父母的幫扶?彼時我們的經濟狀況能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呢?
我們到了60歲就要退休養老,而真正到了60歲就會發現,決定我們退休的不是年齡,而是我們彼時的經濟狀況,那時的我們是否有一筆穩定足額的現金流來支撐退休生活呢?
橫亙在我們和足夠養老金、教育金之間的,可能是無數次的淘寶活動,可能是周期性的熊市,可能是類P2P平臺,可能是......
針對這個兩種支出性風險,有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可以提前做規劃,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就讓保險來強制儲蓄。
“所有性風險”

它主要指的財富留存問題,也就是所有權的不確定性。
而財富所有權的不確定性
央行行長易綱說過,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三年。
很多中小企業主在效益好的時候也是賬上盈余豐厚,可是由于政策風險、市場風險,或者企業主盲目投資、擴張、決策失誤,最后負債累累。
在破產清算的時候,由于貸款的連帶責任擔保,企業主個人名下的財產一并償債,一夜回到解放前。
難道真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還有,婚變過錯方分走自己辛苦打拼的一半財富;
還有,自己本想留給子女的財產旁落他人;
等等。
現在屬于你的財產,未來一定屬于你嗎?一定能給到你想給的人嗎?
高凈值人群對第一和第二層次的風險轉移需求不強,但是對第三層次的風險轉移需求很強烈。
而一般家庭在做好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保障以后,也會對第三層次風險的轉移產生需求。
針對這個層次的風險,有增額終身壽險可以轉移。
如果對自己辛苦積累的財富歸屬仍有隱憂,保險可以做到在法律的框架里給財富所有權上一把鎖。
朋友們注意到沒有,我們通篇都沒有提到保險的收益性。
第一層次強調的是高杠桿,跟收益沒有半毛錢關系;
第二層次強調的是強制儲蓄,收益多一個點還是少一個點重要嗎?先能管得住手存得下錢再說;
第三層次強調的是鎖定所有權,不能單純為了追求高收益(股票、房產等),結果本金旁落他人,終身積累打了水漂。
奇怪為什么有些人買保險會上癮?
因為保險滿足了人們對“安全感”“掌控感”的心理需求。
奇怪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有保險意識?
因為男人也許還沒真正了解到保險的妙處,有俗語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保險讓守財富江山不再難。
保險它姓“保”。
你,真的需要保險嗎?
如果追求的是“收益”,出門右拐,股票、基金、房產任你挑。
在買保險之前,說大一點,在做理財決策之前先厘清自己的需求,比單純的追求“收益”更保險一點。
二:堅持保險姓保
銀保監會提出的,跟保險姓“保”一個意思。所謂保障本源是說保險業本來就是提供保險保障的,保險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保障,這是保險產品的本來功能,是保險業的本源。保險的本源是保障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保險回歸本源確實就是對保險行業的一次糾偏行為。
三:對保險姓保的認識
保險姓保是保險業安身立命的根基,是區別于其它金融行業的本質屬性,也是行業價值靈魂所在。個別保險機構采取比較激進的業務發展和投資方式,負債端過度依賴投資型業務,資產端盲目投資與保險毫不相關的行業,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保險本身就是提供保障的,而不是為了收益,有些保險公司為了獲得保費,設計出好多高收益型的保險,偏離了保險存在的意義,因此保監會主席闡述了“保險姓保”。保監會從制度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清理規范中短存續期產品、提高萬能險保障水平、規范保險資金運用等,這些針對性的措施已初見成效。今后,保監會還將采取更加有力地措施,鼓勵保險機構發展長期保障型業務,強化保險資金服務保險主業,推動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引導行業牢固樹立保險姓保理念中新網-保監會再度重申保險姓保將及時干預激進股權投資行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