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縮表是什么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央行通過購買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方式,向市場注入資金,以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這種行為被稱稱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央行通過購買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方式,向市場注入資金,以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穩定,防止貨幣貶值。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也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一、央行的闊表和縮表是什么?
優質答案1:
毓美美作答:央行擴表就是擴大資產負債表,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一般而言: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拿手里有現金50萬,首付50萬,貸款100萬(暫不考慮利息)買一套150萬的房子舉例,150萬就是你的資產,100萬是負債,50萬是所有者權益。如果你購入的是200萬的房子,首付還是50萬,貸款150萬(暫不考慮利息),200萬就是你的資產,150萬是負債,50萬是所有者權益。前者與后者相比,后者的總資產更大,200萬,這個過程就是擴表。
上面說的是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央行的也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為0。即:總資產=總負債,央行的總資產由國外資產、對政府債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等構成 。
在美國,美聯儲縮表意味著賣出國內資產,收回市場上的美元,資金緊張;擴表意味著向市場放出美元,資金充裕。因為美聯儲擴表的方式是通過印美元然后買入市場當中的國債、以及房子的債券等,這個過程中美聯儲的資產變多了,因為它買入了一大堆國債、房子債券等資產。而市場當中的美元也變多了,相當于美聯儲開動印鈔機。
美聯儲作為美國央行,當其擴表時就是美元貨幣的擴張,當其縮表時就是美元貨幣的收縮。相比加息,縮表的貨幣收縮力量更強大,市場影響更深遠。如果宏觀經濟可持續增長能力不強,采取縮表的措施和經濟自殺差不多。所以,我們看到,基本上極少看到央行采用縮表措施。
中國央行印錢方式主要體現在兩項內容:外匯以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這兩項都是在基礎貨幣中占比較重的。市場中所有的錢M2=基礎貨幣×(1÷存款準備金率),中國式擴表和美國擴表重要區別之一,美國的擴表可以增加市場中的錢,而中國的擴表并不一定使市場中的錢增加。存款準備金率沒變的情況下,基礎貨幣增加了,將會導致M2增加。但如果這時候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或下調,那么M2不一定會增加,因為等式左邊乘數一大一小。
對全世界來說,現在該是和中國一起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時候了,大家利用中國這個超級工業平臺抱團取暖,以向基礎設施不夠發達的國家輸送基礎建設來換取更多投資和貿易機會,換取未來的可持續增長,對沖美元緊縮的預期。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度過這個人為制造的“寒冬”!
縮表對我們的影響無非就是國家想收割無產還是有產。貨幣張弛的過程中,不順著走的就是被收割的對象,所以我們只需要看貨幣方向。相對而言,小資產階級被收割既不會引起大的社會動蕩,也不會對生產有很大的影響,還能降低勞動力成本。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
二、美聯儲縮表是什么意思?
優質答案1:
揭示深刻影響中國大眾財富的兩大現象! 房市,先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東京的高房價說起,那時的東京房價高的離譜,據說東京的房子如果按照時價計算,得到的市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但是,東京還是東京,畢竟沒有買得下美國。原因就是,美國人沒有拿美國和日本人兌換東京的籌碼。同樣的道理,當今中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高價房也只是算籌碼,籌碼沒有兌換,就不是真錢,這就是所謂的泡沫,不要惦記這個虛幻的泡沫!大眾或炒房客從地產商那買房子的錢也絕大多數是從銀行貸款來的,地產商賣不掉的房子就抵押給銀行再套出巨資或享受或轉移海外。 回到股票市場。一家公司上市前價值也許不過數百上千萬(很多創業初期白手起家),然而其股票上市后,按照市值計算,往往是身價數十億甚至數百億。這個時候他們擁有的也只是市值(籌碼),虛擬的市值不是真錢。而且這些籌碼很難兌現。所以,很多大股東上市后,最大的心思就是如何兌換掉這些股權籌碼轉為真錢,千方百計的減持。隨著監管的嚴格,他們無法在股市上直接兌換籌碼。后來想到一個妙法,就是拿股權到銀行質押,從銀行那里拿到真錢。這個游戲己經玩很久了,樂視網的賈躍亭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把股權(廉價得來的籌碼)質押給銀行,拿到遠超其自身價值的銀行資金,轉移到海外進行享受,賈躍亭之流們玩的正是這種游戲。 最后回到銀行,銀行的錢哪來的?大眾、企業、機構(各種年金公積金養老金等)的存款和各種理財投資。其實,現在的銀行是被掏空的架子,它的大部分財產就是一大堆抵押的房產和股權以及許多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銀行一旦發生擠兌就會舜間崩潰!當然國家是不會允許銀行擠兌發生的。手段與對策很多,印鈔就是其中之一。 要想化解這種巨大的危機,必須盡可能地減少房貸、開發貸,禁止大量公司IPO上市融資圈錢、減持、股份抵押銀行套現等!中國這兩類人是掠奪大眾財富的高級玩家,中央高層己經意識到了這些隱形腐敗,但要鏟除這些畸形的不公,實現社會公平公正談何容易!因為這些利益集團眾多復雜盤根錯節,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由于人性欲望的使然,許多經濟專家學者人大代表部門及地方官員或多或少地涉足各自的利益集團,各種言論建議提案都會有形無形中偏向自己的利益集團,由于他們的身份與地位特殊,很容易影響中央高層的決策。
優質答案2:
縮表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是另外一種回收市場資金的手段。
經濟學上講,市場上的貨幣就是持有者對發鈔機構的負債,如果在中國,央行就是債主,放在美國就是美聯儲。
主要的原理是,“縮表”等于直接從市場抽離基礎貨幣,對流動性的影響較大,如果放在中國,就是市場上的人民幣變少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錢值錢了。
縮表有兩種方式:
1.通過被動到期后,停止部分再投資。
2.通過對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的觀察來進行主動拋售。
三、美聯儲要停止縮表,全球央行會跟嗎?
優質答案1:
其它沒都沒縮表,有的還在放水,怎么跟?
優質答案2:
感謝小悟空邀請!
關注萬維財經,學習財經知識,專業問題通俗化。

萬維財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和大家學習一下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
第一、什么是鷹派?什么是鴿派?
在美聯儲內部,關于貨幣政策的態度一直有分歧。美聯儲的鴿派和鷹派,是指FOMC委員對待通貨膨脹的容忍度來劃分的。
鴿派:看重刺激就業,所以偏向更長時間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喜歡加息,不喜歡縮表,比較能容忍通貨膨脹。簡單點說就是,鴿派是一群喜歡貨幣放水的人組成的小團體。
鷹派:看重控制通脹,主張盡早收緊貨幣政策,比如加息,比如縮表,這樣進一步可以鞏固美元的強勢地位。鷹派被視為美元的“好朋友”,鷹派如果占上風,美元指數就走強。縮表就是這群人干的。
本質上講,鷹派鴿派是美元剪刀差的完美組合
第二、什么是縮表?為什么要縮表?
美聯儲縮表,是指美聯儲縮減其資產負債表。為了實現縮表的目的,美聯儲會把持有的資產賣出,收回準備金或者流通中的貨幣,這樣它的資產少了,它的負債也少了,整個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就減少了。
縮表的目的就是:減少減少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防止經濟過熱,降低通貨膨脹。
第三、美聯儲縮表的背景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在逐步去房地產化,鼓勵科技企業成長的過程中,美國經濟逐步復蘇。自2015年12月啟動本輪加息周期以來,美聯儲已連續9次加息,同時持續慢速縮表。
受益于川普先生的減稅、制造業回歸、鼓勵出口等一些列經濟措施,美國經濟增長強勁。據美聯儲公開數據報道,美國2018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2% ,2018年6月再次加息縮表后,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3.5%,但在美聯儲看來,這個增速依然過快,市場過熱。所以持續慢速執行縮表計劃,同時在2018年9月和12月再加息兩次,并縮表。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如果退出縮表計劃,停止縮表,其他國家央行會跟進嗎?
觀點:其實,他國央行早就希望停止縮表,一旦美聯儲終止縮表,他國央行大概率會跟進。
為什么這么講?
其一、全球苦美聯儲縮表久矣
自2015年12月起,美聯儲啟動加息和縮表計劃,逐步收縮收縮美元的流通數量,先讓美元從全世界流回美國國內,再讓部分回歸美聯儲,持續慢速縮表,不斷推高美元指數。
簡單地說,鷹派占上風,美聯儲縮表,美元指數走高,美元更加強勢。他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持續貶值。
這一點,對于經濟本身就有問題的新興經濟體來說,是致命一擊。所以最近幾年,很多國家貨幣相對于美元都大幅貶值,典型的就是南美阿根廷。
其二、終止縮表,全球資本將松一口氣
說實話,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央行所奉行的貨幣政策就是鴿派,就是通貨膨脹鼻祖凱恩斯的那一套貨幣理論。
各國央行都有發行更多貨幣的本能沖動,之前迫于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的壓力,不得不跟隨加息或者縮表,讓本就增長乏力的經濟更加煎熬。
一旦美聯儲終止縮表,央行勢必會跟隨終止貨幣緊縮政策,大松一口氣,因為貨幣貶值的壓力會大減。隨后貨幣會進入新一輪的擴張期,經濟會進入新階段,資本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春天,金融行業勢必會再次強勢。
如此同時,黃金、原油、股市等資產的價格將會再次膨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