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樣呢?今年帶的一個本科生簽約了這個公司,薪資待遇很高,本科年薪10萬,碩士年薪14萬,這是真的嗎?的朋友們,大家有了解的嗎? 這個學生家是東營的,黃河入海口的城市,東營給我的感覺就是地廣人稀,人均收入很高,房價也不是那么高,挺適宜人居住的一個城市。 的朋友們,你們有了解這個山東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嗎?
一:tcl科技股吧
其實什么也沒有發生,只是前期漲的太多了正常的回調而已,TCL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從底部兩元左右一直漲到高點十元出頭,漲幅超過五倍,這么大的漲幅其實已經完全透支了業績帶來的利好預期。既然有漲停,同樣高位跌停也很正常,加上最近高位抱團股慢慢在瓦解,我有理由相信這只是開始。
其實看看整個科技板塊已經跌成什么樣子了,而TCL卻一直在高位震蕩,還算挺強勢的,所以這個跌停算是正常的補跌吧!
當然找理由肯定也是可以找到很多的,比如市場傳聞這次的跌停有可能跟定增有關系,而公司回應一切以公告為主。尤其前陣子京東方定增200億才落幕,不排除消息的可靠性。
根據同花順的熱度tcl周末的熱度已經穩穩的排第一了,可見還是有無數投資者對科技股抱有希望的。
從周五的龍虎榜不難看出號稱聰明資金的北向資金最近開始大量賣出高位抱團股。同樣有些機構也開始出貨,調倉換股,加之TCL和京東方號稱散戶最多的兩個大塊頭,所以一旦形成合力就會像眾人推墻般的快速倒下。
加上最近市場的情緒基本都在冰點,每天都是3000只左右股票的下跌,導致很多的資金也都有退出的想法了。所以對于高位股,我們一定要心存警惕做好隨時清倉的準備。
二:金風科技股吧
海虹,綜藝,梅林,清華同方,清華紫光,都是以前的龍頭 現在科技股概念的太多了,但最牛的還是網盛科技
三:科創新源股吧
簡單的說就是同一股票所有投資者(股東)享有的權利是一樣的,與之對應的是同股不同權,意思是同一股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東權利不平等。定義 所謂同股同權,是指同一類型的股份應當享有一樣的權利。 在國際市場上股票是全流通的,通過市場定價發行,所有持股者接受同一價格。這就是說,無論是公司的大股東還是投資者經過討價還價,在同一時間內形成同一價格。股票發行后,在市場波動中,在同一時間內所有持股者的股票價格也是相同的。例如某公司股票價格下降,大股東手中的股票與投資者一樣下降,而且他持有的股票多,相對于其他人,他的絕對損失要大的多;如果股票價格上升,相對其他投資者,大股東絕對收益要大的多。這說是說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同股同權的基礎是在同一時間內同股同價。當然,在不同時間內,股票價格是波動的,買入價格有差別,所以成本不同,收益也有差別,但是這種差別是建立在同一時間內同股同價的基礎上的。 在目前的a股市場,發行股票時就兩種價格,非流通股的成本遠遠低于流通股,而且通過高溢價發行流通股,流通股為非流通股增加了凈產值,甚至是成倍的增加。這種發行方式已經違反了“三公原則”。《公司法》第103條則規定:“股份的發行,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必須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同次發行的股票,每股的發行條件和價格應當相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所認購的股份,每股應當支付相同價額。” 這里的“同股同權,同股同利”,是有條件的,是建立在“同次發行的股票,每股的發行條件和價格應當相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所認購的股份,每股應當支付相同價額”基礎上的,抽去了基礎性的條件,同股同權就變了味。于是在a股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大股東的成本是凈產值,而且這個凈產值還包含著流通股的貢獻,分紅時享受著與流通股同等的收益,投票時也是一股一票,而且還可以利用手中占絕對優勢的數量操縱股東大會。不僅如此,還有什么b股、h股,與非流通股大股東的成本基本相同,也享受著a股流通股的同等權利。而這一切都是在所謂“同股同權,同股同利”的旗號下進行的,為什么呢?因為“同次發行的股票,每股的發行條件和價格應當相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所認購的股份,每股應當支付相同價額”這個基礎條件被抽去了,形成了a股流通股與非流通、a股與b股、h股的股權割裂。
四:國能新源股吧
上海置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IC 資料
9月23日晚間,上海置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置信電氣,600517.SH)發布多則收購相關公告,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英大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英大信托”)73.49%股權和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英大證券”)96.67%股權,交易作價分別為94.14億元、49.84億元,合計143.98億元。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0億元,全部用于向英大證券增資。
據披露,通過本次交易,置信電氣將獲得英大信托、英大證券的控股權,并間接取得英大期貨的控股權,業務范圍將增加信托、證券、期貨等金融業務。英大信托現控股股東為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英大集團”),英大集團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100%控股。置信電氣的大股東為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31.57%,國網電力研究院由國家電網100%控股。
英大信托73.49%股權估值94.14億元
據置信電氣9月23日晚間發布的《上海置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英大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73.49%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簡稱《報告》)顯示,置信電氣擬發行股份購買英大集團、中國電財、濟南能投、國網上海電力分別持有的英大信托63.41% 股權、3.91%股權、3.29%股權和2.88%股權,共計73.49%股權。通過本次交易,置信電氣將獲得英大信托控股權。《報告》披露,英大信托73.49%股權估值94.14億元。
目前,英大信托的控股股東為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英大集團”),持股比例63.41%。二股東為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持股25%。

英大信托前身為濟南市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87年5月。2000年6月,注冊資本增至5億元人民幣,名稱變更為英大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將持有的英大信托股權劃轉至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隨即,國網英大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2012年12月,公司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加至18.22億元。2015年8月,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30.22億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無論是信托資產規模還是盈利水平均處于中游。
數據顯示,2018年,英大信托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同比增長6.08%,實現凈利潤5.93億元,同比下降2.59%。
置信電氣表示,英大信托凈利潤未能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主要是由于英大信托2018年計提了1.53億元資產減值損失,較2017年的計提金額6227.73萬元增加了9112.89萬元,增幅為146.33%。
置信電氣將拓展信托、證券、期貨等金融業務
據置信電器披露,除了英大信托,還將向英大集團、中國電財、國網新源、深圳國能、湘財證券、深圳免稅集團購買其分別持有的英大證券66.81%股權、18.97%股權、5.04%股權、4.37% 股權、0.74%股權和 0.74%股權,共計96.67%股權。
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通過本次交易,置信電氣將獲得英大信托、英大證券的控股權,并間接取得英大期貨的控股權,業務范圍將增加信托、證券、期貨等金融業務。
置信電氣成立于1997年,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商。置信電氣由上海置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控股,并由上海電力實業總公司、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多元投資組成,公司于2003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多次實行轉增股方案,目前,公司總股本為6.18705億股,市值超過100億元。
官網資料顯示,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由蔚深證券改組成立的綜合性證券經營機構,總部位于深圳市。2006年英大證券進行增資擴股,公司名稱由蔚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截至2018年底,英大證券在全國范圍內設有37家分支機構,并控股英大期貨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注冊資本為27億元。
英大證券由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為66.81%。此外,英大證券還擁有六位股東方,分別是持股18.97%的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持股5.04%的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37%的深圳國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持股3.33%的英大信托,分別持股0.74%的湘財證券以及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證券業協會官網披露的英大證券2018年年度報告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合并營業收入5.64億元,同比下降14.36%;合并凈利潤4053.28萬元,同比下降73.24%。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證監局剛剛更新顯示,英大證券董事長職務發生更迭。
深圳證監局已于9月17日核準郝京春證券公司董事長類人員任職資格,郝京春將出任英大證券董事長一職。截至發稿時間,英大證券官網尚未更新,仍然顯示公司董事長為吳駿。而天眼查資料則顯示,英大證券在9月18日進行了法定代表人的負責人變更,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郝京春。
英大期貨官網在2019年9月1日的一則活動新聞稿中顯示,彼時郝京春已經任職英大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在調任英大證券之前,郝京春曾任國家電網公司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