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人民幣匯率是什么意思?人民幣實際匯率到底是什么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人民幣實際匯率到底是什么
l兩者有明確的不同。 名義是比較美元的,實際是對全球自由兌換的貨幣,主要是歐元,英鎊日元。按美元指數構成貨幣的權重來交叉結算的。
2,名詞解釋人民幣匯率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6.8左右是指美元對(兌)人民幣的匯率,寫作:美元/人民幣=6.8左右.因為我國是直接標價法,即單元外幣折合多少人民幣的表示方法,通常地人民幣匯率是指單位外幣的人民幣數.
3,外匯匯率人民幣匯率分別指什么
外匯匯率 指的是一種貨幣和另一種貨幣直接的兌換關系 比如 歐元兌美元 美元兌日元人民幣匯率 通常指的是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兌換關系外匯匯率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指用一種貨幣表不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可以理解為價格兩字,在不同的標價法下的意義不同,直接標價法下(即以本幣表示外幣的價格,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標價方法,中國就是這種表示法)外匯匯率上升,意味著本幣貶值.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價格,人民幣匯率上升,就是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外匯匯率,是一種不規范的說法,理解與人民幣匯率相同.本幣匯率,是指本國貨幣的價格,我們是中國,本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匯率,如果是美國,本幣匯率就是美元價格.

4,人民幣匯率的概念
人民幣匯率定義: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是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采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折合若千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意大利里拉匯率采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采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準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準。貨幣兌換1人民幣=0.1538美元1美元=6.5027人民幣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柜臺成交價為準 更新時間:2018-06-25 00:06人民幣匯率是指以美元為主要代表的外匯均衡價格,即用外匯表示的人民幣的價格。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一定數量的人民幣的價格。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相對于某種外幣升值,即用外幣表示的人民幣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高。 可見,以人民幣為本幣時,匯率有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匯率之分,外匯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升跌正好相反。當人民幣匯率上升,同樣的人民幣兌換的美元增加。
5,什么是人名幣匯率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轉載 baidu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一、制定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并軌以后,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二、歷史發展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1973年,由于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于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于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采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 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 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并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以上就是有關“人民幣匯率是什么意思?人民幣實際匯率到底是什么”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