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我國采用什么方法計算gdp?GDP的計算方法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GDP的計算方法
GDP的計算方法 現在通常采用三種測算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1.生產法: 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 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支出法: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C+I+G+X-M)。 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2,GDP有哪些計算方法
在實際核算中,GDP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構成。生產法核算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核算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支出法核算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支出法增加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理論上講,三種方法測算結果應一致,但實踐中由于方法和資料來源不同,不同方法測算的結果之間會存在一些誤差,國際上一般認為誤差在3%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區間。
3,GDP有哪些計算方法
對應于GDP的三種表現形態,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方法。按照這種計算方法,GDP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的總和,也即國民經濟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各行業增加值=各行業總產出一各行業中間投入 GDP=各行業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來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各行業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 (生產稅-生產補貼)、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四部分組成,各行業增加值之和構成GDP。計算公式為: 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去向的方法。按照這種計算方法,GDP由最終消費、 資本形成總額以及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出口減進口后的差額)三項組成。計算公式為: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4,GDP是如何計算的
一國GDP核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包括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產法簡單來說是計算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生產商品、服務的增加值之和;支出法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收入法為各個單位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折舊總和。生產法生產法計算的標準就是各個核算單位在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增加值,也可以說是生產出來的商品或者服務,在扣除了成本之后的增加值,將這些增加值進行簡單的加總之后,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一個國家的GDP。這種方法由于實際上計算起來會相當困難,產品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生產都會被記錄下來,因此這種方法在實際中很難在大范圍內展開。支出法根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一個國家完整的經濟核算應該包括四部門經濟核算:消費(居民)、投資(企業)、政府購買和凈出口。消費主要是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比如我們日常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費品和奢侈品,還有諸如醫療、旅游等的服務,這些都可以納入消費支出。但是特別地,購買房屋、建造住宅不屬于消費,而是被劃分為投資一類。投資我們很多時候都表示企業類型的生產投資,比如建造廠房、機器設備和上面說的建造房子。投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增加到目前存量資本中的增加量,比如2021年的存量投資為100億元,對比去年的80億元增加了20億元,那么2021年的GDP核算中,投資部分就應該核定為20億元。政府作為一個不可忽略的部門,在GDP核算中占據重要地位,政府在基礎投資建設、國防支出、提供教育等等都是作為政府的購買。雖然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稅收,但是按照支出的思路來計算,政府也可以作為參與購買消費商品和服務的角色,并且政府購買在GDP中的占比也不能忽視,因此必須假如到GDP核算中。凈出口是進口與出口的差額,進口大于出口則為貿易逆差,凈出口表現為負值;進口小于出口則為貿易順差,凈出口表現為正值。將上面四個部分加總就是一個國家GDP的大致結果。收入法收入法計算的思路是將各個部門、各個主體的收入統計起來,從而計算GDP,方法和思路與生產法有一點點的類似。而在我們的統計中,工資收入(勞動力)、利息收入(資本)、租金收入(土地)以及一些利潤、轉移支付、間接稅等等,都是作為計算的對象,主要是前面的幾個重要部分。在三種計算GDP的方法中,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的使用較多,在統計的可行性和統計誤差方面也比較好。但是在核算GDP這么大的工程,難免會有誤差和錯漏部門,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還得假如一些誤差的估算,使得整體的誤差變小。GDP(Y)=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GDP有3種方法進行核算: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5,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簡稱gdp ),即所有常住機構單位或產業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1)從生產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產出扣除中間消耗后的差額。總產出是指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如1年)內進行的物質生產活動和非物質生產活動的總成果;中間消耗是指在相應的生產活動中所消耗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價值。(2)從要素收入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各部門勞動者收入、稅金、利潤、固定資產折舊等項目之和。(3)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內投資加消費加凈出口(出口減進口的差額)。國內生產總值不同于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中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只是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產品生產的成果,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包括全部生產活動的成果,既包括物質生產成果,也包括勞務活動成果。國內生產總值能夠全面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總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評價經濟形勢的重要綜合指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這一指標。國內生產總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它被定義為所有在一個國家內一段特定時間(一般為一年)里所有生產產品和貨物的總值。它與國民生產總值(gnp)不同之處在于,gdp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gdp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gnp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收入。gdp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不同國家間的gdp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或(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gdp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于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義gdp與實際gdp。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采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人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不一樣,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有個不斷向客觀性、準確性調整的過程。首先是初步估計過程。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準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于次年2月份發表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準確度也高,采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公布。至此,工作還未結束,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后,如果發現新的更準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我國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過一次重大調整
以上就是有關“我國采用什么方法計算gdp?GDP的計算方法”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