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中國為什么用市斤?大家家里的食品秤都用公斤還是市斤呢為什么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大家家里的食品秤都用公斤還是市斤呢為什么
商場雖然用公斤,但食品標價多按500克(1斤);農貿市場、小販及農民,買賣計價還是用市斤;老百姓口頭上通常都還是用斤。另外,買食品1斤的份量較適中,公斤的份量多了點,所以我覺得用市斤桿桿稱較方便,所以我家買的是市斤桿桿稱。要不然我國法定采用公制、廢除桿桿稱已經30多年了,為什么還改不了呢!
2,為什么只有新疆用公斤其它城市都用市斤
您好,新疆與世界比較其他城市而言比較接軌。新疆在中國是國際單位制普及最高的省份。本地少數名族語言里沒有自己度量衡單位詞匯,在進行和中亞以及歐洲的進出口貿易時也不可能使用中國自己的度量衡單位。可能是習慣不一樣。這都是不標準的叫法,按國際標準應該是千克
3,1市斤為什么是500克
這是后來中國人民為了方便改的。原來在中國,一斤是400克。(有句古話就是半斤八兩嘛)為了好計算就把兩市斤合為公斤,就是世界上通用的千克,市斤也就是半公斤。于是也就把一市斤定為500克。主要為了方便交易。古代的斤和我們現在的斤不一樣現在的斤是我國在1929年規定的標準單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也就是說是認為規定的不是”恰好”等于500克對啊說的很對呀1市斤是傳統的說法! 就是一斤! 1公斤 就是2市斤,也是2斤!

4,為什么北方習慣用公斤做質量單位而南方用斤
其實全國都習慣于用斤,可能你比較多去超市,少去市場.北方人都比較豪爽,而南方人都精于計算,應該可以這么理解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北方的人買東西都是量比較大的,我以前在北方待了一段時間,去趕集的時候發現北方人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蔥,或者是一大袋一大袋的買,我們買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量比較少,種類比較多,然后基本上就要被人笑話,上次還遇到一個人笑著問我們這么點怎么吃,+_+。我想這應該也是一個原因吧這個主要是因為克和千克是國外引進的單位,我國使用斤和公斤的歷史很久了,老百姓自然就習慣就斤和公斤了。而且斤和公斤比較方便,買菜的時候都是幾斤幾斤的買,幾百克幾百克就顯得很難過.明顯全國人民買東西都是論斤的
5,半斤和八兩為什么會是一樣的
在古代一斤為十六兩,那時流行八進制。那半斤和半兩不就一樣了。 簡單地說,就是古制一斤是16兩,半斤就是8兩;現在公制一斤是10兩,半斤為五兩。所以半斤就是八兩。 東漢時流通三種貨幣,分別是黃金,白銀和五銖錢,其中五銖錢又簡稱錢。將一千個五銖錢用繩子串起來,稱為一吊,通常,一吊錢可以兌換一兩白銀,七十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兩黃金,而一斤有十六兩。這就是半斤八兩的來歷,當然古時候的一兩要比現在的一兩輕的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改為十兩為一市斤。 “半斤八兩”一語出自16進制的古衡器流行時期,因古稱一斤有16兩(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兩”毫無區別。那古代的稱為什么要用16進制呢?這其實才是關鍵,要是古代來個8進制,想來我們就成了“半斤四兩”了吧? 中國古稱一斤有16兩,每一兩就是一顆星,16兩就是16星。它們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買貨人如把東西稱給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別是福祿壽);如果買貨人耍滑頭克扣一兩就減福,克扣二兩就損祿,克扣三兩就折壽。可見古代人對于誠信的重視,希望大家在以后做買賣時也記得這點。 半斤就是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輕重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較多用于貶義。么么
以上就是有關“中國為什么用市斤?大家家里的食品秤都用公斤還是市斤呢為什么”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