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棗樹坐果好于去年
新季紅棗坐果好于去年,供應預期恢復,而需求并未明顯改善,紅棗市場供需格局難以改變,新季統貨收購價格預計在6元/公斤,折合倉單成本在11000元/噸。
A去年南疆灰棗大幅減產
圖為喀什地區麥蓋提縣近年來5月中旬至7月最高氣溫
去年,南疆灰棗大幅減產,進而導致全疆減產幅度預計在40%。去年新疆灰棗減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持續高溫天氣。棗果生長初期比較脆弱,如果這一時期出現持續高溫,就會面臨落果風險。去年7月中旬,南疆持續高溫,導致大范圍落果。
其二,高溫期沒有澆水。雖然高溫天氣會造成落果,但若能夠澆水降溫,則能有效緩解高溫的負面影響。去年以來,南疆對私自開鑿水井澆水采取了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棗農只能通過排隊渠灌的方式澆水。由于澆水不及時,出現了大面積落果現象。
其三,種植積極性下降。2019年、2020年是國內灰棗供大于求問題最為突出的兩年,彼時灰棗統貨收購價格處于歷史低位,棗樹種植收益不佳,棗農種植積極性下降,非優勢產區出現大范圍砍樹、棄種、套種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棗農投入的資金和管理的用心程度都大幅下滑。種植積極性下降成為棗樹落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四,土地養分消耗過大。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南疆灰棗大豐收,土壤養分消耗過大,加上棗農種植積極性下降,去年南疆棗園土壤養分不足,影響棗果生長,其抵御高溫的能力進一步減弱。
其五,高溫期二茬果較小。南疆棗樹通常會做三茬果。頭茬果數量偏少,容易裂果,并且由于處于棗吊上方,影響二茬果、三茬果的營養吸收,進而影響其坐果。因此,棗農通常不會刻意保留頭茬果,而是在二茬開花后再環割,以保留二茬果為主。去年高溫天氣來臨時,產量占比較大的二茬果果實較小,難以抵御高溫,出現了較大范圍落果現象。
B新季灰棗預計增產四成
今年,南疆棗樹坐果的外部條件好于去年:
其一,澆水管控力度放松。今年,南疆各地繼續執行對私井的管控措施,但執行力度有所減弱。調研發現,部分地區仍然存在供水緊張問題,但絕大多數棗農反映,供水情況明顯好于去年。
其二,種植積極性明顯提升。今年,雖然南疆出現大范圍減產,但由于收購價格較高,棗農收入并沒有縮水,部分減產幅度較小地區,例如麥蓋提縣,棗農收益甚至達到近幾年的高點。棗農種植收益提升,對農資的投入增加,田園管理也更為用心。
其三,土地養分較為充足。去年南疆灰棗大幅減產,土壤肥力因此上升,為今年棗樹生長打下良好基礎。
其四,二茬果坐果較早。今年,南疆積溫較高,花期較往年提前7—15天。由于花期較早,棗農也提前環割,有些在6月中上旬就已完成環割。二茬果坐果較早,6月底果實已經較大,抵御高溫的能力隨之增強。
在此環境下,南疆的坐果情況也好于去年。
阿克蘇市和溫宿縣:水資源充足,氣溫較低,受高溫的影響較小。當地存在砍樹現象,但也存在受去年種植收益頗豐刺激,棄種棗園重新管理的情況。
兵團第一師:棗農普遍反映,今年環割較早,棗樹坐果情況好于去年。阿拉爾地區仍然存在棄種、砍樹現象,但數量不多。
兵團第三師:所屬團場是灰棗優勢產區,當地紅棗單產較高、品質較好,經濟效益好于其他產區。具體到各團場的情況,44團靠近圖木舒克市,整體坐果良好,為三師坐果情況較好的團場;49團靠近水庫,棗園坐果良好,但靠近北部的連隊,坐果情況一般;50、53團,坐果情況中等,7月初調研時棗農反映,去年這個時候還沒有澆第一遍水,今年已經在等第三遍水了;48團供水充足,棗樹上、中、下層空枝較少;46團供水不如去年,部分棗園在高溫來臨時還未澆上第三遍水,棗園中間的棗樹,中、下層存在空枝現象;45團遠離水庫,供水吃緊,高溫對其坐果產生一定影響。
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棗園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當地政府提高了對紅棗產業的重視程度,要求棗農對較為稀疏的棗園進行補種。
整體來看,絕大多數棗農反映,今年的坐果情況好于去年,但又不及2020年。因此判斷,今年新疆紅棗產量介于2020年和2021年。初步估算,今年南疆灰棗較2020年減少5%—15%,較2021年增加40%。
C棗樹種植收益好于棉花
圖為主要化肥價格走勢
今年,受原料價格上漲、局勢動蕩抑制俄羅斯尿素出口、全球范圍內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化肥價格攀升,各類化肥上漲幅度在20%—120%。化肥、農藥的平均成本較往年提升50%以上。除了物料成本增加,環割、抹芽的人工成本也小幅增加。
從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棗樹種植成本差異較大,在1300—3000元/畝之間。個別土地較少的棗農,抹芽甚至收棗都由自己完成,自身的種植成本能夠壓縮在1300—1500元/畝。主流模式為自有土地或者兵團職工土地種植,面積在30—40畝,環割雇人、抹芽部分雇人、收棗雇人,成本在2000—2500元/畝。租地成本偏高,加之所有田園管理都需要雇人,棗樹種植成本也提升至3000元/畝。不過,其紅棗租地的占比較小,在種植棗樹的同時還會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以主流的2000—2500元/畝、正常畝產600公斤計算,統貨價格4元/公斤時棗農才能保本。灰棗優勢產區三師的畝產在800公斤,統貨收購價格在6—7元/公斤,其每畝的利潤在2000—3000元。以兵團每個職工40畝身份地計算,種棗一年的利潤在8萬—12萬,優勢產區棗樹種植收益頗豐。
作為對比,和紅棗在種植端替代關系最為明顯的棉花,畝產350—400公斤,根據棉籽價格的不同,18600元/噸的皮棉直補價格倒推籽棉的價格在7.8—8.5元/公斤,則每畝棉花的收入保底在2730—3400元。此外,機采棉的種植成本在2200—2500元/畝,則每畝的種植收益在500—1000元,明顯低于紅棗。
棉花種植具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國家有18600元/噸的皮棉直補(價格每三年調整一次),種植棉花收益穩定;另一方面,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較高,播種、施肥、打藥、收割基本上都能由機械完成,相對省工,適合土地流轉后的規模化種植。相對而言,紅棗雖然種植收益高,但收購價格不穩定;雖然有托市政策,但難以覆蓋全體棗農。另外,棗樹種植較為費工,環割、抹芽、打藥、收棗必須通過人工完成。這種特性使得棗樹適合小規模種植。一旦大規模種植,由于必須雇人,經濟效益明顯縮水。
整體來看,棗樹棄種、改種現象主要發生在非優勢產區,而優勢產區棄種、改種現象很少。可以認為,非優勢產區棗樹淘汰已經基本完成,優勢產區由于種植效益良好,種植積極性較高。因此,南疆灰棗的種植面積將趨于穩定。
D紅棗加工品消費有望復蘇
圖為紅棗、棕櫚油期貨連續合約收盤價
去年,由于紅棗收購價格較高,紅棗下游如油炸棗、棗泥等產品成本大幅提升,很難向下傳導,進而出現減產甚至停產現象。
生產油炸棗主要使用紅棗和棕櫚油。去年,紅棗、棕櫚油價格均處于歷史高位,油炸棗成本攀升,利潤被壓縮,很多工廠被迫停工。今年,紅棗收購價格預計下降,棕櫚油價格6月以來也持續下跌,新季油炸棗利潤有望被修復,生產大概率復蘇。
棗夾核桃是紅棗下游產品中產品壽命較長的單品,目前市場份額穩定,但生產主要使用駿棗,即便使用灰棗,也僅限于棗王和超特,這樣就不具備成本優勢。棗夾核桃領域對灰棗的消費刺激有限。
奶棗生產主要使用一級去核灰棗。去年年初,奶棗成為最火的網紅食品。然而,之后加工奶棗的奶粉中新冠檢測呈陽性之后,該單品的銷售受到沖擊。事實上,在去年年初,由于利潤豐厚,奶棗產能急劇增加,庫存開始堆積,利潤持續壓縮,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隨著市場熱度的下降,消費逐漸走低是在所難免的,奶粉事件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而已。目前,奶棗仍然存在,但消費量較去年年初明顯下滑。
棗仁派是去年開始走紅的紅棗下游產品,其生產主要使用等外駿棗和核桃,部分企業也會使用灰棗等外品,對灰棗有一定的消耗。
整體來看,隨著新季灰棗收購價格的回落,之前由于成本壓力被迫停產的灰棗下游產品,其生產有望恢復,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撐紅棗價格。
E收購價格預期在6元/公斤
對于新季統貨的平均收購價格,筆者預計會在2020年的5.5元/公斤和2021年的8.5元/公斤之間。收購價格不會低于2020年的理由如下:其一,2021年化肥價格大幅上漲,棗農種植成本上升;其二,2021年收購價格較高,棗農預期較強,一開始賤賣的可能性不大。同時,收購價格不會高于2021年的理由如下:其一,2022年較2021年出現增產,市場供應緊缺問題緩解;其二,2021年部分滄州貿易商高價搶貨陷入虧損局面,2022年的收購勢必謹慎;其三,2022年期現價差較小,盤面沒有較好的賣保機會,現貨企業、期現公司收購原料加工倉單的積極性不足。基于上述分析,預計新季紅棗統貨主流收購價格約在6元/公斤,新季倉單成本約在11000元/噸。
綜上所述,供應方面,受高溫期供水不足的影響,預計新季紅棗產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但高于2021年;需求方面,隨著成本的下滑,油炸棗生產有望恢復,但紅棗整體消費尚未明顯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紅棗市場供需格局很難改變。此外,收購價格方面,種植成本抬升,今年的收購價格不會低于2020年,同時由于供應恢復、部分加工企業去年收購虧損,使得今年收購更加謹慎,預計今年統貨收購價格在6元/公斤上下。在沒有新因素發力的情況下,新季紅棗大概率圍繞11000元/噸寬幅振蕩,明顯的趨勢性行情難現。(作者單位:新疆果業)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