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莞市分幾個行政區,洪梅鎮是屬于哪個區?
東莞市轄32個鎮街,市區由莞城區、東城區、南城區、萬江區四個區組成。轄長安、厚街、虎門、石龍、石碣、沙田、黃江、謝崗、鳳崗、常平、橫瀝、中堂、麻涌、塘廈、清溪、道滘、高埗、茶山、石排、企石、橋頭、洪梅、樟木頭、大嶺山、望牛墩、寮步、東坑、大朗等28個鎮。
洪梅鎮地處東莞市西部,屬東莞市下轄的一個鎮。
在東莞東火車站乘K18路快速公交車在東莞總站下車后轉62路、77路公交車在洪梅鎮下車!!
2. 松山湖是東莞哪個鎮?
松山湖是東莞設立的一個園區,不屬于任何一個鎮。松山湖高新區位于東莞地理幾何中心,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腹地,南鄰香港、深圳,北靠廣州,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創新平臺。
重大平臺建設聚焦發力
依托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規劃建設90.5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學城,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復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主體,定位為重大設施平臺等創新資源集中承載區,正式納入國家戰略布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落戶松山湖科學城,計劃2021年動工建設。東部工業園各項規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
3. 東莞硅谷動力2025屬于哪個區?
東莞硅谷動力2025屬于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因為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是廣東省重點科技產業園區,是東莞市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主要載體之一,而東莞硅谷動力2025項目也是園區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除此之外,東莞還建有其他幾個產業園區,如塘廈科技產業園、虎門港口經濟區等。
4. 東莞道滘是屬于哪區?
直屬東莞市政府管轄,不屬于其他的區 。
道滘鎮
隸屬廣東省東莞市,位于東莞市西部、穗深經濟走廊中部,毗鄰東莞市區,北距廣州36公里,南距香港90公里,是東莞—廣州城市發展的重要銜接帶、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的核心區域。
道滘鎮位于東莞市西部、穗深經濟走廊中部,毗鄰東莞市區,北距廣州36公里,南距香港90公里,是東莞—廣州城市發展的重要銜接帶、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截止2017年,全鎮總面積54.3平方公里,是全國著名的“游泳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特色食品名鎮”,獲得“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園林城鎮”等稱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 ,道滘鎮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興隆社區、南城村、閘口村、北永村、永慶村、厚德村、蔡白村、南丫村、九曲村、大羅沙村、小河村、昌平村、大嶺丫村、大魚沙村。
位置
道滘鎮位于東莞市的西部,處于廣深高速公路橫跨鎮區,從道滘立交口往廣州33公里,到深圳93公里,東江南支流貫穿鎮區。
氣候
道滘鎮處于東江南支流下游水網地帶,水道縱橫,河涌成網,年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期360天,年平均雨量1819毫米,年平均日照1834小時。
自然資源
動植資源
道滘鎮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5種、竹類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2種,水果類30多種。
礦產資源
道滘鎮可開發的礦產資源分別有石灰石、高嶺土、鐵礦石等。
特色文化
曲藝之鄉
道滘鎮有粵劇曲藝協會,常年排練演出各類粵劇曲藝節目,創作了大量的優秀現代劇目,
許多群眾創編的小粵劇目,如《彩菊回生記》、《情暖老人心》等還獲省、市創作、演出等多項金獎。
1999年道滘被中國曲協、文聯評為"中國曲藝之鄉",200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道滘鎮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粵曲)的光榮稱號。
民俗風情
“麒麟引鳳”在水鄉道滘鎮已流傳100多年了,道滘的“麒麟引鳳”分為文場及舞場兩大類。文場者,麒麟先舞,然后鳳凰出,與麒麟對舞。舞完后,由粵劇曲藝演員演唱一些粵劇中流行的小曲。武場者,麒麟與鳳先舞,然后由武術隊員表演武術。
有蔡家拳、洪拳、南拳及器械。道滘的套路盡管各隊有各隊的舞蹈法,所謂各師各法,但大同小異。
特產
煎堆
糯粉、秈粉混和,加韭菜、欖角碎、花生、鹽等,放入鐵鍋反復兩面煎炕(鐵鍋當然要澆上油)直至熟透并微帶焦香為止,此款“晏晝”不難做。有人改為用面粉(或加蛋)去做,也是在表面撒上些花生碎、白糖等,卷起來切段上碟(若想吃咸的,則事先加鹽、加蔥花等)

糖環
糖環是過年時油炸粉果類的一個重要品種。它也是過年必備的一種粉果,因它的形狀是圓形的,喻團圓、一家人環環相扣,故深受大眾青睞(有人釋為過年時與甘蔗擺在一起,喻有“借〈蔗〉有還〈環〉”,可聊備一說)。 也是用糯粉混秈粉,加糖,濕搓后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按進糖環專用的樟木模具中(這種模具陰刻成通花形狀),然后用薄刀順著模具面切去多余粉團,再輕敲模背后脫出半成品,待半干后放入油鍋中炸至黃金色即可撈出。為喜慶計,也有部分在粉中加上“花米紅”(民間一種食物染色劑),變成了紅糖環。
道滘粽
粽子俗稱裹蒸粽(裹起來,再蒸熟)。道滘粽應分兩種:咸粽(或直稱裹蒸粽),灰粽。而最著名的則是咸粽,人們直稱為道滘裹蒸粽,簡稱道滘粽。
裹蒸粽要趁熱吃才香(故離鍋久的裹蒸粽吃前最好再作加熱處理),解開粽葉,用刀切開(正宗吃法是用原來捆粽的草繩絞開,更得天然之趣)
灰粽,是堿水粽的統稱(以前農村土法取堿,是用禾稈草灰浸水后隔灰,作堿水用,故稱灰粽)。
做法是純用糯米,不加餡及味,吃時切開沾上糖漿(蜂蜜更佳)調味,浸過堿水的糯米粽清爽可口,別有一番風味。由于灰粽太素白,故大多數人在做時外添加了蘇木浸出的紅水,或在粽心里直接插入一根小蘇木條,熟后變成紅皮的灰粽或白皮紅心的灰粽了(蘇木也寫作崧木,是一種可浸出紅色液體的樹木,學名待考)。
還有一種別出心裁的灰粽:用豆沙、蓮蓉再加白糖等一類作餡,變成一種純甜的灰粽,相當有創意
咸菜炒蜆肉
將咸菜洗凈,切絲,起鍋下油炒咸菜片刻,加入蒜茸、蜆肉炒香,倒入調味料炒至收汁液就完成。蜆肉爽口鮮甜,配上不同品種的咸菜,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注:此處“咸菜”是通稱,細分其實有幾種:一種是用大芥菜腌制,以酸味為主,濕用,稱咸酸菜,菜莖切成片狀,菜葉切成絲狀配用;一種是用小芥菜、耙齒菜等腌制而成,曬至半干取用,咸而微帶酸。
一般切成小粒狀配用;一種是用蘿卜切成小條條腌制〈稱菜脯〉,基本是曬干取用,炒蜆肉則再切成粒狀配用;還有用一種就叫大頭菜的蔬菜〈一般不鮮吃,專腌制咸菜用〉腌制曬干而成〈直稱頭菜〉,炒蜆肉時也是切成粒狀〈或絲條狀〉配用。)
水鄉燒鵝
水鄉美食城的燒鵝,味道很棒哦,聽負責燒制燒鵝的師傅介紹,無論在選鵝和燒鵝等方面他們都下足了工夫。
燒鵝常用的鵝種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陽前后一個半月的鵝苗,待長至三四個月大,大約7斤重。這種鵝叫棚鵝,無污染,肉質好。
燒鵝時采用獨門秘方等為醬料,塞入鵝肚內,用繩扎緊搖勻,并以麥糖擦鵝身,用荔枝柴燒爐。
鵝掛在熱爐內,爐下置有鐵鑊接鵝油,避免把鵝燒焦,以中火燒烤約40分鐘便成。出爐后的燒鵝皮脆肉滑,還帶有淡淡的荔枝味。
道滘肉丸
道滘肉丸是道滘粥的主角,也是來道滘就餐的人(包括本地外出就餐的人)要求點的幾個道滘本地名菜之或不可缺的菜式——清蒸道滘肉丸(或魚、肉雙丸,或蒸時上面再加上幾塊土魷魚絲,更是美味)。
道滘肉丸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明人(或稱家傳繼承人)叫葉成。但因他又能煮得一手好菜,故被調入公社飯堂當大廚。他當大廚時,天天菜色有變化,味道極佳,公社來客在飯堂搭食,人人食過都叫好。
究其做法,是選上好五花肉(肥瘦要相宜,且要帶些肉筋)回來后,趁新鮮即時用兩根實心鐵棍不斷捶打,直到完全捶成肉醬為止。再加上些魷魚須粒、蔥花、鹽、味精等調味,用手捏住肉醬,讓其一粒粒在姆指邊縫中脫出,在蒸籠中排好炊熟,一籠香噴噴的肉丸便宣告誕生!
風景名勝
粵暉園
2006年11月21日,全國最大的私家園林,集景觀與藝術為一體,休閑與文化交匯,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情趣融于一園的大型嶺南古建筑點——粵暉園正式開園試業。
六一一亭
六一一亭是為了紀念1941年農歷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時,被毒煙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
六一一亭又稱為“國殤冢”,于1949年2月24日揭幕,內有當時國民黨廣東、東莞軍政界人士題刻的石碑共十九塊,每塊都有名人題字。這些題詞既記錄了當時的悲壯歷史,也銘刻住廣大人民群眾反抗日寇,斗爭到底,英勇無懼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
虹橋
虹橋,相傳也是同“巍煥樓”一齊在明代所建。當年張家玉在道滘與葉如日、何不凡等率領義士抗清,清兵無法攻入泥城,后發現潮落時虹橋口有秘道可入,于是精心布置,一舉在水干時從虹橋口攻入道滘泥城,以至道滘陷落清兵之手。因此,虹橋建于明代是有根據的。
但早在清代倒塌。1982年,永慶鄉政府撥款,并發動群眾和港澳同胞捐款,重新建筑水泥結構,聘請國內書法家麥華三書寫“虹橋”兩字。
主橋長40.7米,橋扶手高92厘米,橋寬3.6米,2010年后,鎮村兩級對橋也進行修楫,對橋旁的三棵挺拔的古棉加以保護,使之與巍煥樓相輝映,再現“虹橋晚望觀漁火,巍煥朝暉映露華”之風采。
5. 東莞松山湖是市中心嗎?
東莞松山湖暫時并非市中心,松山湖鎮地處東莞的幾何中心位置之一。
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嶺山、寮步三鎮之間。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和其他鎮是平級的行政機構。
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以下簡稱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嶺山、寮步三鎮之間,地處東莞市的幾何中心,控制面積72平方公里。2004年,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緊緊圍繞"一城三創五爭先"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開展工作,堅持"一手抓產業,一手建新城", 積極招商選資,促進產業聚集;落實工作重點,完善配套設施,促進新城建設。
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是一個缺乏深厚歷史沉淀和文化積累的年輕園區,園區的文化事業在白紙上起步,呈現了白領文化、創業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而作為一個生態環境優越的園區,還擁有獨特的景觀文化、建筑文化和旅游文化。走進松山湖,就是走進一個“文化大觀園”,海納百川,兼容并蓄。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