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現狀:
1.結構性矛盾仍然凸顯
2.企業多而不強
3.部分產品對進口依賴嚴重
4.化工園區的規模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化工行業未來展望
1.化工新材料有望成為產業升級第一驅動力
2.高端化和差異化將成為化工行業發展新方向
3.原料多樣化和需求高端化將聯合作用于化工行業
4.行業交叉和技術交叉將成為未來化工行業的前沿創新點
5.資本多元化將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
6.高質量的園區化管理是未來化工行業的永恒主題
7.數字化、智能化或將席卷整個化工行業
2. 化工行業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化工新材料技術和產品研發上取得了諸多進展。產品的市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下面進行化工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十二五”以來,我國化工行業保持高速發展,行業收入與利潤規模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974.4億元。隨著行業提質增效不斷加快,化工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完善,行業虧損情況持續改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化工行業分析表示,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狀況與國民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9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由264473億元增長到至99066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77%,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保證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升,為我國化工行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指引,對于促進化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改善競爭環境、實現良性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該行業的快速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外市場正逐步融為一體,全球生產向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轉移趨勢漸趨明顯。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清晰的環境下,我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和配套設施以及相對較低的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目前化工新材料仍然是中國石化行業為數不多的因技術問題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的行業之一。當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科技創新實力不強、技術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產品品種單一、低水平同質化建設嚴重等。
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要瞄準三大戰略突破點,加快破解發展瓶頸。一是瞄準高端制造。目前,無論是國產大飛機還是高鐵,抑或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汽車輕量化等高端制造業,國產化工新材料的用量占比都不高。二是突出綠色發展。以上便是化工行業市場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3. 化工行業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化工新材料技術和產品研發上取得了諸多進展。產品的市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下面進行化工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十二五”以來,我國化工行業保持高速發展,行業收入與利潤規模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974.4億元。隨著行業提質增效不斷加快,化工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完善,行業虧損情況持續改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化工行業分析表示,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狀況與國民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9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由264473億元增長到至99066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77%,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保證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升,為我國化工行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指引,對于促進化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改善競爭環境、實現良性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該行業的快速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外市場正逐步融為一體,全球生產向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的轉移趨勢漸趨明顯。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清晰的環境下,我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和配套設施以及相對較低的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目前化工新材料仍然是中國石化行業為數不多的因技術問題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的行業之一。當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科技創新實力不強、技術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產品品種單一、低水平同質化建設嚴重等。
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要瞄準三大戰略突破點,加快破解發展瓶頸。一是瞄準高端制造。目前,無論是國產大飛機還是高鐵,抑或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汽車輕量化等高端制造業,國產化工新材料的用量占比都不高。二是突出綠色發展。以上便是化工行業市場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4. 南京化工產業全國地位?
南京化工產業在全國化工占有很大的份額,因為南京有中國最早的化工企業,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建廠是在1935年左右,南京煉油廠,南京化工廠,南京楊子乙稀,這些都是國企,是我國重要的化工骨干企業。
5. 南京化工產業全國地位?
南京化工產業在全國化工占有很大的份額,因為南京有中國最早的化工企業,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建廠是在1935年左右,南京煉油廠,南京化工廠,南京楊子乙稀,這些都是國企,是我國重要的化工骨干企業。
6. 化工行業的兩大發展趨勢?
1.穿越疫情:化工產業全球復蘇,資本市場漸入佳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對各產業帶來劇烈沖擊。由于部分化工品類具有生產與生活的剛需屬性,加之酒精、表面活性劑、部分聚烯烴等抗疫化工品需求逆勢增長,化工產業受疫情影響程度相對可控。隨著中國及全球經濟回暖,化工產業在越過衰退拐點后,加速復蘇進程,經營規模與資本市場表現逐步形成“U 型”反轉。
2021年,預計投資機構與產業玩家將把握上漲趨勢、加強產業布局,全球化工產業兼并收購漸趨活躍,資本市場走勢持續向好。
2.高潛市場:綠色中國蓬勃發展,生物化工逐步興起
2020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禁塑令”(又稱新“限塑令”),決心以更大力度、從全生命周期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時,消費者的綠色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純天然、可降解、可持續的生物基材料已成為傳統化工品的替代性選擇,其部分工藝已逐步凸顯成本優勢,正迅速受到各界關注及布局。
2021年,PHA(聚羥基 脂肪酸酯)、 EPA(二十碳五烯酸)、戊二胺等新興生物化工產品的消費規模或將快速增長。同時,不同于歐美以大型化工集團布局生物產業的格局,國內科研院及初創企業所對生物化工的發展起到技術引領的關鍵作用。未來,中國市場將涌現一批技術驅動型的新興玩家以及成功上市的行業領軍企業。
7. 化工未來的發展趨勢?
化工產業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中國化工產業未來五年可能會秉承“雙循環、雙碳、雙革命”發展趨勢
石化行業“十五”的發展思路在于以去產能、補短板為核心,以調結構、促升級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階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全面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總結一下,未來5年化工產業的發展主基調可能是:“雙循環、雙碳、雙革命”。即為消費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協調發展。雙碳即為碳達峰為短期目標,碳中和為長期目標。雙革命既是指新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取代,又是指新能源跟傳統化石能源各自內部的變革,傳統能源跟新能源會長期并存、博弈。
未來五年中國化工產業的主基調,對各子化工行業都會有影響:
石油煉化行業:整合煉油產能、優化烯烴產業、提高PX競爭力:拓展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價值鏈空間。
現代煤化工行業:升級完善新型煤化工。推進煤基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實現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一體化,助力國家能源體系高效發展;科學把握煤制化學品進程,升級和優化建設方案。
化工新材料行業:增加化工新材料產品的豐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補短板”和“補空白”路徑;加大產品應用定制化服務力度。
傳統化工行業:傳統產能加大力度實施產能整合、技術進步、節能降耗、綠色發展等新舊動能轉化和升級。
二、中國雖已成為全球化工品最大消費國,但未來較長時期內,距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多數石化產品的生產規模,已經達到全球最大的生產體量,其中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乙烯、丙烯、環氧乙烷、丙烯酸、環氧丙烷、乙二醇、丁苯橡膠、MDI、順酐、丁酮、PTA、PX、醋酸乙烯、玻璃纖維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基于龐大的原料端優勢,中國發展的化工產業鏈產品,部分產品也達到了全球最大的規模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部分產品實現了國內的自給自足,并且逐步轉為出口,如聚丙烯、PVC等。但是,仍有部分產品還需要進口資源的補充,如甲醇、乙烯、丙烯等,特別是一些高端新材料產品,在生產門檻的限制下,中國始終保持較高的進口依存度。
8. 化工行業的兩大發展趨勢?
1.穿越疫情:化工產業全球復蘇,資本市場漸入佳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對各產業帶來劇烈沖擊。由于部分化工品類具有生產與生活的剛需屬性,加之酒精、表面活性劑、部分聚烯烴等抗疫化工品需求逆勢增長,化工產業受疫情影響程度相對可控。隨著中國及全球經濟回暖,化工產業在越過衰退拐點后,加速復蘇進程,經營規模與資本市場表現逐步形成“U 型”反轉。
2021年,預計投資機構與產業玩家將把握上漲趨勢、加強產業布局,全球化工產業兼并收購漸趨活躍,資本市場走勢持續向好。
2.高潛市場:綠色中國蓬勃發展,生物化工逐步興起
2020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禁塑令”(又稱新“限塑令”),決心以更大力度、從全生命周期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時,消費者的綠色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純天然、可降解、可持續的生物基材料已成為傳統化工品的替代性選擇,其部分工藝已逐步凸顯成本優勢,正迅速受到各界關注及布局。
2021年,PHA(聚羥基 脂肪酸酯)、 EPA(二十碳五烯酸)、戊二胺等新興生物化工產品的消費規模或將快速增長。同時,不同于歐美以大型化工集團布局生物產業的格局,國內科研院及初創企業所對生物化工的發展起到技術引領的關鍵作用。未來,中國市場將涌現一批技術驅動型的新興玩家以及成功上市的行業領軍企業。
9. 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現狀:
1.結構性矛盾仍然凸顯
2.企業多而不強
3.部分產品對進口依賴嚴重
4.化工園區的規模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化工行業未來展望
1.化工新材料有望成為產業升級第一驅動力
2.高端化和差異化將成為化工行業發展新方向
3.原料多樣化和需求高端化將聯合作用于化工行業
4.行業交叉和技術交叉將成為未來化工行業的前沿創新點
5.資本多元化將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
6.高質量的園區化管理是未來化工行業的永恒主題
7.數字化、智能化或將席卷整個化工行業
10. 化工未來的發展趨勢?
化工產業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中國化工產業未來五年可能會秉承“雙循環、雙碳、雙革命”發展趨勢
石化行業“十五”的發展思路在于以去產能、補短板為核心,以調結構、促升級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階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全面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總結一下,未來5年化工產業的發展主基調可能是:“雙循環、雙碳、雙革命”。即為消費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協調發展。雙碳即為碳達峰為短期目標,碳中和為長期目標。雙革命既是指新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取代,又是指新能源跟傳統化石能源各自內部的變革,傳統能源跟新能源會長期并存、博弈。
未來五年中國化工產業的主基調,對各子化工行業都會有影響:
石油煉化行業:整合煉油產能、優化烯烴產業、提高PX競爭力:拓展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價值鏈空間。
現代煤化工行業:升級完善新型煤化工。推進煤基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實現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一體化,助力國家能源體系高效發展;科學把握煤制化學品進程,升級和優化建設方案。
化工新材料行業:增加化工新材料產品的豐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補短板”和“補空白”路徑;加大產品應用定制化服務力度。
傳統化工行業:傳統產能加大力度實施產能整合、技術進步、節能降耗、綠色發展等新舊動能轉化和升級。
二、中國雖已成為全球化工品最大消費國,但未來較長時期內,距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多數石化產品的生產規模,已經達到全球最大的生產體量,其中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乙烯、丙烯、環氧乙烷、丙烯酸、環氧丙烷、乙二醇、丁苯橡膠、MDI、順酐、丁酮、PTA、PX、醋酸乙烯、玻璃纖維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基于龐大的原料端優勢,中國發展的化工產業鏈產品,部分產品也達到了全球最大的規模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部分產品實現了國內的自給自足,并且逐步轉為出口,如聚丙烯、PVC等。但是,仍有部分產品還需要進口資源的補充,如甲醇、乙烯、丙烯等,特別是一些高端新材料產品,在生產門檻的限制下,中國始終保持較高的進口依存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