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包括哪些?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為核心地區的一個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域。以下是該集群的一些主要組成部分:
1. 北京市:作為中國的首都和一個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北京擁有眾多醫療機構、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集聚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和研發力量。
2. 天津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之一,天津也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發展機會。天津擁有多家醫療機構和研究機構,包括著名的醫科大學和醫療機器人研發中心。
3.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一部分,河北省也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有所發展。河北省擁有一些重點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同時也在生物醫藥領域有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的發展旨在整合區域內的醫療、健康服務和生物醫藥產業資源,促進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通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希望能夠提升京津冀地區的生命健康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健康福祉。
2.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包括哪些?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為核心地區的一個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域。以下是該集群的一些主要組成部分:
1. 北京市:作為中國的首都和一個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北京擁有眾多醫療機構、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集聚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和研發力量。
2. 天津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之一,天津也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發展機會。天津擁有多家醫療機構和研究機構,包括著名的醫科大學和醫療機器人研發中心。
3.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一部分,河北省也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有所發展。河北省擁有一些重點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同時也在生物醫藥領域有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的發展旨在整合區域內的醫療、健康服務和生物醫藥產業資源,促進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通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希望能夠提升京津冀地區的生命健康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健康福祉。
3. 中央決定在河北建立兩大物流樞紐?
以省會石家莊、邯鄲兩大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支撐,以邢臺、衡水、辛集等物流節點城市為依托,充分挖掘交通樞紐、現代制造基地、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城鄉居民生活的物流需求,以提升物流要素聚集能力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帶動周邊、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商貿物流支撐區,將石家莊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內陸物流樞紐城市,邯鄲打造成協同京津、聯動中原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衡水打造成貫通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邢臺打造成冀中南商貿物流節點城市,辛集打造成具有“國際皮都”特色的商貿物流基地。
4. 中國汽車供應鏈最好的省份?
安徽省
整體來看,國內汽車零部件開發區主要依托汽車產業集群,主要布局在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東北集群。其中,湖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數量均超10個。
按開發區數量來看,擁有汽車零部件開發區數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安徽、湖北、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吉林、遼寧、河北、湖南。
5. 京津冀食品生產企業?
霸州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 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產業集群基地。霸州位于京津冀腹地,同時靠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能夠很好地實現物流運轉,企業能將產品快速發往全國各地,更高效地將鮮燉燕窩送到客戶手上。通過引入的C2M模式能夠實現用戶當天下單,最快次日可達。
6. 中國汽車供應鏈最好的省份?
安徽省
整體來看,國內汽車零部件開發區主要依托汽車產業集群,主要布局在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東北集群。其中,湖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數量均超10個。
按開發區數量來看,擁有汽車零部件開發區數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安徽、湖北、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吉林、遼寧、河北、湖南。
7. 京津冀食品生產企業?
霸州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 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產業集群基地。霸州位于京津冀腹地,同時靠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能夠很好地實現物流運轉,企業能將產品快速發往全國各地,更高效地將鮮燉燕窩送到客戶手上。通過引入的C2M模式能夠實現用戶當天下單,最快次日可達。
8.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提出是為了?
一、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京津冀地區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經濟崛起中擔負著重大使命。
(一)打造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的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國際上的發展已形成一個明顯的趨勢——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由過去單純的一個城市與一個城市的競爭,逐漸轉向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引領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建設若干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為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質資源集聚和配置、產業重構和升級提供核心平臺。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擁有完整齊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也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要承載地,其發展目標正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二)構筑中國乃至世界的研發創新、高端服務集聚區。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自主創新、高端服務、現代制造的核心區域,在加快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擔負著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產業已呈現服務主導和創新主導特征,天津的產業呈現高端制造和技術集約特征,河北正在積極打造現代制造產業帶和沿海重化工產業帶。未來一個時期是京津冀地區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合力打造世界級研發創新、高端服務和集聚區的重要階段。
(三)帶動中國北方向東北亞、西亞、中亞、歐洲全方位開放的門戶地區。
京津冀地區正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加快京津冀地區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新絲綢之路戰略下對東北亞、中亞以及歐洲等地區的全方位開放,進而帶動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中國經濟的影響范圍。
二、從順應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隨著“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外商在這兩大區域的土地、勞動力、基礎設施等的投資成本在逐步提高,外資北移以及地區間產業轉移的勢頭正逐漸加快,國家有關部門對于京津冀這一區域發展“第三極”的重視與日俱增,這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客觀規律的必然選擇。而京津冀作為北方經濟版圖的核心區域,在國家區域規劃中占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次,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對周邊區域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間尤其是中心城市間的關系日趨重要,幾大城市群的格局逐漸形成,并將成為未來帶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中,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區位、經濟實力、科研潛力,京津冀城市群作為我國首都城市群,其內部的協同、合理發展至關重要。
(二)探索建立科學持續、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示范區。
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可在3方面發揮全國示范效應:一是針對京津冀跨省際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團”發展、政府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新機制;二是針對首都北京面臨的霧霾、水資源短缺等“大城市病”,著力探索超大城市通過功能疏解、空間優化,實現中心與外圍共生互動的新路徑;三是針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形勢嚴重的突出矛盾,著力探索建設生態友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社會和諧的新模式。
(三)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激活和帶動北方腹地發展。
京津冀作為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要素集中,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腹地廣闊,在歷史文脈、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發展基礎等方面互補性強、合作開發潛力巨大。加快協同發展步伐,大幅度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加快形成環渤海經濟帶,推進東中西互動,帶動北方地區發展,打造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有利于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三、從協調京津冀內部整體利益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優化整合、良好發展的迫切需求。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京津冀地區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脆弱,資源環境的壓力很大。近年來,隨著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大量集聚,人口高度集中,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單獨依靠某一個省市,解決這些問題難度較大,必須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三地優勢的有機整合,增強區域的整體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京津冀三地形成冶金、化工、建材、重型機械、汽車等主導產業,現在又競相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還在規劃建設各自的港口,產業同構現象嚴重,惡性競爭日益明顯,既浪費資金、資源、能源,又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觀念,克服“一畝三分地”束縛,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條件支持和引導企業在區域內配置資源,使市場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利用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提升發展水平,實現轉型升級。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加快實現城市定位的重大機遇。
在這些年的發展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三地的發展離不開環渤海,更離不開其他地區的支持。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要實現城市定位,必須更加自覺、更加積極地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用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胸懷,適應和滿足區域發展對自身的內在要求,重新審視各自區域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三地區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應充分利用各自區域的獨特優勢,在實現自身良好發展的同時,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從縱向分析,我國首都城市群的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區域協同。各城市的功能、分工協作、產業布局離不開京津冀各方的共同支持,困擾這一區域的霧霾、水資源與環境等問題,也迫切需要城市群周邊地區的協同。
(一)從北京來看,其首都城市的特殊地位、城市規模的日益龐大以及交通、環境等沉重壓力使其不堪重負,因此由過去的多功能型首都城市向單一功能的首都城市轉變勢在必行。這一轉變必然使其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這就對京津冀城市群產業的分工與協作產生影響。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京津冀區域必須進行合理規劃、協同發展、密切合作。
(二)從天津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京津間的城市功能轉換步履緩慢,兩市在金融中心與“總部經濟”城市定位、現代制造業乃至科技研發等領域多有重疊,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出來。同時,隨著兩市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其基礎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逐步增大,城市功能和定位亟須轉變,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對周邊地區尋求支持、協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三)從河北來看,河北省內尚缺乏集聚能力和擴散能力強的大城市尤其是缺乏跨省、跨地區的經濟中心大城市,生產要素聚集程度不高,城市極化效應不夠,特別是尚未形成對經濟有較大拉動力的城市集群。由于京津地理位置、特殊政治、經濟地位和科技實力、城市集聚力和擴散力等方面的優勢,其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群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河北必須充分重視、善加利用。
五、從橫向對比,京津冀被稱為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的第三架馬車,也是第三增長極,這個區域是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三架馬車。
(一)與沿海地區相比,京津冀是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中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第三架馬車,也是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京津冀作為一個新的區域上升為國家戰略,借助于國家的頂層設計,將來是可以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甚至整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
(二)與內陸地區相比,京津冀本身包含一個首都,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三地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其發展對我國其他地區均有重大的指導、示范、引領作用!
一體化協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打破區域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地方內的行政保護,使得整個區域內無論在交通、產業、生態環境保護或是信息、還是未來的社會保障等方面,通過一體化協同發展進展,使整個區域里面的資源配置更有效、更合理,更高效。這種高效,最后可以促進整個區域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福利大幅度提高。
一般來說,一個經濟區域的形成必須具備幾個基本要素,即經濟中心、經濟腹地和經濟網絡。當前,京津冀經濟區進一步加強、加深區域協作,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合作、協同發展是必然趨勢。三方合則共贏,分則同虧;同則共利,分則共損。因此,三方應立足自身及對方的實際需求,合理謀劃,衷心合作,切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9.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提出是為了?
一、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京津冀地區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經濟崛起中擔負著重大使命。
(一)打造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的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國際上的發展已形成一個明顯的趨勢——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由過去單純的一個城市與一個城市的競爭,逐漸轉向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引領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建設若干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為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質資源集聚和配置、產業重構和升級提供核心平臺。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擁有完整齊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也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要承載地,其發展目標正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二)構筑中國乃至世界的研發創新、高端服務集聚區。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自主創新、高端服務、現代制造的核心區域,在加快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擔負著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產業已呈現服務主導和創新主導特征,天津的產業呈現高端制造和技術集約特征,河北正在積極打造現代制造產業帶和沿海重化工產業帶。未來一個時期是京津冀地區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合力打造世界級研發創新、高端服務和集聚區的重要階段。
(三)帶動中國北方向東北亞、西亞、中亞、歐洲全方位開放的門戶地區。
京津冀地區正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加快京津冀地區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新絲綢之路戰略下對東北亞、中亞以及歐洲等地區的全方位開放,進而帶動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中國經濟的影響范圍。
二、從順應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隨著“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外商在這兩大區域的土地、勞動力、基礎設施等的投資成本在逐步提高,外資北移以及地區間產業轉移的勢頭正逐漸加快,國家有關部門對于京津冀這一區域發展“第三極”的重視與日俱增,這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客觀規律的必然選擇。而京津冀作為北方經濟版圖的核心區域,在國家區域規劃中占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次,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對周邊區域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間尤其是中心城市間的關系日趨重要,幾大城市群的格局逐漸形成,并將成為未來帶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中,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區位、經濟實力、科研潛力,京津冀城市群作為我國首都城市群,其內部的協同、合理發展至關重要。
(二)探索建立科學持續、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示范區。
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可在3方面發揮全國示范效應:一是針對京津冀跨省際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團”發展、政府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新機制;二是針對首都北京面臨的霧霾、水資源短缺等“大城市病”,著力探索超大城市通過功能疏解、空間優化,實現中心與外圍共生互動的新路徑;三是針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形勢嚴重的突出矛盾,著力探索建設生態友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社會和諧的新模式。
(三)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激活和帶動北方腹地發展。
京津冀作為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要素集中,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腹地廣闊,在歷史文脈、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發展基礎等方面互補性強、合作開發潛力巨大。加快協同發展步伐,大幅度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加快形成環渤海經濟帶,推進東中西互動,帶動北方地區發展,打造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有利于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三、從協調京津冀內部整體利益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優化整合、良好發展的迫切需求。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京津冀地區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脆弱,資源環境的壓力很大。近年來,隨著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大量集聚,人口高度集中,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單獨依靠某一個省市,解決這些問題難度較大,必須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三地優勢的有機整合,增強區域的整體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京津冀三地形成冶金、化工、建材、重型機械、汽車等主導產業,現在又競相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還在規劃建設各自的港口,產業同構現象嚴重,惡性競爭日益明顯,既浪費資金、資源、能源,又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觀念,克服“一畝三分地”束縛,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條件支持和引導企業在區域內配置資源,使市場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利用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提升發展水平,實現轉型升級。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加快實現城市定位的重大機遇。
在這些年的發展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三地的發展離不開環渤海,更離不開其他地區的支持。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要實現城市定位,必須更加自覺、更加積極地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用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胸懷,適應和滿足區域發展對自身的內在要求,重新審視各自區域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三地區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應充分利用各自區域的獨特優勢,在實現自身良好發展的同時,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從縱向分析,我國首都城市群的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區域協同。各城市的功能、分工協作、產業布局離不開京津冀各方的共同支持,困擾這一區域的霧霾、水資源與環境等問題,也迫切需要城市群周邊地區的協同。
(一)從北京來看,其首都城市的特殊地位、城市規模的日益龐大以及交通、環境等沉重壓力使其不堪重負,因此由過去的多功能型首都城市向單一功能的首都城市轉變勢在必行。這一轉變必然使其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這就對京津冀城市群產業的分工與協作產生影響。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京津冀區域必須進行合理規劃、協同發展、密切合作。
(二)從天津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京津間的城市功能轉換步履緩慢,兩市在金融中心與“總部經濟”城市定位、現代制造業乃至科技研發等領域多有重疊,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出來。同時,隨著兩市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其基礎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逐步增大,城市功能和定位亟須轉變,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對周邊地區尋求支持、協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三)從河北來看,河北省內尚缺乏集聚能力和擴散能力強的大城市尤其是缺乏跨省、跨地區的經濟中心大城市,生產要素聚集程度不高,城市極化效應不夠,特別是尚未形成對經濟有較大拉動力的城市集群。由于京津地理位置、特殊政治、經濟地位和科技實力、城市集聚力和擴散力等方面的優勢,其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群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河北必須充分重視、善加利用。
五、從橫向對比,京津冀被稱為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的第三架馬車,也是第三增長極,這個區域是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三架馬車。
(一)與沿海地區相比,京津冀是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中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第三架馬車,也是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京津冀作為一個新的區域上升為國家戰略,借助于國家的頂層設計,將來是可以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甚至整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
(二)與內陸地區相比,京津冀本身包含一個首都,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三地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其發展對我國其他地區均有重大的指導、示范、引領作用!
一體化協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打破區域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地方內的行政保護,使得整個區域內無論在交通、產業、生態環境保護或是信息、還是未來的社會保障等方面,通過一體化協同發展進展,使整個區域里面的資源配置更有效、更合理,更高效。這種高效,最后可以促進整個區域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福利大幅度提高。
一般來說,一個經濟區域的形成必須具備幾個基本要素,即經濟中心、經濟腹地和經濟網絡。當前,京津冀經濟區進一步加強、加深區域協作,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合作、協同發展是必然趨勢。三方合則共贏,分則同虧;同則共利,分則共損。因此,三方應立足自身及對方的實際需求,合理謀劃,衷心合作,切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10. 云南十大產業集群指什么?
魅力邊境,七彩云南。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也是眾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日,云南省發布了《國土空間規劃》。
2035年,云南的建設將是怎樣的呢?
云南布局:1個都市圈,3個城市群,8個核心城市
城鎮化,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云南的發展方向。
在規劃中,云南的未來將呈現“1圈3群1帶”的發展格局。
1圈:昆明都市圈,輻射玉溪;
3群:滇中城市群(核心)、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
1帶:沿邊城鎮帶。
核心:1個,省會昆明;
滇中:4個支點,曲靖、玉溪、楚雄、蒙自;
滇西:2個支點,保山、大理;
滇東北:1個支點,昭通。
這8個城市,將是未來云南城市發展的核心城市。
也將是云南參與全國城市排位賽的重點選手。
云南城市發展格局
關于人口和城鎮化率,云南也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
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500萬,城鎮化率70%左右。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云南人口4721萬,城鎮化率50%。
這意味著,未來15年,云南將新增約800萬人,城鎮化率提升20%。
在老齡化、少子化背景下,云南的目標可真的不小呢。
云南人口與城鎮化目標
但是,云南已經分好任務了,明確了各個城市群的人口目標。
滇中城市群:增加1000萬人;
滇西城鎮群:增加200萬人;
滇東北城鎮群:增加100萬人。
這樣算下來,就已經1300萬人,如果能實現,目標還是達成的。
云南產業:10個產業集群,6個魅力區,2條旅游帶
產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重點,云南已經瞄準現有158個開發區。
積極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
滇中:4個,環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滇西:2個,大理、保山-德宏;
滇東北:1個,昭通;
沿邊:3個,紅河、文山、西雙版納。
這些區域將成為云南發展的支點,帶領產業經濟騰飛。
云南重點產業集群
旅游文化資源,是云南獨特的優勢。
從生態資源看,云南擁有3大生態屏障,護航區域發展。
青藏高原東南生態屏障;
南部邊境生態屏障;
無量山生態屏障。
這將是云南未來發展的底色,也是重要基礎。
云南生態屏障
圍繞文化資源,云南將打造6大魅力區,兩條魅力帶。
滇中:高原特色;
滇西:養生特色、三江特色、民族特色;
滇南:梯田特色、熱帶雨林特色;
北部:金沙江峽谷;
南部:沿邊開放特色。
全境全域,都是打造魅力旅游的好地方。
云南魅力區域布局
依據幾大魅力區域,云南文旅將打造1個中心,5個次中心,2條發展帶。
1個中心:昆明文化旅游國際中心;
5個次中心:大理、麗江、保山-騰沖、紅河、西雙版納;
2條發展帶:金沙江、沿邊跨境。
除此之外,云南還將打造大滇西世界級旅游環線,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大統籌。
云南交通:6條發展軸,4個交通圈,3個物流圈
為了全面提升全省的通達性,聯動全國、全球進行發展。
云南為自己規劃了2條國際發展軸、4條國內發展軸。
國際發展軸:孟中印緬發展廊道、中國-中南半島發展廊道;
國內發展軸:云南-京津冀,云南-長三角,云南-珠三角,云南-西藏;
此外,在省內,云南也在謀劃城市群之間、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云南對外開放發展軸
具體到出行交通層面,云南也給自己設置了4個交通圈。
1小時:滇中城市群通達;
2小時:省內城市通達;
3小時:全國主要城市通達、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通達。
4大出行交通圈
在物流交通上,云南提出了3個小目標。
國內:1天送達;
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可以期待,云南未來的交通將更加便捷,物流也是神速。
云南物流交通目標
云南房價:3城破萬,還會漲嗎?
根據網上數據,云南的房價整體在萬元以下,3城破1萬。
昆明:二手房、新房均超1.4萬;
大理:二手房1.4萬,新房1.1萬;
麗江:新房均價超過1.26萬。
這三大城市,已經是云南省內的房價高地了。
但是還有些區域的房價在5000出頭,處于較低水平。
迪慶:靠近高原,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臨滄: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00元/平方米;
紅河: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由此可見,云南的滇中區域昆明獨大,滇西區域大理、麗江撐起一片天。
11. 中央決定在河北建立兩大物流樞紐?
以省會石家莊、邯鄲兩大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支撐,以邢臺、衡水、辛集等物流節點城市為依托,充分挖掘交通樞紐、現代制造基地、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城鄉居民生活的物流需求,以提升物流要素聚集能力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帶動周邊、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商貿物流支撐區,將石家莊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內陸物流樞紐城市,邯鄲打造成協同京津、聯動中原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衡水打造成貫通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邢臺打造成冀中南商貿物流節點城市,辛集打造成具有“國際皮都”特色的商貿物流基地。
12. 云南十大產業集群指什么?
魅力邊境,七彩云南。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也是眾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日,云南省發布了《國土空間規劃》。
2035年,云南的建設將是怎樣的呢?
云南布局:1個都市圈,3個城市群,8個核心城市
城鎮化,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云南的發展方向。
在規劃中,云南的未來將呈現“1圈3群1帶”的發展格局。
1圈:昆明都市圈,輻射玉溪;
3群:滇中城市群(核心)、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
1帶:沿邊城鎮帶。
核心:1個,省會昆明;
滇中:4個支點,曲靖、玉溪、楚雄、蒙自;
滇西:2個支點,保山、大理;
滇東北:1個支點,昭通。
這8個城市,將是未來云南城市發展的核心城市。
也將是云南參與全國城市排位賽的重點選手。
云南城市發展格局
關于人口和城鎮化率,云南也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
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500萬,城鎮化率70%左右。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云南人口4721萬,城鎮化率50%。
這意味著,未來15年,云南將新增約800萬人,城鎮化率提升20%。
在老齡化、少子化背景下,云南的目標可真的不小呢。
云南人口與城鎮化目標
但是,云南已經分好任務了,明確了各個城市群的人口目標。
滇中城市群:增加1000萬人;
滇西城鎮群:增加200萬人;
滇東北城鎮群:增加100萬人。
這樣算下來,就已經1300萬人,如果能實現,目標還是達成的。
云南產業:10個產業集群,6個魅力區,2條旅游帶
產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重點,云南已經瞄準現有158個開發區。
積極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
滇中:4個,環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滇西:2個,大理、保山-德宏;
滇東北:1個,昭通;
沿邊:3個,紅河、文山、西雙版納。
這些區域將成為云南發展的支點,帶領產業經濟騰飛。
云南重點產業集群
旅游文化資源,是云南獨特的優勢。
從生態資源看,云南擁有3大生態屏障,護航區域發展。
青藏高原東南生態屏障;
南部邊境生態屏障;
無量山生態屏障。
這將是云南未來發展的底色,也是重要基礎。
云南生態屏障
圍繞文化資源,云南將打造6大魅力區,兩條魅力帶。
滇中:高原特色;
滇西:養生特色、三江特色、民族特色;
滇南:梯田特色、熱帶雨林特色;
北部:金沙江峽谷;
南部:沿邊開放特色。
全境全域,都是打造魅力旅游的好地方。
云南魅力區域布局
依據幾大魅力區域,云南文旅將打造1個中心,5個次中心,2條發展帶。
1個中心:昆明文化旅游國際中心;
5個次中心:大理、麗江、保山-騰沖、紅河、西雙版納;
2條發展帶:金沙江、沿邊跨境。
除此之外,云南還將打造大滇西世界級旅游環線,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大統籌。
云南交通:6條發展軸,4個交通圈,3個物流圈
為了全面提升全省的通達性,聯動全國、全球進行發展。
云南為自己規劃了2條國際發展軸、4條國內發展軸。
國際發展軸:孟中印緬發展廊道、中國-中南半島發展廊道;
國內發展軸:云南-京津冀,云南-長三角,云南-珠三角,云南-西藏;
此外,在省內,云南也在謀劃城市群之間、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云南對外開放發展軸
具體到出行交通層面,云南也給自己設置了4個交通圈。
1小時:滇中城市群通達;
2小時:省內城市通達;
3小時:全國主要城市通達、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通達。
4大出行交通圈
在物流交通上,云南提出了3個小目標。
國內:1天送達;
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可以期待,云南未來的交通將更加便捷,物流也是神速。
云南物流交通目標
云南房價:3城破萬,還會漲嗎?
根據網上數據,云南的房價整體在萬元以下,3城破1萬。
昆明:二手房、新房均超1.4萬;
大理:二手房1.4萬,新房1.1萬;
麗江:新房均價超過1.26萬。
這三大城市,已經是云南省內的房價高地了。
但是還有些區域的房價在5000出頭,處于較低水平。

迪慶:靠近高原,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臨滄: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00元/平方米;
紅河: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由此可見,云南的滇中區域昆明獨大,滇西區域大理、麗江撐起一片天。
13. 云南十大產業集群指什么?
魅力邊境,七彩云南。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也是眾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日,云南省發布了《國土空間規劃》。
2035年,云南的建設將是怎樣的呢?
云南布局:1個都市圈,3個城市群,8個核心城市
城鎮化,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云南的發展方向。
在規劃中,云南的未來將呈現“1圈3群1帶”的發展格局。
1圈:昆明都市圈,輻射玉溪;
3群:滇中城市群(核心)、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
1帶:沿邊城鎮帶。
核心:1個,省會昆明;
滇中:4個支點,曲靖、玉溪、楚雄、蒙自;
滇西:2個支點,保山、大理;
滇東北:1個支點,昭通。
這8個城市,將是未來云南城市發展的核心城市。
也將是云南參與全國城市排位賽的重點選手。
云南城市發展格局
關于人口和城鎮化率,云南也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
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500萬,城鎮化率70%左右。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云南人口4721萬,城鎮化率50%。
這意味著,未來15年,云南將新增約800萬人,城鎮化率提升20%。
在老齡化、少子化背景下,云南的目標可真的不小呢。
云南人口與城鎮化目標
但是,云南已經分好任務了,明確了各個城市群的人口目標。
滇中城市群:增加1000萬人;
滇西城鎮群:增加200萬人;
滇東北城鎮群:增加100萬人。
這樣算下來,就已經1300萬人,如果能實現,目標還是達成的。
云南產業:10個產業集群,6個魅力區,2條旅游帶
產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重點,云南已經瞄準現有158個開發區。
積極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
滇中:4個,環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滇西:2個,大理、保山-德宏;
滇東北:1個,昭通;
沿邊:3個,紅河、文山、西雙版納。
這些區域將成為云南發展的支點,帶領產業經濟騰飛。
云南重點產業集群
旅游文化資源,是云南獨特的優勢。
從生態資源看,云南擁有3大生態屏障,護航區域發展。
青藏高原東南生態屏障;
南部邊境生態屏障;
無量山生態屏障。
這將是云南未來發展的底色,也是重要基礎。
云南生態屏障
圍繞文化資源,云南將打造6大魅力區,兩條魅力帶。
滇中:高原特色;
滇西:養生特色、三江特色、民族特色;
滇南:梯田特色、熱帶雨林特色;
北部:金沙江峽谷;
南部:沿邊開放特色。
全境全域,都是打造魅力旅游的好地方。
云南魅力區域布局
依據幾大魅力區域,云南文旅將打造1個中心,5個次中心,2條發展帶。
1個中心:昆明文化旅游國際中心;
5個次中心:大理、麗江、保山-騰沖、紅河、西雙版納;
2條發展帶:金沙江、沿邊跨境。
除此之外,云南還將打造大滇西世界級旅游環線,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大統籌。
云南交通:6條發展軸,4個交通圈,3個物流圈
為了全面提升全省的通達性,聯動全國、全球進行發展。
云南為自己規劃了2條國際發展軸、4條國內發展軸。
國際發展軸:孟中印緬發展廊道、中國-中南半島發展廊道;
國內發展軸:云南-京津冀,云南-長三角,云南-珠三角,云南-西藏;
此外,在省內,云南也在謀劃城市群之間、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云南對外開放發展軸
具體到出行交通層面,云南也給自己設置了4個交通圈。
1小時:滇中城市群通達;
2小時:省內城市通達;
3小時:全國主要城市通達、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通達。
4大出行交通圈
在物流交通上,云南提出了3個小目標。
國內:1天送達;
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可以期待,云南未來的交通將更加便捷,物流也是神速。
云南物流交通目標
云南房價:3城破萬,還會漲嗎?
根據網上數據,云南的房價整體在萬元以下,3城破1萬。
昆明:二手房、新房均超1.4萬;
大理:二手房1.4萬,新房1.1萬;
麗江:新房均價超過1.26萬。
這三大城市,已經是云南省內的房價高地了。
但是還有些區域的房價在5000出頭,處于較低水平。
迪慶:靠近高原,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臨滄: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00元/平方米;
紅河: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由此可見,云南的滇中區域昆明獨大,滇西區域大理、麗江撐起一片天。
14. 京津冀一體化哪幾個城市受益最大?
一是打造京津雄三角雙創特區,優化京津冀地區雙創空間布局。結合雄安新區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科技雙創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國家科技雙創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小尺度的各類功能區雙創共同體為單元,以中尺度的衛星城雙創共同體為基礎和城市間交通帶廊為紐帶,以北京核心區、天津城區、雄安新區為支撐的三角雙創特區,支撐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全面推進京津冀地區跨行政區域的重組與整合,培植津冀戰略科技力量。設立京津冀地區科教醫雙創資源重組整合專項基金,推進大專院校之間、科研院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以及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并、重組,重點為天津和河北省培植帶動力強的戰略科技力量。如借鑒中科院深圳理工學院的經驗,在天津聯合建設中科院天津合成生物學院。
三是共同建設京津冀地區雙創帶廊,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充分發揮京津冀地區交通帶廊的通達快速的優勢,以規劃建設京津塘雙創走廊國際化區域雙創品牌為突破口,并行建設津雄保高鐵沿線、運河沿線的產業,形成運河文化雙創軸+津雄保新經濟雙創軸+津秦海洋科技雙創軸等構成的多條雙創創業走廊發展格局。篩選確定京津冀地區重點發展的實體產業,圍繞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鏈、雙創鏈、金融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融合,協力培育一批雙創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創建京津冀地區原雙創興產業培育示范區,打造自主可控原創萬億級新興產業。優先支持京津冀地區和北方城市群培育新動能,在京津冀地區城市群中創建示范區,共同培育一批跨區域、有控制力、規模大的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突破性顛覆性原創成果、原創產業,為中國自主雙創提供更多實踐經驗和示范,以支撐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五是進一步深化全面雙創改革,打造京津冀地區全面雙創改革試驗區升級版。重點在產學研融通、成果轉化、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互動、雙創文化、促進雙創的法律規制、雙創服務環境、政府政策激勵、投融資機制等雙創制度方面深化改革,增強雙創動力。
六是京津冀地區強強聯合,建設一批科技雙創大設施、大平臺。涉及先進制造與產業技術雙創的國家大項目、大設施、大機構的布局,就應當整合京津雙創資源,更多考慮強強聯合在天津實施,以充分發揮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對北京建設科技雙創中心的功能實現提供更大的正反饋。
15. 京津冀一體化哪幾個城市受益最大?
一是打造京津雄三角雙創特區,優化京津冀地區雙創空間布局。結合雄安新區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科技雙創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國家科技雙創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小尺度的各類功能區雙創共同體為單元,以中尺度的衛星城雙創共同體為基礎和城市間交通帶廊為紐帶,以北京核心區、天津城區、雄安新區為支撐的三角雙創特區,支撐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全面推進京津冀地區跨行政區域的重組與整合,培植津冀戰略科技力量。設立京津冀地區科教醫雙創資源重組整合專項基金,推進大專院校之間、科研院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以及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并、重組,重點為天津和河北省培植帶動力強的戰略科技力量。如借鑒中科院深圳理工學院的經驗,在天津聯合建設中科院天津合成生物學院。
三是共同建設京津冀地區雙創帶廊,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充分發揮京津冀地區交通帶廊的通達快速的優勢,以規劃建設京津塘雙創走廊國際化區域雙創品牌為突破口,并行建設津雄保高鐵沿線、運河沿線的產業,形成運河文化雙創軸+津雄保新經濟雙創軸+津秦海洋科技雙創軸等構成的多條雙創創業走廊發展格局。篩選確定京津冀地區重點發展的實體產業,圍繞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鏈、雙創鏈、金融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融合,協力培育一批雙創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創建京津冀地區原雙創興產業培育示范區,打造自主可控原創萬億級新興產業。優先支持京津冀地區和北方城市群培育新動能,在京津冀地區城市群中創建示范區,共同培育一批跨區域、有控制力、規模大的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突破性顛覆性原創成果、原創產業,為中國自主雙創提供更多實踐經驗和示范,以支撐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五是進一步深化全面雙創改革,打造京津冀地區全面雙創改革試驗區升級版。重點在產學研融通、成果轉化、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互動、雙創文化、促進雙創的法律規制、雙創服務環境、政府政策激勵、投融資機制等雙創制度方面深化改革,增強雙創動力。
六是京津冀地區強強聯合,建設一批科技雙創大設施、大平臺。涉及先進制造與產業技術雙創的國家大項目、大設施、大機構的布局,就應當整合京津雙創資源,更多考慮強強聯合在天津實施,以充分發揮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對北京建設科技雙創中心的功能實現提供更大的正反饋。
16. 中國汽車供應鏈最好的省份?
安徽省
整體來看,國內汽車零部件開發區主要依托汽車產業集群,主要布局在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東北集群。其中,湖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數量均超10個。
按開發區數量來看,擁有汽車零部件開發區數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安徽、湖北、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吉林、遼寧、河北、湖南。
17. 中央決定在河北建立兩大物流樞紐?
以省會石家莊、邯鄲兩大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支撐,以邢臺、衡水、辛集等物流節點城市為依托,充分挖掘交通樞紐、現代制造基地、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城鄉居民生活的物流需求,以提升物流要素聚集能力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帶動周邊、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商貿物流支撐區,將石家莊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內陸物流樞紐城市,邯鄲打造成協同京津、聯動中原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衡水打造成貫通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邢臺打造成冀中南商貿物流節點城市,辛集打造成具有“國際皮都”特色的商貿物流基地。
18. 云南十大產業集群指什么?
魅力邊境,七彩云南。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也是眾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日,云南省發布了《國土空間規劃》。
2035年,云南的建設將是怎樣的呢?
云南布局:1個都市圈,3個城市群,8個核心城市
城鎮化,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云南的發展方向。
在規劃中,云南的未來將呈現“1圈3群1帶”的發展格局。
1圈:昆明都市圈,輻射玉溪;
3群:滇中城市群(核心)、滇西城鎮群、滇東北城鎮群;
1帶:沿邊城鎮帶。
核心:1個,省會昆明;
滇中:4個支點,曲靖、玉溪、楚雄、蒙自;
滇西:2個支點,保山、大理;
滇東北:1個支點,昭通。
這8個城市,將是未來云南城市發展的核心城市。
也將是云南參與全國城市排位賽的重點選手。
云南城市發展格局
關于人口和城鎮化率,云南也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
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500萬,城鎮化率70%左右。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云南人口4721萬,城鎮化率50%。
這意味著,未來15年,云南將新增約800萬人,城鎮化率提升20%。
在老齡化、少子化背景下,云南的目標可真的不小呢。
云南人口與城鎮化目標
但是,云南已經分好任務了,明確了各個城市群的人口目標。
滇中城市群:增加1000萬人;
滇西城鎮群:增加200萬人;
滇東北城鎮群:增加100萬人。
這樣算下來,就已經1300萬人,如果能實現,目標還是達成的。
云南產業:10個產業集群,6個魅力區,2條旅游帶
產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重點,云南已經瞄準現有158個開發區。
積極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
滇中:4個,環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滇西:2個,大理、保山-德宏;
滇東北:1個,昭通;
沿邊:3個,紅河、文山、西雙版納。
這些區域將成為云南發展的支點,帶領產業經濟騰飛。
云南重點產業集群
旅游文化資源,是云南獨特的優勢。
從生態資源看,云南擁有3大生態屏障,護航區域發展。
青藏高原東南生態屏障;
南部邊境生態屏障;
無量山生態屏障。
這將是云南未來發展的底色,也是重要基礎。
云南生態屏障
圍繞文化資源,云南將打造6大魅力區,兩條魅力帶。
滇中:高原特色;
滇西:養生特色、三江特色、民族特色;
滇南:梯田特色、熱帶雨林特色;
北部:金沙江峽谷;
南部:沿邊開放特色。
全境全域,都是打造魅力旅游的好地方。
云南魅力區域布局
依據幾大魅力區域,云南文旅將打造1個中心,5個次中心,2條發展帶。
1個中心:昆明文化旅游國際中心;
5個次中心:大理、麗江、保山-騰沖、紅河、西雙版納;
2條發展帶:金沙江、沿邊跨境。
除此之外,云南還將打造大滇西世界級旅游環線,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大統籌。
云南交通:6條發展軸,4個交通圈,3個物流圈
為了全面提升全省的通達性,聯動全國、全球進行發展。
云南為自己規劃了2條國際發展軸、4條國內發展軸。
國際發展軸:孟中印緬發展廊道、中國-中南半島發展廊道;
國內發展軸:云南-京津冀,云南-長三角,云南-珠三角,云南-西藏;
此外,在省內,云南也在謀劃城市群之間、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
云南對外開放發展軸
具體到出行交通層面,云南也給自己設置了4個交通圈。
1小時:滇中城市群通達;
2小時:省內城市通達;
3小時:全國主要城市通達、南亞東南亞主要城市通達。
4大出行交通圈
在物流交通上,云南提出了3個小目標。
國內:1天送達;
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可以期待,云南未來的交通將更加便捷,物流也是神速。
云南物流交通目標
云南房價:3城破萬,還會漲嗎?
根據網上數據,云南的房價整體在萬元以下,3城破1萬。
昆明:二手房、新房均超1.4萬;
大理:二手房1.4萬,新房1.1萬;
麗江:新房均價超過1.26萬。
這三大城市,已經是云南省內的房價高地了。
但是還有些區域的房價在5000出頭,處于較低水平。
迪慶:靠近高原,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臨滄: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00元/平方米;
紅河:沿邊城市,新房均價5050元/平方米。
由此可見,云南的滇中區域昆明獨大,滇西區域大理、麗江撐起一片天。
19.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包括哪些?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為核心地區的一個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域。以下是該集群的一些主要組成部分:
1. 北京市:作為中國的首都和一個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北京擁有眾多醫療機構、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集聚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和研發力量。
2. 天津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之一,天津也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發展機會。天津擁有多家醫療機構和研究機構,包括著名的醫科大學和醫療機器人研發中心。
3.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一部分,河北省也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有所發展。河北省擁有一些重點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同時也在生物醫藥領域有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的發展旨在整合區域內的醫療、健康服務和生物醫藥產業資源,促進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通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希望能夠提升京津冀地區的生命健康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健康福祉。
20. 中央決定在河北建立兩大物流樞紐?
以省會石家莊、邯鄲兩大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支撐,以邢臺、衡水、辛集等物流節點城市為依托,充分挖掘交通樞紐、現代制造基地、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城鄉居民生活的物流需求,以提升物流要素聚集能力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帶動周邊、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商貿物流支撐區,將石家莊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內陸物流樞紐城市,邯鄲打造成協同京津、聯動中原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衡水打造成貫通京津冀、山東半島、長三角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邢臺打造成冀中南商貿物流節點城市,辛集打造成具有“國際皮都”特色的商貿物流基地。
21. 京津冀食品生產企業?
霸州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 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產業集群基地。霸州位于京津冀腹地,同時靠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能夠很好地實現物流運轉,企業能將產品快速發往全國各地,更高效地將鮮燉燕窩送到客戶手上。通過引入的C2M模式能夠實現用戶當天下單,最快次日可達。
22.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包括哪些?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為核心地區的一個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域。以下是該集群的一些主要組成部分:
1. 北京市:作為中國的首都和一個全國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北京擁有眾多醫療機構、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集聚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和研發力量。
2. 天津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之一,天津也在生命健康領域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發展機會。天津擁有多家醫療機構和研究機構,包括著名的醫科大學和醫療機器人研發中心。
3.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一部分,河北省也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有所發展。河北省擁有一些重點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同時也在生物醫藥領域有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的發展旨在整合區域內的醫療、健康服務和生物醫藥產業資源,促進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通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希望能夠提升京津冀地區的生命健康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健康福祉。
23. 京津冀一體化哪幾個城市受益最大?
一是打造京津雄三角雙創特區,優化京津冀地區雙創空間布局。結合雄安新區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科技雙創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國家科技雙創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小尺度的各類功能區雙創共同體為單元,以中尺度的衛星城雙創共同體為基礎和城市間交通帶廊為紐帶,以北京核心區、天津城區、雄安新區為支撐的三角雙創特區,支撐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全面推進京津冀地區跨行政區域的重組與整合,培植津冀戰略科技力量。設立京津冀地區科教醫雙創資源重組整合專項基金,推進大專院校之間、科研院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以及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并、重組,重點為天津和河北省培植帶動力強的戰略科技力量。如借鑒中科院深圳理工學院的經驗,在天津聯合建設中科院天津合成生物學院。
三是共同建設京津冀地區雙創帶廊,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充分發揮京津冀地區交通帶廊的通達快速的優勢,以規劃建設京津塘雙創走廊國際化區域雙創品牌為突破口,并行建設津雄保高鐵沿線、運河沿線的產業,形成運河文化雙創軸+津雄保新經濟雙創軸+津秦海洋科技雙創軸等構成的多條雙創創業走廊發展格局。篩選確定京津冀地區重點發展的實體產業,圍繞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鏈、雙創鏈、金融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融合,協力培育一批雙創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創建京津冀地區原雙創興產業培育示范區,打造自主可控原創萬億級新興產業。優先支持京津冀地區和北方城市群培育新動能,在京津冀地區城市群中創建示范區,共同培育一批跨區域、有控制力、規模大的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突破性顛覆性原創成果、原創產業,為中國自主雙創提供更多實踐經驗和示范,以支撐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五是進一步深化全面雙創改革,打造京津冀地區全面雙創改革試驗區升級版。重點在產學研融通、成果轉化、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互動、雙創文化、促進雙創的法律規制、雙創服務環境、政府政策激勵、投融資機制等雙創制度方面深化改革,增強雙創動力。
六是京津冀地區強強聯合,建設一批科技雙創大設施、大平臺。涉及先進制造與產業技術雙創的國家大項目、大設施、大機構的布局,就應當整合京津雙創資源,更多考慮強強聯合在天津實施,以充分發揮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對北京建設科技雙創中心的功能實現提供更大的正反饋。
24. 中國汽車供應鏈最好的省份?
安徽省
整體來看,國內汽車零部件開發區主要依托汽車產業集群,主要布局在長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東北集群。其中,湖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數量均超10個。
按開發區數量來看,擁有汽車零部件開發區數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安徽、湖北、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吉林、遼寧、河北、湖南。
25. 京津冀食品生產企業?
霸州打造京津冀—“中央廚房” 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產業集群基地。霸州位于京津冀腹地,同時靠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能夠很好地實現物流運轉,企業能將產品快速發往全國各地,更高效地將鮮燉燕窩送到客戶手上。通過引入的C2M模式能夠實現用戶當天下單,最快次日可達。
26. 京津冀一體化哪幾個城市受益最大?
一是打造京津雄三角雙創特區,優化京津冀地區雙創空間布局。結合雄安新區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科技雙創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國家科技雙創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小尺度的各類功能區雙創共同體為單元,以中尺度的衛星城雙創共同體為基礎和城市間交通帶廊為紐帶,以北京核心區、天津城區、雄安新區為支撐的三角雙創特區,支撐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全面推進京津冀地區跨行政區域的重組與整合,培植津冀戰略科技力量。設立京津冀地區科教醫雙創資源重組整合專項基金,推進大專院校之間、科研院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以及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并、重組,重點為天津和河北省培植帶動力強的戰略科技力量。如借鑒中科院深圳理工學院的經驗,在天津聯合建設中科院天津合成生物學院。
三是共同建設京津冀地區雙創帶廊,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充分發揮京津冀地區交通帶廊的通達快速的優勢,以規劃建設京津塘雙創走廊國際化區域雙創品牌為突破口,并行建設津雄保高鐵沿線、運河沿線的產業,形成運河文化雙創軸+津雄保新經濟雙創軸+津秦海洋科技雙創軸等構成的多條雙創創業走廊發展格局。篩選確定京津冀地區重點發展的實體產業,圍繞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鏈、雙創鏈、金融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融合,協力培育一批雙創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四是創建京津冀地區原雙創興產業培育示范區,打造自主可控原創萬億級新興產業。優先支持京津冀地區和北方城市群培育新動能,在京津冀地區城市群中創建示范區,共同培育一批跨區域、有控制力、規模大的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突破性顛覆性原創成果、原創產業,為中國自主雙創提供更多實踐經驗和示范,以支撐起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五是進一步深化全面雙創改革,打造京津冀地區全面雙創改革試驗區升級版。重點在產學研融通、成果轉化、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互動、雙創文化、促進雙創的法律規制、雙創服務環境、政府政策激勵、投融資機制等雙創制度方面深化改革,增強雙創動力。
六是京津冀地區強強聯合,建設一批科技雙創大設施、大平臺。涉及先進制造與產業技術雙創的國家大項目、大設施、大機構的布局,就應當整合京津雙創資源,更多考慮強強聯合在天津實施,以充分發揮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對北京建設科技雙創中心的功能實現提供更大的正反饋。
27.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提出是為了?
一、從參與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京津冀地區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經濟崛起中擔負著重大使命。
(一)打造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的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國際上的發展已形成一個明顯的趨勢——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由過去單純的一個城市與一個城市的競爭,逐漸轉向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成為引領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建設若干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為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質資源集聚和配置、產業重構和升級提供核心平臺。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擁有完整齊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也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要承載地,其發展目標正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二)構筑中國乃至世界的研發創新、高端服務集聚區。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自主創新、高端服務、現代制造的核心區域,在加快中國工業化、信息化進程中擔負著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產業已呈現服務主導和創新主導特征,天津的產業呈現高端制造和技術集約特征,河北正在積極打造現代制造產業帶和沿海重化工產業帶。未來一個時期是京津冀地區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合力打造世界級研發創新、高端服務和集聚區的重要階段。
(三)帶動中國北方向東北亞、西亞、中亞、歐洲全方位開放的門戶地區。
京津冀地區正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加快京津冀地區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新絲綢之路戰略下對東北亞、中亞以及歐洲等地區的全方位開放,進而帶動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中國經濟的影響范圍。
二、從順應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隨著“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外商在這兩大區域的土地、勞動力、基礎設施等的投資成本在逐步提高,外資北移以及地區間產業轉移的勢頭正逐漸加快,國家有關部門對于京津冀這一區域發展“第三極”的重視與日俱增,這是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客觀規律的必然選擇。而京津冀作為北方經濟版圖的核心區域,在國家區域規劃中占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次,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對周邊區域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間尤其是中心城市間的關系日趨重要,幾大城市群的格局逐漸形成,并將成為未來帶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中,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區位、經濟實力、科研潛力,京津冀城市群作為我國首都城市群,其內部的協同、合理發展至關重要。
(二)探索建立科學持續、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示范區。
探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可在3方面發揮全國示范效應:一是針對京津冀跨省際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團”發展、政府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新機制;二是針對首都北京面臨的霧霾、水資源短缺等“大城市病”,著力探索超大城市通過功能疏解、空間優化,實現中心與外圍共生互動的新路徑;三是針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形勢嚴重的突出矛盾,著力探索建設生態友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社會和諧的新模式。
(三)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激活和帶動北方腹地發展。
京津冀作為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地理位置重要,資源要素集中,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腹地廣闊,在歷史文脈、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發展基礎等方面互補性強、合作開發潛力巨大。加快協同發展步伐,大幅度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加快形成環渤海經濟帶,推進東中西互動,帶動北方地區發展,打造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有利于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三、從協調京津冀內部整體利益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優化整合、良好發展的迫切需求。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緩解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京津冀地區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脆弱,資源環境的壓力很大。近年來,隨著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大量集聚,人口高度集中,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單獨依靠某一個省市,解決這些問題難度較大,必須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京津冀三地優勢的有機整合,增強區域的整體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京津冀三地形成冶金、化工、建材、重型機械、汽車等主導產業,現在又競相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還在規劃建設各自的港口,產業同構現象嚴重,惡性競爭日益明顯,既浪費資金、資源、能源,又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觀念,克服“一畝三分地”束縛,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條件支持和引導企業在區域內配置資源,使市場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利用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提升發展水平,實現轉型升級。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加快實現城市定位的重大機遇。
在這些年的發展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三地的發展離不開環渤海,更離不開其他地區的支持。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要實現城市定位,必須更加自覺、更加積極地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用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胸懷,適應和滿足區域發展對自身的內在要求,重新審視各自區域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三地區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區應充分利用各自區域的獨特優勢,在實現自身良好發展的同時,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從縱向分析,我國首都城市群的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區域協同。各城市的功能、分工協作、產業布局離不開京津冀各方的共同支持,困擾這一區域的霧霾、水資源與環境等問題,也迫切需要城市群周邊地區的協同。
(一)從北京來看,其首都城市的特殊地位、城市規模的日益龐大以及交通、環境等沉重壓力使其不堪重負,因此由過去的多功能型首都城市向單一功能的首都城市轉變勢在必行。這一轉變必然使其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這就對京津冀城市群產業的分工與協作產生影響。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京津冀區域必須進行合理規劃、協同發展、密切合作。
(二)從天津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京津間的城市功能轉換步履緩慢,兩市在金融中心與“總部經濟”城市定位、現代制造業乃至科技研發等領域多有重疊,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出來。同時,隨著兩市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其基礎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逐步增大,城市功能和定位亟須轉變,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對周邊地區尋求支持、協作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三)從河北來看,河北省內尚缺乏集聚能力和擴散能力強的大城市尤其是缺乏跨省、跨地區的經濟中心大城市,生產要素聚集程度不高,城市極化效應不夠,特別是尚未形成對經濟有較大拉動力的城市集群。由于京津地理位置、特殊政治、經濟地位和科技實力、城市集聚力和擴散力等方面的優勢,其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群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河北必須充分重視、善加利用。
五、從橫向對比,京津冀被稱為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的第三架馬車,也是第三增長極,這個區域是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三架馬車。
(一)與沿海地區相比,京津冀是中國沿海經濟區域發展中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并駕齊驅的第三架馬車,也是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京津冀作為一個新的區域上升為國家戰略,借助于國家的頂層設計,將來是可以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甚至整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
(二)與內陸地區相比,京津冀本身包含一個首都,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三地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其發展對我國其他地區均有重大的指導、示范、引領作用!
一體化協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打破區域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地方內的行政保護,使得整個區域內無論在交通、產業、生態環境保護或是信息、還是未來的社會保障等方面,通過一體化協同發展進展,使整個區域里面的資源配置更有效、更合理,更高效。這種高效,最后可以促進整個區域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福利大幅度提高。
一般來說,一個經濟區域的形成必須具備幾個基本要素,即經濟中心、經濟腹地和經濟網絡。當前,京津冀經濟區進一步加強、加深區域協作,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合作、協同發展是必然趨勢。三方合則共贏,分則同虧;同則共利,分則共損。因此,三方應立足自身及對方的實際需求,合理謀劃,衷心合作,切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