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撥備率是什么
撥備率是呆、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比率。撥備率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帳準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濾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此項比率應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越小利潤越高;比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
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實際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對應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撥備覆蓋率是銀行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標考察的是銀行財務是否穩健,風險是否可控。
對于一些銀行,中國銀監會要求撥備覆蓋率達到150%,是比撥備充足更審慎的要求。下調以后,意味著銀行不需要計提這么多準備金了。
從銀行的利潤表可以看到,準備金是作為費用在稅前利潤中扣減掉的,所以準備金下調,銀行的利潤會有所提高。但從風險的角度看,準備金少了,銀行壞賬的風險就大了。
二、銀行業務中減值撥備是什么意思?
通俗說就是,銀行不良貸款上升,需要拿出利潤做撥備,如果不良貸款收不回來就會用撥備的錢做風險金,收回來了這些錢還能拿出來當做利潤
三、貸款撥備率計算公式
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各項貸款余額x100%。
【拓展資料】
一、貸款撥備率實際上就是呆、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貸款損失準備計提余額與貸款余額的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撥備計提水平的重要監管指標之一。
二、撥備率即呆、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比率為9%,即:按應收賬款余額的9%計提壞賬準備,提取的準備金進入當期損益。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是銀行謹慎性考慮防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三、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各國都在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力度。雖然監管部門有意在2011年將商業銀行撥備率指標提高至2.5%,但還需和財政部及銀行進行溝通,在充分考慮到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后,再確定撥備率這一監管指標的具體數值。
四、此項比率應越低越好,反應損失較小利潤越高;比率越高說明風險越大,損失越大利潤越小。撥備率的高低應適合貸款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余,利潤虛降。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應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況。
五、專項撥備(亦稱專項準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于彌補專項損失的撥備。根據人民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及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在2012年12月21日銀監局下發文件中規定在五級分類中,按正常1.5%、關注3%、次級30%、可疑60%、損失100%的撥備率計提。

四、什么是計提撥備,它有什么作用?
計提
計提就是計算和提取。
按規定的比率與規定的基數相乘計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個規定的基數上(如支付的合法員工薪酬),乘以規定的比率(如應付福利費全國規定的都是工資的14%),按此方法計算出來的就是應提取的應付福利費分過程,計入應付福利費科目就是對后一句話的解釋。
1、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2、根據制度規定,計算、提取有關的(留存、減值)準備。
3、預計某些應付賬款。
4、其他符合會計制度的預計項目。
撥備:
撥備是對企業經營中可能已經構成的風險和損失作出準備,反映企業承擔的風險和成本,直接沖減凈資產,更真實地反應企業的經營水平和資產質量。
五、什么是撥備覆蓋率?能說詳細點嗎?
依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撥備覆蓋率是貸款損失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該比率最佳狀態為100%。這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評價貸款損失準備是否充分,以至于判斷誰的業績水分最大。
六、撥備率的類型
一般撥備(亦稱一般準備)用于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撥備。主要用于信用卡透支、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進出押匯、拆出資金、應收帳款、投資(包括股權、債權)等。計提標準銀行原則上應不低于風險資產的期末余額的1%。
專項撥備(亦稱專項準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于彌補專項損失的撥備。根據人民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及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在2012年12月21日銀監局下發文件中規定在五級分類中,按正常1.5%、關注3%、次級30%、可疑60%、損失100%的撥備率計提。 特種撥備(亦稱特種準備)是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撥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貸款的特殊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