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河南郟縣一位賣牛肉發了財的個體戶,新買了一輛桑塔納,正當他開車出去兜風時,卻突然發現,轎車底盤竟綁了一個遙控炸彈...
王百姓,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一名全國知名的排爆專家。他在1969年應征入伍,后又前往河南省公安廳工作,先后參與了數起爆破案件的偵查工作。這些重大案件中包括各類炮彈、炸彈20000多枚,由他親手拆除的亦是不計其數。每一次排爆,都是與死神的交鋒,一旦失手,等待他的結果只有光榮犧牲。無數次在刀尖上行走,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是至今為止唯一沒有傷殘,未曾發生事故的排爆專家。
1998年的下午,河南郟縣的一個廟村里,危機陡然而起。6月27日下午5時,牛肉商戶張黎強發現一個自己新車下的炸彈。炸彈就綁在嶄新的桑塔納轎車的車底,不知何時會被引爆!張黎強第一時間把情況上報了當地的公安機關。
盡管當地警方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但他們并無專業的排爆人員,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情況緊急。束手無策之下,省廳命令王百姓立即前往當地處理,此時已是晚上10時10分,早已夜色深沉,而王百姓正在開封出差,開封距郟縣有將近兩百千米,車程將近兩個小時。
王百姓領命后立即動身,沒有任何喘息的時機,他帶領同事向郟縣駕車疾馳,等他們身披星露,兼程而至時,已是次日凌晨2時35分。
剛剛結束兩個小時的車程,沒有片刻休息,王百姓和他的同事一行人火速前往事發現場。與當地警察對接了情況以后,王百姓幾人迅速開始勘查現場的情況。
王百姓伏入車底,開始仔細觀察歹徒留下的炸彈的構造:炸彈由膠帶和鐵絲裹緊,環形磁鐵吸住,固定在桑塔納轎車的底部,外部包了一層黃紙。整個炸彈大概有一公斤重,兩掌長,一指多寬,恰好卡在車底部的后橋凹陷內。
炸彈上插著兩個并聯的電雷管,中間還設有一個信號接收器,以八節5號電池供給能量。最狡猾的是這個炸彈上專門被安置了反排除的拉發短路起爆裝置,這種裝置可以遠程遙控,僅僅排除一種發火方式并不能完全使大家脫離危險。
這種爆炸裝置在國內鮮為人知,但王百姓對各種爆炸裝置的知識掌握已爐火純青。這種爆炸裝置,不僅接收器收到一定距離內的信號會爆炸,有外力接觸起爆裝置也會使其發生爆炸,亦或是高溫、震動等其他誘因……

要想萬無一失的排除險情,王百姓必須考慮一個嚴謹縝密的排爆計劃。一整夜的頭腦風暴,王百姓沒有一刻喘息的機會。終于,一早7時20分,在王百姓的帶領下,排爆工作開始推進。最為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將兩百米以內的群眾全部疏散,民警們組成了一個嚴密的包圍圈,以此杜絕歹徒靠近爆炸裝置的可能性。
此后,王百姓身著防彈背心,頭上一頂安全鋼盔,與同事一行來到桑塔納轎車的位置。兩人堅定而快速地鉆進車底。在這個機械與地面僅30厘米的狹小空間內,王百姓與同事即將進行一件關乎性命的危險工作。
首先是一一剪斷電線,每剪一根,大家的心里就顫動一下,雷管、接收器、電池,終于六根連接爆炸裝置的電線全部剪下。
炸彈還未爆炸。
危險并未解除,接下來是將炸彈與車底分離,王百姓用汗濕卻堅穩的雙手剪開鐵絲,一塊10厘米厚的海綿接住了下落的炸彈。接著,王百姓一行人將海綿墊轉移到了遠離現場的安全空地上。
王百姓趴在地上,雙手穩穩握緊排爆工具,開始拆除炸彈。現場除了零件輕微的響動,僅有大家緊繃的呼吸聲,此刻,非生即死的命運緊緊咬住了每一個人的心弦。王百姓安靜地剪開纏繞炸彈的黃紙,卸下炸彈內的雷管,拆除電池……
兩個小時緊張的拆除行動,終于在王百姓起身的那一刻宣告結束。生死線一個來回,此刻轉危為安,大家都感動不已,掌聲雷動。王百姓只是擦了擦頭上的汗,彎腰拍了拍衣服上沾的泥土。
王百姓常說:“生命對誰都是只有一次,因為我是一名警察,既然干這個了,就要承擔起社會治安穩定的義務和責任。”
這是一位隨時響應組織召喚,時刻準備沖鋒陷陣的老人,他緊抱雷管的身影、夜以兼程的勞苦、無一失誤的縝密雙手使警盾的光更盛,使黨旗的紅更烈。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