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堂這個名字,想必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十分熟悉的,是一家有著百年老字號之稱的一家醫藥企業,最早成立在1888年。不過如今曝出丑聞的并不是這家企業,而是同濟堂醫藥。
這家企業的老板依靠造假登上了2017年的荊州首富位置,但是在登上首富之后的4年間,同濟堂就從往日的輝煌上跌了下來,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01
從前三甲跌到退市
同濟堂醫藥成立于2000年,雖然比不上貴州同濟堂有上百年的招牌,但是在醫藥行業的地位并不低。
在成立后的第四年,也就是2004年,公司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14億,順利的成為了國內連鎖藥店的前三甲之一。
但是在2021年的10月24日,證監會的一則通知,成為了公司的“催命符”。
根據同濟堂自己披露的信息來看,證監會針對同濟堂的一系列造假行為進行了處罰。同濟堂因為財務造假問題,其實際控制人張美華、李青夫婦被罰款500萬元,并且終身禁入市場。
其涉嫌的造假數額共計達到了207.35億,這其中包括虛假成本178.51億和虛假利潤24.3億。
在這一情況曝光之后,很快,同濟堂的股市中就出現了反應,在當天,公司的股價直線跌破了1元的大關,剩余的市值僅有18.7億,無數股民深受其害,哀鴻遍野。
誰能想到,這家公司在5年前,還曾擁有近500億的市值,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張美華甚至還曾是荊州首富,這樣的首富之位是靠造假得來的嗎?
02
對賭協議成為轉折
張美華憑借公司成為荊州首富是2017年的事,在當年的胡潤富豪排行榜上,張美華憑借67億的身價,成為了荊州當地的新晉首富。
而同濟堂的造價,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了,說這個首富之位是憑借造假得來的,也不是空穴來風。
在同濟堂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就認定了連鎖的發展路線。從2010年開始,同濟堂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把連鎖店開到了3000多家。
而且這種擴張還是有計劃的,每家店鋪的選址都是張美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同濟堂也在2015年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期。

但是這種情況在2016年上市之后卻發生了轉折,在2016年,同濟堂借殼啤酒花進行了上市,為了能夠成功上市和啤酒花簽訂了對賭協議。
協議的內容就是,在2016年到2018年3年,公司要實現的扣非凈利潤需要分別達到4.6億、5.29億和5.61億以上,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水平,啤酒花就可以用1元的價格收回同濟堂的股份并注銷。
雖然借殼上市讓同濟堂股市出現10個漲停,但從簽訂對賭協議的那一刻起,同濟堂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后續披露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同濟堂在簽訂對賭協議后,每年的業績都會完美擦邊的完成對賭協議中的利潤目標。
其實同濟堂的造假早有端倪,即使張美華夫婦用了多家公司的交易來完善造假過程,但是在每年的財報中,都有投資者能發現端倪。
從2016年開始,每次發布年報之后,同濟堂就會在隨后再發出一份訂正版。
就以2016年的年報為例,在報告發出后,就有投資者發現其中的數據存在誤差,明明在公司的業務板塊增長中,增長最高的只達到了12.09%,甚至還有個別板塊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但是其總營收的增長率最終居然是13.24%。
這樣的數據錯誤是非常低級的,而同濟堂對此卻表示是工作人員的失誤,造成了數據的錯誤,在一個月后,同濟堂才不緊不慢的公布了訂正版。
結語
不過如今,同濟堂的造假也被揭穿了,曾經的張美華擁有著一份完美的人生履歷。
年僅22歲就成為了沙市共青團市委書記,之后又用了3年的時間在日本讀完博士歸國,33歲時更是成為了單位最年輕的副廳級干部之一,后來在2000年辭職創業也一度讓人不理解。
如今的張美華早已擺脫了以上的人生標簽,和“造假”這個詞密不可分。
不知道現在的張美華,會不會遺憾當初沒有堅持仕途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