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家上市國企垮臺背后,竟是外國資本!全長沙家庭主婦曾經最高幸福追求,是如何迅速走紅,被收購又反收購,結果卻垮掉的呢?
毫不夸張地說,20多年前,“中意電器,人人中意”這句廣告詞,在整個湖南地區幾乎是人盡皆知。
老中意電冰箱廠1983年成立,引進了意大利的冰箱生產設備和阿里斯頓冰箱制造技術,糅合中國技術方面的特色,故名“中意”。這在當時的電器行業中,尚屬創舉。
1986年,第一臺“中意冰箱”問世后,迅速成為市場上的緊俏物資。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使用的冰箱全是中意產。
1991年的《企業管理》這樣介紹中意:在湖南輕工業戰線上,閃爍著一顆明珠——長沙電冰箱廠。這個廠在全國同行業中規模并不算大,但年產值突破3億元……
1993年,中意冰箱迎來發展巔峰,當年它以“湘中意”的名稱在深交所上市,成為湖南第一家上市的國有企業。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經營不善,中意冰箱迅速崛起后,又以更快的速度衰落,銷售額更是斷崖式下跌,時隔一年后,1994年的銷售量僅為1993年的一半。
遭遇了“滑鐵盧”之后,中意于1996年時與伊萊克斯(世界知名的電器設備制造公司)開始了合資經營。中意集團提供廠房和生產設備占股40%,伊萊克斯提供現金和技術控股60%。

業界似乎還能回憶起伊萊克斯進入湖南時的興奮。此后,伊萊克斯也的確曾一度盤活中意公司的冰箱業務。
但,顯然人們低估了國際資本對本土品牌的影響,其性質決定了它只能是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漸漸地,伊萊克斯完全將中意品牌架空,不僅收購了中意的所有股份,中意的生產基地也變成了伊萊克斯冰箱的生產基地。
但伊萊克斯冰箱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也并未討得什么好。2008年金融危機后,伊萊克斯只得從中意冰箱抽離資金。
2009年,華良實業公司(老板是原中意冰箱的員工)從伊萊克斯手中買下老中意整個工廠,接手經營中意冰箱,更名“華良(中意)電器有限公司”。
沒想到,這個時候的中意在家電下鄉潮中迎來了一次轉折。2009年底至2010年底,中意冰箱先后兩次中標“家電下鄉品牌”。家電下鄉期間,一個月能賣幾萬臺冰箱,短暫的回春之后,卻迎來了徹底關閉老工廠生產線的結局。
最終,“家電下鄉”依然沒法挽回中意冰箱的頹勢,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戰導致冰箱利潤很薄,賣得量少時不但是不賺錢還會虧錢,還不如洗衣機賺錢。
另一方面,面對冰箱行業的高端化浪潮,與海爾、容聲這些大品牌相比,中意著實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老中意員工宿舍早以內部價賣給了職工,老廠房則租賃給木材、家俬、倉儲等公司使用。中意冰箱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甚至淡出人們的回憶。唯有那條被改名為“中意路”的107國道長沙段還“健在”,不經意間向人們“提起”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