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熱浪和干旱席卷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和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等重災區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根據專家分析,這一輪的干旱天氣可能仍是由拉尼娜現象引發的。近期美國部分地區迎來降雨,其中干旱的得克薩斯州局部地區降雨量較大,土壤墑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對作物生長起到積極作用。但最新公布的天氣預報顯示,8月美國中西部可能面臨更多的炎熱和干燥天氣,而這正是作物生長的關鍵月份,對作物的產量有何影響?
2022/2023年度,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上調
美棉期貨在5月中旬觸及10年新高后,進入6月加速下跌,一路跌破120美分/磅、100美分/磅關鍵價位,累計跌幅超20%。前期美元強勢上漲,商品整體承壓,美聯儲激進加息加劇市場對美國、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市場信心繼續惡化,對全球棉花需求縮減預期增強,美棉價格大幅下跌。7月底,美聯儲連續第二次加息75個基點落地后,整體商品如釋重負,形成企穩行情。美棉價格也不例外,但是從長周期來看,下半年國際棉價形勢仍不容樂觀。
自2019/2020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創新高后,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持續去庫存,2022/2023年度開始,全球棉花供需情況逐步由去庫周期轉為累庫周期。整體來看,隨著供給增加、消費調整,棉花整體庫存消費比逐步調高。
USDA7月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棉花消費下調幅度加大,遠超減產幅度,整體庫存消費比上調2.16%。具體來看,與6月報告相比,7月報告下調了全球棉花產量,其中美棉新作產量受惡劣天氣影響從359萬噸降至337萬噸,下調22萬噸(6.12%),收獲面積從370萬公頃下調至346萬公頃,換算棄耕率從26.7%提高到31.5%。但是盡管如此,2022/2023年度美棉整體產量仍比2021/2022年度增加84萬噸。而消費方面,2022/2023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環比減少35萬噸,產消差保持增加;7月全球棉花產消差較6月增加9萬噸,供應過剩局面加劇,期末庫存上調32萬噸。
綜合來看,雖然USDA7月報告對美棉新作產量評估減產幅度較大,但消費端的頹勢預期更甚,對下一年度的棉花供需延續了6月的悲觀預期。經濟衰退導致的全球棉花消費萎靡依然是壓制當前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
表為7月全球棉花供需平衡情況(單位:萬噸)
干旱有所緩解,美棉簽約強勁局面戛然而止
近期美棉主產區迎來降雨,其中干旱的得克薩斯州局部地區降雨量較大,土壤墑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對棉花現蕾、結鈴等生長起到積極作用。2022年,美棉生長不僅現蕾結鈴率大大領先,而且優良率環比上升,除了主產棉區得克薩斯州表現不佳外,其他棉區表現也相對較好。截至2022年7月31日,美棉現蕾率為89%,比前一周增加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加8個百分點,比過去5年平均值增加2個百分點;美棉結鈴率為58%,比前一周增加10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10個百分點,較過去5年平均值增加8個百分點;優良率方面,美棉15個主要種植州生長優良率為38%,前一周為34%,上調4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今年1月以來美棉簽約裝運數據強勁,一路推高ICE美棉期貨價格,一度被稱“軟黃金”。而USDA7月報告顯示,2022年7月15—21日,2021/2022年度美國陸地棉凈簽約量為-907噸,較前一周和前四周平均值大幅下降,創本年度新低。取消數量為5488噸,凈減來自土耳其、中國(-658噸)、韓國、德國和印度尼西亞;而美國2022/2023年度陸地棉凈出口簽約量為1.26萬噸,不足前一周的一半。
前期ICE棉花期貨暴跌,買家虧損過大,無力接貨。7月執行合同預計虧損普遍在20—30美分/磅,買家難以接受,因此只能主動同銷售協商,處理結果或是取消合同或是延遲合同履行時間。這從側面反映出當下需求下滑的趨勢。
東南亞訂單逐步減少,消費增長后勁不足
今年年初以來,得益于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及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越南紡織、服裝出口訂單激增,出口創匯強勁。但自二季度中期以來,越南紡織新訂單數量增長開始放緩,預計今年下半年利潤大幅縮減。根據越南工業和貿易部的數據,大多數服裝和紡織企業都收到了三季度或10月之前的生產訂單,不過客戶將訂單周期從6個月縮短到了3個月,增長勢頭較二季度中期出現放緩的跡象。新訂單減少的主要原因來自外圍市場消費縮減,尤其是美國和歐盟地區,這些地區面臨進口庫存增加,以及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年初的高通脹壓力。除此之外,越南勞動力成本也有顯著上漲,紡織和服裝供應鏈逐步受到勞動力短缺、運輸費上漲以及燃油價格上漲的負面沖擊,這也將極大影響2022年下半年以及2023年的業務。
印度方面,印度的出口訂單減少了約20%,品牌的銷售額下滑明顯。印度工商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棉紗、面料、制成品、手織機產品等出口量下降19.49%至9.62億美元;棉紡織品出口整體下降14.30%至16.99億元。印度紡織品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國內棉花價格過高而喪失了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市場。紡企只能通過降原料庫存、降低開機率等方式來達到降低占壓資金的目的。
圖為印度紡織企業開機率(單位:%)
巴基斯坦方面,巴基斯坦紡織廠協會表示,紡織業不僅因停工停產減少50%以上的產出,且將因能源供應和成本限制被迫向海外貸款60億美元;同時,面臨失去訂單、客戶、違約損失等風險。除了巴基斯坦國內棉價偏高外,引發巴基斯坦棉紡織品、服裝出口新單下滑的原因還有能源短缺,包括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導致目前巴基斯坦已有約30%的紡織產能被關閉,而巴基斯坦政府近期又宣布取消對石油產品和電力的補貼。由于能源供應不確定、紡紗等成本及交貨期難以確定,巴基斯坦棉紡織品、服裝企業近期生產、接單的積極性明顯下滑,棉花消費需求下降快于預期。
總體來看,2022年二季度以來,東南亞棉紡織、服裝行業陷入產銷“倒掛”、訂單下滑、棉花消費明顯觸頂回落的困境。
圖為越南紡織企業開機率(單位:%)
中國皮棉銷售進度仍緩慢,下游弱勢難改
目前已進入8月,距離2022/2023年度棉花上市不足兩個月。數據顯示,5月以來國內許多中小型棉紡織、服裝企業持續處于限產、減產、停產的狀態。據機構調研情況來看,山東、河北、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小紡紗/織造企業的開機率目前已降至50%及以下,大中型、規模以上企業的形勢稍好,但開機率高于80%的企業也屈指可數。純棉紗市場整體走貨依舊偏弱,紡企庫存去化仍有難度,全棉坯布市場淡季延續,價格穩中偏弱,庫存水平持續緩慢上升。
綜合來看,近期美國棉花主產區迎來降雨,土壤墑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前期天氣升水預期在價格上已經有充分反映。除去新作增產預期,2022/2023年度棉花庫存消費比逐步上調更多在需求端顯現,消費端的頹勢預期更甚。7月USDA供需報告也是延續了6月報告的悲觀預期,7月全球棉花消費量環比減少35萬噸,產銷差保持增加;期末庫存上調32萬噸,供應過剩的局面加劇。而近一周的美棉裝運數據也是大幅下降,創本年度新低。
從東南亞棉花主要消費國來看,當前訂單數量開始放緩,一改今年年初以來訂單激增狀況。受歐美市場高通脹壓力帶來的消費縮減,棉紡原料及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以及能源短缺的多重影響,棉紡織品、服裝企業近期生產、接單數量明顯下滑,陷入產銷倒掛境況,棉花消費需求下降快于預期。總體來看,后市棉價總體仍不樂觀。(作者單位:廣發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