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8月16日MLF到期的續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M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
本次“降息”后債券市場大幅跳空高開,短端合約強于長端,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而股市表現相對克制,早盤拉升后迅速回落,價值股表現平穩。市場人士認為利率水平下行能有效抬高股票估值,因此成長板塊相對更有優勢。
永安期貨宏觀金融分析團隊認為,結合MLF溫和縮量2000億元與央行公告中“充分滿足金融機構需求”的表述,央行7月以來持續的縮量逆回購與昨日的縮量MLF是因為銀行需求減少,為一級交易商需求不足帶動下的被動縮量而非主動縮量。預計8月市場間流動性繼續維持充裕,貨幣政策繼續維持穩健偏松格局直至實質性寬信用的推進出現進展。
房地產市場的復蘇是下半年穩經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目前寬信用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前地產開發商與居民貸款意愿偏弱,且受“停貸風波”影響較大。永安期貨宏觀金融分析團隊認為本次MLF調降后,本月20日的5年期及以上LPR很可能跟進下調,LPR與存量、新增房貸利率均掛鉤,對地產融資和消費或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具體情況還需追蹤增量政策如何扭轉市場預期。
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劉洋也表示,本月20日LPR調降的概率很大,且1年期和5年期及以上LPR均有可能調降10個基點。今年1月17日央行同樣將1年期MLF和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個基點,隨后1月20日1年期LPR下行10個基點至3.7%,5年期及以上LPR下行5個基點至4.6%,5月20日5年期LPR單獨下行15個基點至4.45%。
劉洋認為,7、8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銷售面積出現連續回落,顯示前期的房地產利好政策效應在消退,需要更多的政策才能推動房地產市場持續復蘇。從貸款利率的角度,本次央行調降MLF利率,帶動5年期及以上LPR利率下調將進一步有利于購房成本的下降,增加居民購房的意愿,活躍房地產市場。

南華期貨債券分析師高翔表示,央行本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經濟增長動能不強,流動性充裕但都淤積在銀行間,寬信用傳導不暢。從上周五公布的7月社融數據和昨日盤中發布的經濟數據看,當前經濟基本面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寬信用的關鍵仍在房地產市場。在各地限購限售政策陸續放開后,通過本次“降息”帶動中長期貸款利率下行,一方面能夠降低購房成本,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存量貸款來說,也能夠減輕還貸壓力。
此外,15日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也有波動。除有政策支撐的基建投資外,制造業與地產投資雙雙回落。消費數據在汽車利好政策的拉動下表現也仍舊低迷,除汽車外同比僅增長1.9%。受畢業季等因素影響,失業率整體下行0.1個百分點但青年人口失業率上升至19.9%。整體本輪經濟修復始終面臨需求不足的核心問題,預期后續會有增量政策出臺以擴大內需。
劉洋認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7%,不及市場預期的5.3%和6月為3.1%。7月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9.9%,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年青人結構性失業的壓力較大。在7月經濟復蘇偏弱,特別是房地產銷售不佳的情況下,本次“降息”就是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所講的主動應對。
從通常降息的傳導路徑看,高翔表示,一是降低資金價格,從而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進而推動銀行調降資產端利率,能起到了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結果;二是通過MLF與LPR的錨定直接影響中長期的貸款利率,包括降低房貸利率等。他認為,本次降息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第二條路徑提振房地產市場及其相關的中下游景氣度。且當前MLF代表的政策利率明顯高于市場利率,“降息”對于流動性的影響相對有限,主要為了帶動5年期及以上LPR下行從而提振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也側面印證了當前穩增長壓力較大,后續需要繼續觀察經濟指標以及資金市場動向,若基本面好轉情況不及預期,可能會有更多政策出臺。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為有效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鞏固經濟修復勢頭,此次政策利率調降之后,本月1年期和5年期及以上LPR同步下調的可能性較大,而5年期以上LPR非對稱下調的概率更大。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